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孝德

作品数:12 被引量:185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部地质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成矿
  • 5篇铜陵矿集区
  • 5篇矿集区
  • 4篇地质
  • 3篇地质学
  • 3篇流体
  • 3篇矿床
  • 3篇化学特征
  • 3篇安徽铜陵矿集...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岩浆
  • 2篇找矿
  • 2篇找矿标志
  • 2篇蚀变
  • 2篇区域成矿
  • 2篇区域成矿模式
  • 2篇矿床类型
  • 2篇成矿模式

机构

  • 8篇中国地质科学...
  • 8篇安徽省地质矿...
  • 4篇安徽省地质调...
  • 4篇石家庄经济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12篇姚孝德
  • 8篇曾普胜
  • 8篇杨竹森
  • 8篇蒙义峰
  • 7篇姜章平
  • 7篇徐文艺
  • 6篇田世洪
  • 5篇王训成
  • 5篇侯增谦
  • 4篇李红阳
  • 3篇王训诚
  • 3篇陈芳
  • 2篇杜建国
  • 2篇谭德兴
  • 1篇刘翠
  • 1篇裴荣富
  • 1篇邓晋福
  • 1篇戴圣潜
  • 1篇王彦斌
  • 1篇谢玉玲

传媒

  • 5篇矿床地质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通报
  • 1篇安徽地质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省池州地区区域成矿模式被引量:16
2013年
安徽省池州地区矿床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型、斑岩型、热液型、风化淋滤型、沉积叠改型等。矽卡岩型是本区主要的矿床类型,根据其成矿特点可进一步分为:层控式、复合式、接触式。矿床(体)主要赋存在S-O间剥离面奥陶系汤头组、泥盆系顶部层位、泥盆~石炭系界面、石炭系黄龙-船山组、二叠-三叠系碳酸盐地层。燕山早期中酸性岩浆岩、层间滑脱构造、有利成矿的碳酸盐地层、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构造结合部位是本区重要的成矿条件。本文在总结前人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区区域成矿模式,将矿床成矿系列主要划分为三个:①与燕山早期钙碱性幔壳同熔型第一次侵入体有关的以W、Mo为主的成矿系列;②与燕山早期钙碱性幔壳同熔型闪长岩类岩体有关的Cu、Fe、S、Pb、Zn、W、Mo、(Au、Ag)成矿系列;③与燕山晚期陆壳改造型富硅富碱花岗岩有关的Ag、Cu、Fe、Pb、Zn多金属成矿系列。
姚孝德谭德兴陈芳
关键词:矿床类型成矿系列成矿模式找矿标志
流体地质填图——一种新的地质调查方法被引量:3
2002年
蒙义峰徐文艺杨竹森曾普胜姜章平王训成姚孝德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微量元素
安徽省庐枞与滁州盆地火山岩岩石学特征与Fe-Cu成矿的关系被引量:18
2011年
庐枞盆地与滁州盆地的火山岩岩石组合分别为钾玄岩-安粗岩-粗面岩组合和安粗岩-粗面岩组合,并分别与Fe,Cu矿有成生联系,形成于早白垩世,约130Ma。庐枞盆地与滁州盆地的火山岩组合,具明显不同的化学特征,他们分别为:①SiO2-ALK系统的碱性和亚碱性,②Peacock’s碱钙系统的碱性(A,~50.8)和钙碱性(CA,~57),③SiO2-FeO*/MgO系统中的拉斑玄武质(TH,或Fe质)和钙碱性(CA,或Mg质)。庐枞盆地火山岩母岩浆源于上地幔软流圈,滁州盆地火山岩则源于俯冲的玄武质洋壳,优先富Fe的地幔和优先富Cu的玄武岩源在局部熔融时提供多量的Fe和Cu元素被萃取进入岩浆,致使两个盆地火山岩分别具有Fe与Cu成矿专属性。它们形成于与伊佐奈崎洋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的内带。火山岩组合成矿专属性的讨论为区域成矿潜力评价提供重要参考。谨以此文庆贺常印佛院士80华诞。
