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向阳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造影
  • 2篇栓塞
  • 2篇急性出血
  • 2篇出血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造影
  • 1篇选择性动脉
  • 1篇选择性动脉造...
  • 1篇血管内栓塞
  • 1篇血管内栓塞术
  • 1篇血管内栓塞治...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造影术
  • 1篇治疗性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切除
  • 1篇栓塞术
  • 1篇栓塞治疗

机构

  • 3篇山东大学

作者

  • 3篇孙向阳
  • 3篇李彩霞
  • 3篇谢富波
  • 3篇张凯
  • 1篇见文成

传媒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介入放射...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癌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观察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肝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6例诊断为不能手术切除HCC患者接受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每4周随访肝肾功能、甲胎蛋白水平,以mRECIST标准评价肿瘤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研究终点为联合治疗后总体生存时间(O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联合治疗至疾病进展时间(TTP)、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安全性。结果本组联合治疗后中位OS 12.5个月,中位TTP 8个月。Child-Pugh分级A级的患者中位OS 15个月、B级的患者中位OS 10个月(2χ=0.07,P=0.05);肝脏单发病灶患者中位OS 18个月、多发病灶患者中位OS 10个月(2χ=4.16,P=0.04)。联合治疗后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10例,疾病进展24例,ORR 5.56%(2/36),DCR 33.33%(12/36)。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和腹泻。联合治疗前平均TACE次数3.3次,间隔时间平均45天,联合治疗后平均TACE次数2.1次,平均间隔120天。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有助于延长晚期HCC的总体生存时间,尤其对于肝脏单发病灶及肝功能良好的患者。
孙向阳李彩霞张凯谢富波见文成
关键词:化学栓塞治疗性分子靶向治疗索拉非尼
介入诊疗在急性出血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介入诊疗对急性出血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对67例急性出血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行选择性及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和血管内栓塞术,其中上消化道出血28例,下消化道出血12例,子宫出血17例,肝肾出血5例,急性咯血1例,术后急性腹腔内出血4例。结果 67例患者经一次选择性动脉造影获得明确诊断66例,诊断阳性率98.51%(66/67)。选择性动脉造影显示对比剂外溢出血直接征象37例,直接征象阳性率55.22%(37/67)。发现假性动脉瘤13例,肿瘤供血动脉及肿瘤染色21例,子宫瘢痕染色及孕囊染色12例,血管结构不良出血1例。诊断明确后均成功止血。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治疗4天后复发出血,经第二次选择性动脉造影及介入栓塞侧支供血后成功止血。一次性栓塞治疗成功率98.51%(66/67)。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及血管内栓塞术对急性出血可明确出血部位,而且可迅速有效止血,是一种安全易行、迅速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手段。
孙向阳张凯谢富波李彩霞
关键词:出血血管造影术
血管内栓塞治疗腹部急性大出血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对腹部急性大出血的治疗价值。方法对66例腹部急性大出血的患者采用介入技术,行选择性及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和血管内栓塞术,其中胃出血28例,肠道出血12例,子宫出血17例,肝出血3例,肾出血2例,腹部术后急性腹腔内出血4例。结果 66例患者经一次选择性动脉造影获得明确诊断65例,诊断阳性率98.5%。选择性动脉造影显示对比剂外溢出血直接征象36例,直接征象阳性率54.5%。发现假性动脉瘤13例,肿瘤供血动脉及肿瘤染色21例,子宫动脉增粗及分支增多12例,血管结构不良出血1例。诊断明确后,一次性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均成功止血。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治疗4 d后复发出血,经第2次选择性动脉造影及介入栓塞侧支供血后成功止血。一次性栓塞治疗成功率98.5%。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及血管内栓塞术对急性腹部出血可明确出血部位,继而达到迅速有效止血的目的,是一种安全易行、迅速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手段。
孙向阳张凯谢富波李彩霞
关键词:急性出血选择性动脉造影血管内栓塞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