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向盛

作品数:106 被引量:67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6篇颈椎
  • 25篇枢椎
  • 25篇寰枢
  • 23篇寰枢椎
  • 19篇脱位
  • 18篇腰椎
  • 17篇椎弓
  • 17篇椎弓根
  • 17篇脊髓
  • 16篇手术
  • 15篇颈椎病
  • 15篇成形术
  • 14篇融合术
  • 14篇寰枢椎脱位
  • 14篇骨折
  • 13篇椎体
  • 13篇疗效
  • 12篇椎管
  • 11篇督脉
  • 11篇节段

机构

  • 95篇中日友好医院
  • 34篇北京中医药大...
  • 18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北京中医药大...
  • 7篇卫生部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 3篇文登整骨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南华大学
  • 2篇北京中日友好...
  • 1篇河南省洛阳正...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06篇唐向盛
  • 90篇谭明生
  • 83篇移平
  • 79篇杨峰
  • 30篇郝庆英
  • 17篇麻昊宁
  • 10篇董亮
  • 9篇刘楚吟
  • 9篇姜良海
  • 7篇俞兴
  • 7篇王延雷
  • 6篇赵赫
  • 6篇史贵训
  • 6篇王威
  • 5篇徐林
  • 5篇杨永栋
  • 5篇胡振国
  • 4篇塔娜
  • 4篇贺丰
  • 4篇蒋欣