邓晋福刘翠冯艳芳戴圣潜杜建国吴明安童劲松周肃苏尚国吴宗絮姚孝德吴雪峰
关键词:化学特征岩浆起源成矿专属性
安徽铜陵冬瓜山大型铜矿:海底喷流-沉积与矽卡岩化叠加复合成矿过程被引量:40
2011年
冬瓜山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的一个大型铜矿。该矿床被惯称为矽卡岩型矿床,但具明显的层控特征。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上石炭统碳酸盐建造与下伏上泥盆统砂岩建造的接触带附近,主要由一系列层控块状含铜硫化物透镜体、含铜矽卡岩透镜体、磁铁矿矿囊以及层状含铜黄铁矿-蛇纹石矿席组成。主矿体的底部为根植于上泥盆统砂岩建造内的层控脉状-网脉状矿,下部为层状含铜黄铁矿+蛇纹石矿席,主体为块状含铜硫化物透镜体与上覆硬石膏层构成的三个硫化物-硫酸盐韵律单元。该"双层结构"特征总体类似于VMS和SEDEX型矿床,但矿石结构构造表明,这些硫化物-硫酸盐沉积均不同程度地遭受了后期热液-变质作用叠加改造。层控含铜矽卡岩通常发育于块状含铜硫化物透镜体之上,小型磁铁矿矿体或矿囊通常围绕陡倾的闪长岩株零星分布。这两类矿化均与燕山期岩浆活动(约137Ma)和石英二长闪长岩株侵位密切相关。矿区可见两种蚀变作用:石英-绢云母蚀变与矽卡岩蚀变。前者在下盘砂岩中形成似整合蚀变带,包裹层控网脉状矿,其成因可解释为晚石炭世热液流体在海底之下砂岩透水层内发生侧向迁移、弥散排泄及金属卸载;后者由燕山期石英二长闪长岩侵位引起,形成两类矽卡岩,其中,镁质矽卡岩发育在层状含铜黄铁矿-蛇纹石矿席,钙质矽卡岩形成层控含铜矽卡岩透镜体。冬瓜山矿床80件硫化物样品的硫同位素δ34S组成介于0.5‰~8.8‰之间,伴生的硬石膏δ34S介于14.8‰~20.5‰之间,暗示两者的热液S有不同的来源:弱变质的细粒层纹状硬石膏,硫同位素δ34S为20.5‰,表明S来源于晚石炭世海水硫酸盐;弱变质的胶状细粒黄铁矿,δ34S变化于1.3‰~5.5‰之间,反映了热液S来自于海水硫酸盐的生物还原;热变质的晶质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随结晶�
侯增谦杨竹森吕庆田曾普胜谢玉玲蒙义峰田世洪徐文艺李红阳姜章平王训成姚孝德
关键词:热液叠加
安徽省铜陵矿集区区域成矿模式被引量:16
2012年
安徽省铜陵矿集区矿床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型、沉积改造型、斑岩型、风化淋滤型。矽卡岩型是本区主要的矿床类型,根据其成矿特点可进一步分为:层控式、复合式、接触式、裂控式、角砾岩筒式。矿床(体)主要赋存在3个层位(C2h+C2P1c,P2+P3,T1),"三位"结构特征明显。中酸性岩浆岩、层间滑脱构造、有利成矿的碳酸盐地层是本区重要的成矿条件。文章在总结前人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区区域成矿模式,提出了含矿岩浆"螺旋(左旋)式"上升从而形成"多层楼"式矿床的理论,并据此预测位于深部的奥陶系碳酸盐地层成矿的可能性。
姚孝德杜建国许卫陈芳谭德兴
关键词:铜陵矿集区矿床类型成矿模式找矿标志
铜陵矿集区蚀变-流体填图与成矿流体系统被引量:17
2004年
为了详细刻画和深刻理解区域流体系统 ,文章在传统的地质填图方法基础上 ,针对流体活动性状及其地质记录 ,提出了一套区域蚀变_流体填图方法程序 ,并在铜陵地区进行了示范性研究 ,取得了良好效果。这套“蚀变_流体填图”的方法明确了流体填图的填图对象 ,填图单位划分理论依据———流体同源性理论 ,制定了流体系统_流体子系统_流体单元三级填图单元划分方案。在铜陵地区建立了与成矿流体有关的 4套流体系统 ,即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燕山期岩浆流体系统、燕山晚期中低温流体系统和燕山晚期繁昌火山流体系统 ,并划分出 7个流体子系统和 18个流体单元。通过“蚀变_流体填图”掌握了铜陵矿集区成矿流体的空间分布规律 ,阐述了不同流体系统的成矿特征。
蒙义峰侯增谦杨竹森曾普胜徐文艺田世洪李红阳王训成姜章平姚孝德
关键词:地质学空间展布成矿特征铜陵矿集区
安徽铜陵矿集区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时空结构被引量:38
2004年
