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健
- 作品数:37 被引量:141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血压变异率对青年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预后差异性的影响
- 田野贾颖安硕魏盈胜孙健江荣才
- Ⅱ型神经纤维瘤病随访50年一例报告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提高对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复习收治并随访50年的1例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其疾病的临床演变过程和治疗经过。结果女性患者,53岁,无家族遗传史。临床表现为先后发病的双侧前庭神经许旺细胞瘤,符合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34岁时发现右侧前庭神经许旺细胞瘤,行开颅肿瘤切除术,后因肿瘤复发而行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42岁时诊断为左侧前庭神经许旺细胞瘤,行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影像学随访至今双侧前庭神经许旺细胞瘤无复发。同时存在右侧三叉神经许旺细胞瘤、多发脑膜瘤、脊膜瘤,以及周围神经的神经纤维瘤,神经系统受累广泛。近20年来多次施行手术及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病理诊断为前庭神经和三叉神经许旺细胞瘤、过渡型脑膜瘤、纤维型脑膜瘤、神经纤维瘤等。现患者能够生活完全自理,右侧面部感觉减退,右侧耳聋,右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左侧肢体肌力4级。结论Ⅱ型神经纤维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预后差,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保留患者听力、延长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 孙健杨学军李罡纪延伟王敬纯
-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病2型放射外科手术随访研究
- 沙利度胺联合替莫唑胺杀伤U251胶质瘤细胞机制的体外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对沙利度胺联合替莫唑胺杀伤U251胶质瘤细胞的机制进行体外研究,为制订沙利度胺与替莫唑胺联合化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经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分别接受替莫唑胺(100 μmol/L)、沙利度胺(100 μg/L)、替莫唑胺与沙利度胺联合治疗,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抗肿瘤药物处理组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增殖周期;检测经吖啶橙标记的酸性囊性细胞器数目;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肿瘤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肿瘤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替莫唑胺和沙利度胺单药治疗相比,替莫唑胺与沙利度胺联合治疗对U251细胞生长的抑制更为明显(均P=0.000),且可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于G_0~G_1期,以及发生凋亡和自噬。两药联合治疗后,U251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和Caspase-3表达水平高于替莫唑胺组和沙利度胺组(均P=0.000)。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替莫唑胺治疗U251细胞可以上调自噬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同时诱导凋亡及自噬性死亡,从而达到对U251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 高松潘强曾峥孙健杨学军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替莫唑胺
- 建立与健全以医院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登记制度被引量:2
- 2009年
- 孙健杨学军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登记随访
- 多模态多维影像融合技术在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总结1.5T术中磁共振成像联合神经导航技术用于脑胶质瘤外科手术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49例脑深层或功能区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成像联合神经导航技术对其手术策略、肿瘤切除程度、神经功能保留情况及对神经功能转归的影响。结果每例患者均于术中行磁共振成像扫描1~3次,平均(1.57±0.68)次。首次术中磁共振成像肿瘤全切除者17例、不同程度肿瘤残留者32例,显著影响手术策略构成比约为65.31%(32/49)。残留者中9例术中磁共振成像或神经电生理监测提示肿瘤边缘毗邻脑功能区或重要解剖结构,未行全切除;余23例重新注册经导航指引最终实现影像学全切除。初次手术肿瘤全切除率为34.69%(17/49),术中磁共振成像联合神经导航辅助下实现全切除率46.94%(23/49);最终影像学全切除率提高至81.63%(40/49)。术后6个月随访,19例神经功能改善,30例神经功能恢复或接近术前水平;无一例肿瘤进展。结论高场强磁共振成像联合神经导航技术用于脑胶质瘤外科手术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保护患者神经功能。
- 于圣平孙健俞凯黄强明浩朗赵岩韩伟杨学军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磁共振成像
- 显微手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155例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通过总结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显微手术治疗,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手术时机、手术技巧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系统总结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经手术治疗的155例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情况,以GOS计分评价患者出院时转归,比较不同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55例中发现162个动脉瘤,单纯夹闭149个,夹闭加包裹4个.包裹6个。手术时间在发病72h之内(包括72h)79例,3~14d(包括14d)65例,14d以上11例。术后恢复良好140例(90.3%),一般11例(7.1%),植物生存3例(1.94%),死亡1例(0.65%)。不同手术时期患者出院时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治疗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可取得满意疗效。
- 刘兵魏伟朱涛岳树源张建宁孙健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预后手术时机
- 青年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11例临床分析
- 王毅王东孙健雪亮朱士广江荣才杨学军岳树源张建宁
- 立体定向影像融合技术引导的脑胶质瘤活检和手术治疗被引量:6
- 2005年
- 杨卫东孙健曾峥浦佩玉张建宁李富华高硕蔡丽李威毓青
- 关键词:脑胶质瘤融合技术活检术手术治疗正电子发射断层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治进展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一种少见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主要侵犯脑实质,少...
- 杨学军孙健曾峥张斌于圣平
- 替莫唑胺与司莫司汀治疗复发性恶性胶质瘤的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比较替莫唑胺(TMZ)与司莫司汀(Me—CCNU)治疗复发的胶质母细胞瘤(GBM)和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开放、随机、平行对照试验。入组151例复发GBM或AA患者中,纳入意向性治疗人群(ITT)分析共144例患者,被随机分入TMZ组(79例)和Me-CCNU组(65例)。给药计划:TMZ起始剂量150mg·m-2·d-1(曾接受过化疗者)或200mg·m-2·d-1(未接受过化疗者),连续5d口服给药,每28d为1个治疗周期;Me-CCNU起始剂量150mg·m-2·d-1,1次顿服,每隔28d给药1次;两种药物治疗期均为2~6个月,整个观察期6个月。在治疗完成2、3及6个月时采用MRI或增强CT检查,评估肿瘤缓解情况。评价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率(PFS)、总生存率(OS)和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时TMZ组无进展生存率78.87%,Me-CCNU组55.88%,两组比较P〈0.05。总体存活率比较TMZ组96.89%,Me-CCNU组97.30%,两组比较P〉0.05。最终的肿瘤客观评估,TMZ组和Me-CCNU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9.44%和6.38%,部分缓解率分别为26.39%和14.89%,病情稳定率分别为26.39%和34.03%,病情进展率分别为27.78%和44.68%(P〈0.01)。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TMZ、Me-CCNU组分别为29.11%和45.15%(P〈0.05)。结论TMZ在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和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疗效方面明显优于Me—CCNU,TMZ有较好的安全性,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 孙健杨学军杨树源
- 关键词:恶性胶质瘤替莫唑胺司莫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