传媒

  • 15篇中国骨伤
  • 14篇中国中医骨伤...
  • 12篇中国矫形外科...
  • 6篇中国脊柱脊髓...
  • 5篇中日友好医院...
  • 4篇脊柱外科杂志
  • 3篇海南医学院学...
  • 3篇中医正骨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北京中医药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10篇2020
  • 5篇2019
  • 11篇2018
  • 12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12篇2012
  • 8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入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解剖学参数,研究其可行性;通过文献分析比较国内外相关数据。[方法]取42具成人正常干燥颈椎标本,分别用手工和三维CT测量C2~C7椎弓根高度和宽度,进钉点位置,进钉方向,前路椎弓根螺钉进钉轴线上的椎体长度、椎弓根长度及总长度,用统计学分析手工和CT测量差异。以“颈椎”、“前路”、“椎弓根”为关键词搜索CNKI、PubMed、Scopus,纳入含以上相关数据的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工测量数据与CT数据无统计学差异。除6.4%的C3椎弓根宽度〈4mm外,C2-C7椎体椎弓根平均高度和宽度均≥4mm。进钉点位置:C3、C4位于椎体正中矢状面的对侧,距离正中为2—3mm;C5-C7位于同侧,距离正中C5:1.38mm,C6、C7:4~5mm。C3-C7距离椎体上终板的距离为5—8mm。进钉点方向,与矢状面的夹角:C2、C5、C6为38°~40°,C3、C4为43°~47°;与横断面的夹角:C2~C4角度为下倾,角度分别为19.43°,10.58°和5.93°;C5~C7角度为头倾,分别为1.94°,6.29°和7.50°。各椎弓根轴线总长度为29—32mm,轴线上椎体长度约为14mm。比较国内外文献中椎弓根宽度和高度以及进钉点位置显示:上述解剖学数据存在差异。[结论]该实验利用手工和三维CT进行大样本研究,为临床上应用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提供了解剖学数据。同时针对国内外不同测量方法和测量对象得出的数据进行对比,为进一步研究其差异提供依据。
董亮谭明生移平杨峰唐向盛
关键词:颈椎前路椎弓根解剖学
炎性因子IL-1β、TNF-α与椎间盘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1
2017年
IL-1β与TNF-α炎性因子作为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椎间盘退变并最终导致下腰痛及神经根性症状全过程中,炎性因子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机械创伤、过度负荷、基因易感及感染等因素的作用下,纤维环及髓核细胞合成TNF-α、IL-1β。这些炎性因子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作用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目前关于炎性因子在椎间盘退变病理生理过程中确切的调控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重点将在于阐述炎性因子在椎间盘退变中的调控机制、椎间盘退变的分子靶向治疗、细胞信号通路干预及寻找抗炎治疗的最佳时机上,为其将来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赵赫俞兴唐向盛贺丰杨永栋熊洋胡振国徐林
关键词:IL-1ΒTNF-Α炎性因子信号通路椎间盘退变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24
2013年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12年9月手术治疗的8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8例,女37例;年龄34~86岁,平均(54.5±7.5)岁。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19例),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45例),前路椎间盘切除联合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21例)。术后3d及随访期间均行X线片评估融合情况,比较分析手术前后JOA评分及改善率。结果:8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中减压彻底,术后获得良好的椎间间隙高度及颈椎曲度。随访期内复查X线片显示3例不融合,融合率为96%。患者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JOA改善率,疗效评定为:优56例,良16例,有效9例,无效4例。结论:脊髓型颈椎病选择何种术式仍存在争议,根据患者术前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合理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在减压、恢复椎间高度及颈椎曲度、提高融合率等方面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唐向盛谭明生移平杨峰董亮
关键词:颈椎病脊髓外科手术
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21
2020年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 Fang Data、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 complete和Embase数据库,以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对照试验(RCT)为研究对象,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7月20日,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涉及19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药组相比,独活寄生汤加减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OR=5.26,95%CI(4.13,6.69),Z=13.47,P<0.00001)]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OR=0.45,95%CI(0.23,0.87),Z=2.36,P=0.02)]。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本次研究纳入文献有限,且文献质量较低,尚需进行高质量、大样本的RCT进行深入的验证工作。
周峻张刘波熊振成麻昊宁王延雷孙岩谭明生移平杨峰唐向盛
关键词:独活寄生汤腰椎间盘突出症META分析
改良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颈椎不稳的疗效评价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评估改良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合并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8月使用改良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的多节段颈椎OPLL合并颈椎不稳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比较术前及随访时的颈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Cobb角及颈椎活动度(ROM),术后1周及随访时的椎板开门角度。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随访20~63个月,手术时间(135±48)min,术中出血量(322±82)mL。末次随访时,患者JOA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颈椎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颈椎ROM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颈椎开门角度与末次随访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OPLL合并颈椎不稳能获得有效减压、提高神经功能的效果,同时能较好地维持椎板开门角度。