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七大矿集区之一 ,构造上经历了晚古生代的陆缘裂陷、中三叠世的陆_陆碰撞和侏罗纪—白垩纪的陆内构造_岩浆活动。晚石炭世的海底喷流沉积形成了广泛分布的块状硫化物 ,除部分构成块状硫化物矿床外 ,还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提供了部分硫和金属物质。为了查明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及其时空展布特征 ,在铜陵矿集区内开展了以流体活动记录为对象的蚀变_流体填图工作。结果显示 ,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不仅形成以块状硫化物为主体的喷流沉积记录 ,而且在下伏岩系中遗留了区域规模的流体蚀变记录。以块状硫化物为主体的喷流沉积记录构成 3个喷流沉积旋回 ,在垂向上和横向上均具有成分和结构的分带性。流体蚀变记录在上部构成顺层蚀变带 ,在中部构成沿断裂和裂隙充填的石英_硫化物脉体群 ,在下部则构成半整合蚀变带 ,表明喷流沉积流体系统由下渗的海水在下部半整合蚀变带形成储集区 ,经高地热异常的加热后 ,沿中部脉体群向上迁移 ,在进入顺层蚀变带后沿砂岩层向两侧扩散 ,最后经同生断裂和裂隙向海底喷出。块状硫化物与蚀变岩、喷流沉积旋回及硫化物硫同位素的空间展布特征 ,显示区内存在 3个受基底断裂控制的NWW向延伸的流体活动域 ,包含
杨竹森侯增谦蒙义峰曾普胜李红阳徐文艺田世洪王训诚姚孝德姜章平
关键词:地质学块状硫化物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安徽铜陵矿集区燕山期岩浆流体系统时空结构及成矿被引量:41
2004年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结合前人资料 ,建立起铜陵地区燕山期岩浆流体系统的时空格架及岩浆活动与矿产的关系。将铜陵地区的岩浆流体系统分为两类 4个子系统。一类是与燕山期 (15 0~ 133Ma)侵入岩有关的铜陵侵入岩岩浆流体系统 ,受近东西向铜陵_南陵基底断裂控制 ,依据其活动时间先后和流体活动特征 ,可进一步划分为早、晚 2个流体子系统 ;另一类是与燕山晚期 (12 2~ 110Ma)繁昌盆地火山岩有关的火山岩流体系统 ,受北东侧凹陷盆地控制 ,与“宁芜式”玢岩铁矿和金矿关系密切 ,包括 2个子系统。各子系统又包括不同的流体单元 ,流体单元是填图的基本单位。岩浆岩自身可形成独立矿床 ,同时 ,对海西期同生沉积矿床或矿胚层叠加改造 ,增补铜、金等成矿物质 ,使层状矿体变富 ,规模变大 ,在铜陵地区形成全球特有的大型_超大型矽卡岩型铜矿床。
曾普胜杨竹森蒙义峰裴荣富王彦斌王训诚徐文艺田世洪姚孝德
关键词:地质学燕山期岩浆成因
安徽铜陵矿集区流体系统与成矿被引量:15
2002年
铜陵铜铁硫金矿集区经历了多期次区域规模的流体活动,依据蚀变岩、接触热变质岩、热液充填脉体、隐爆角砾岩筒和化学沉积岩等流体记录的穿切、交代关系,初步确定了4套与成矿有关的区域流体系统,即海西期沉积喷流流体系统、燕山期岩浆热液流体系统、燕山期火山热液流体系统和燕山晚期中低温热液流体系统,其中海西期沉积喷流流体系统奠定了本区成矿的基础(SEDEX型块状黄铁矿层),燕山期岩浆热液流体系统使本区达到了铜铁成矿的顶峰,燕山晚期中低温热液流体系统主要形成一些线型分布的金(银)矿床。
杨竹森侯增谦蒙义峰王训诚曾普胜田世洪姜章平姚孝德
关键词:成矿作用矿集区
安徽铜陵地区蚀变流体填图方法的探讨被引量:15
2003年
蚀变流体填图是一项区域流体地质调查研究工作 ,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区域大面积的流体填图工作的理论依据、思路方法、填图要素、技术要求和规范等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方法体系。在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司的“铜陵地区蚀变流体填图”项目中 ,探讨了流体填图的理论依据、思路方法、研究内容和填图要素 ,对填图单位制定了 3级填图单元等级体制 ,即流体系统流体子系统流体单元。在铜陵地区划分出 4个流体系统 ,7个流体子系统和 18个流体单元。
蒙义峰侯增谦杨竹森曾普胜徐文艺田世洪李红阳王训成姜章平姚孝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