唐向盛谭明生移平杨峰郝庆英
关键词:颈椎
对我国近20年来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文献的统计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统计分析我国近20年来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文献,为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以"寰椎"、"枢椎"、"寰枢椎"、"外科治疗"为关键词,检索1993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4个国内权威数据库,及相关文章的国内外参考文献。纳入包含寰枢椎脱位具体手术方式的期刊文献,排除手术方式交代不清、同一单位或时间重复文献和护理类文献;统计分析内容:①文献来源的地区分布;②文献期刊源分布和引用频次及其排行;③手术例数的年度分布;④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共检索到文献2929篇,符合纳入标准363篇,发表文献排名前三地区为广东、浙江、湖南,期刊为《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被引用频次前三的文献为"寰椎测量及其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通道的研究"、"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术的临床初探"、"寰枢椎的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文献病例总数7526例,1993~2000年病例数544例,手术方式主要为U型棒钢丝捆绑枕颈融合、Gallie钢丝、椎板夹等固定技术;2001~2006年病例数2673例,2007~2012年病例数4309例,主要术式为经寰枢椎侧块螺钉、椎弓根螺钉、枕颈钉板或经前路松解后路或前路一期复位螺钉固定技术。7526例手术患者中,死亡患者23例(0.31%);并发症依次为切口感染、静脉丛损伤、置钉错误、神经根损伤、术后再脱位和植骨不融合。结论:10年前我国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是以后路非螺钉固定融合为主;近10年来,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固定技术为主,特别是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具有良好的疗效,表明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有所创新,发表的原创手术治疗文献在国际上占有一定位置。
谭明生李显董亮刘楚吟吴迪麻昊宁移平杨峰唐向盛郝庆英
关键词:寰枢椎脱位螺钉
寰椎椎弓根钉技术治疗儿童寰枢椎不稳
目的:探讨寰椎推弓根钉技术治疗儿童寰枢椎不稳的手术可操作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寰椎“椎弓根显露置钉法”(Pedicle Exposure Method,PEM),对16例寰枢椎不稳患儿应用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
唐向盛谭明生移平杨峰将欣
关键词:儿童寰枢椎不稳椎弓根钉内固定
文献传递
督脉不同穴位组合电针对急性上颈段脊髓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究督脉不同穴位组合电针刺激对急性重度上颈髓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SPF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激素组、电针1组、电针2组、模型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不同的干预方法,干预结束后取材。检测方法:Basso-Beattie-Bresnahan(BBB)的行为学评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测定脊髓损伤组织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损伤组织Caspase-9表达。结果:BBB评分:假手术组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其他组,激素组与电针1组评分相近,但高于电针2组和模型组,电针2组高于模型组。PAF含量测定结果:假手术组的PAF含量低于其他组,电针1组低于激素组、电针2组和模型组,激素组低于电针2组及模型组,电针2组低于模型组。Caspase-9表达结果:假手术组的PAF含量低于其他组,电针1组低于激素组、电针2组和模型组,激素组低于电针2组及模型组,电针2组低于模型组。结论:在脊髓减压的基础上,能够使电流通过损伤组织的督脉穴位组合电针治疗急性上颈髓损伤较未能使电流通过损伤组织的督脉穴位组合电针和单纯脊髓减压效果更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和改善脊髓损伤部位微环境有关。
移平王延雷谭明生齐英娜杨峰杨峰唐向盛
关键词:督脉电针脊髓减压血小板活化因子
论“态靶因果”辨治在非特异性腰痛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通过分析仝小林院士“态靶因果”辨治方略内涵,基于中医治疗腰痛的临床实践,探索将该辨治方略应用于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NLBP)的诊疗,以提高临床疗效。参照中医对NLBP原有认识,抓住核心病机,提出该病演变为瘀滞态→虚损态,不同中医态包括不同证型,据此初步确立治法方药。针对该类疾患中医传统病因及现代病因如退变、肌肉骶髂关节因素、病毒感染、情志因素,对症治疗并参照中药现代药理学成果选药“打靶”,提高治疗的精确性。治疗中掌握该病的气血虚实变化,先安未受邪之地,阻止传变,为NLBP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新思路。
燕文海唐向盛马楠山张坤谭明生
关键词:非特异性腰痛中西医结合
胞液型磷脂酶A2抑制剂上调自噬通量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胞液型磷脂酶A2(cytosolic phospholipase A 2,cPLA 2)抑制剂改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功能的机制。方法:36只雌性SD大鼠,体质量(280±20)g,3月龄,分为3组(n=12):假模型组、SCI组、SCI+花生四烯酸三氟甲基酮(arachidonyl trifluoromethyl ketone,AACOCF3)组。3组均建立球囊压迫SCI模型。假模型组置入球囊后不做加压处理,余两组球囊加压持续48 h造脊髓压迫模型。造模成功后,对SCI+AACOCF3组大鼠腹腔注射cPLA2的特异性抑制剂AACOCF3。余两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后7、14 d分批处死动物,于受损脊髓组织取材,行组织形态学观察,检测cPLA2和多种自噬通量相关分子的表达,测试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脊髓组织形态检测显示:假模型组脊髓组织结构完整,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数量和形态正常。在SCI组可见脊髓组织断裂,有大而突出的脊髓空洞。在SCI+AACOCF3组,脊髓组织比SCI组更完整,可见脊髓空洞融合,有更多存活的神经元,胶质细胞增生较少。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同SCI组和SCI+AACOCF3组相比,假模型组的LC3-Ⅱ、Beclin 1、p62和cPLA2的蛋白表达量最低(P<0.05),LC3-Ⅰ的蛋白表达最高(P<0.05)。SCI组的p62和cPLA2表达高于SCI+AACOCF3组(P<0.05)。行为学观察显示:SCI组和SCI+AACOCF3组BBB法(basso,beattie,bresnahan)运动评分对应时间均明显低于假模型组(P<0.05);SCI+AACOCF3组在加压后3、7、14 d的运动评分均高于SCI组(P<0.05)。结论:cPLA2抑制剂可通过改善溶酶体膜通透性,调节自噬通量,减轻SCI继发性损伤对神经元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运动功能。
燕文海谭明生黄诚马楠山唐向盛
关键词:脊髓损伤抑制剂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