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康
- 作品数:307 被引量:1,032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 氯化锌法制备杉木屑活性炭的研究被引量:15
- 2013年
-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探讨了以杉木屑为原料,通过氯化锌活化法制备活性炭。以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为考察指标,选择氯化锌质量分数、浸渍比、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设计正交试验表。结果表明,在氯化锌法制备杉木屑活性炭的工艺中,活化温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氯化锌质量分数55%,浸渍比1∶1,活化温度550℃,活化时间70 min。在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活性炭BET比表面积可达1 956.71 m2/g,总孔容1.096 cm3/g,平均孔径为2.42 nm,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40 mg/g,碘吸附值为1 311.04 mg/g。
- 卢辛成蒋剑春孙康谢新苹
- 关键词:杉木屑氯化锌活化活性炭孔径分布
- 竹炭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及其电容性质研究
- 采用竹材加工剩余物制成的竹炭为原料,以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制备双电层电容器用活性炭.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液固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以及升温速率对产品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优的活化工艺参数:碱炭比4:1,活化温度为770℃,活化...
- 朱光真邓先伦孙康姜兆熊
- 关键词:正交实验竹炭氢氧化钾活性炭双电层电容器
- 文献传递
- 杂原子掺杂生物质基碳材料电催化CO_(2)还原性能理论模拟研究
- 2025年
- 为研究不同杂原子掺杂生物质基碳材料对电催化CO_(2)还原性能的影响及反应机理,同时提高其还原性能,围绕碳材料电催化CO_(2)还原反应机制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对比反应中间体和基元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确定不同杂原子掺杂生物质基碳材料最有可能的催化反应机制,筛选出具有高催化性能的杂原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B掺杂碳材料(BC)在电催化CO_(2)还原中具有最低的ΔG(0.64 eV)和较低的形成能(3.25 eV),表明BC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这主要归因于B原子的失电子特性,在掺杂后能够吸引周边碳原子的电子密度,进而在材料中形成电子空穴。这些电子空穴有利于电子与空穴对的生成及电荷的有效分离,为电催化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提供通道,从而提高材料的催化性能。
- 赵钰莹徐茹婷范孟孟孙康蒋剑春
-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
- 瞬时高温法构建椰壳基钠离子电池负极硬碳材料
- 2025年
- 以椰壳为原料,通过预炭化和快速高温精炼的两步热解法制备了生物质椰壳硬碳(CHC),采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元素分析和N2吸附-脱附等温线等方法对CHC的形貌及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表征。通过改变精炼温度调控硬碳的形貌结构,当精炼温度为1000、1200、1400、1600℃时,制得的椰壳硬碳分别标记为CHC-1000、CHC-1200、CHC-1400和CHC-1600。将所制得的硬碳材料用作钠离子电池负极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利用焦耳加热装置制备硬碳,解决了以往硬碳制备过程中升/降温速率慢、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为硬碳制备提供了新思路。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石墨化程度增加,结构更加有序,其总比表面积逐渐减小,孔径分布集中在0~1 nm之间。1600℃下的样品获得了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在50 mA/g的电流密度下具有270.2(mA·h)/g的可逆循环容量和63.9%的首次库伦效率,支持“插层-填孔”机理,即斜坡容量归因于钠离子在硬碳碳层之间的插层行为,平台容量归因于钠离子在闭孔间的填充行为。
- 李俊潇王傲汪书乐张高月孙康
- 关键词:生物质钠离子电池
- 炭化条件对小麦秸秆炭棒燃烧性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14年
- 针对小麦秸秆成型燃料中挥发分含量较高导致燃烧过程中产烟量较大、热值不高的缺点,将秸秆成型燃料进一步炭化制得秸秆炭棒以改善成型燃料的燃烧性能。考察了炭化条件,包括炭化温度、升温速率和炭化时间对所制得的炭棒燃烧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炭棒较成型燃料的热值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300℃并保持1 h条件下制得的炭棒热值可以由炭化之前的14.48 MJ/kg升高至19.08 MJ/kg。该炭棒的密度由1.31 g/cm3降至0.99 g/cm3,炭棒中固定碳质量分数达到32.60%,较成型燃料显著升高;此外挥发分由约60%降至约40%,产烟时间和产烟量显著降低,得率为52.5%,可更好地满足工业及生活的使用需求。
- 陈超蒋剑春孙康张燕萍贾羽洁
- 关键词:小麦秸秆成型燃料炭化燃烧性能
- 一种利用活性炭精制四级稻米油的方法及其产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活性炭精制四级稻米油的方法及其产品,属于油脂精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利用糖脱色活性炭吸附四级稻米油中的顽固色素,25‑100℃下震荡15‑120min,真空过滤分离,得到一级稻米油;再利用溶剂法将糖脱色活...
- 王傲蒋剑春孙康徐茹婷孙昊许伟刘艳艳陈超卢辛成
- 文献传递
- 温度和催化剂对木屑炭二氧化碳气化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 2014年
- 通过热重分析仪和管式反应炉研究了温度和催化剂对木屑炭二氧化碳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加快气化反应速率,增加CO产率及产气热值,同时有助于降低CO2及固体剩余物的含量,温度从850℃升至1 000℃,燃气中CO含量从28.86%增加到54.45%,热值从4.50 MJ/m3增加到7.95 MJ/m3,而CO2含量从64.34%减少到36.54%;2 g木屑炭气化后,固体产物从1.32 g减少到0.79 g。研究发现,催化剂CaCO3和K2CO3对木屑炭二氧化碳气化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效果与升温相同,K2CO3对气化反应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CaCO3。利用混合反应模型对添加催化剂前后的木屑炭二氧化碳气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发现该模型适用于木屑炭二氧化碳气化反应,而且催化剂的添加有利于降低反应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木屑炭、添加CaCO3的木屑炭和添加K2CO3的木屑炭的活化能分别是94.509、81.740和50.271 kJ/mol;指前因子分别是1 208.428、428.825和19.965 min-1。
- 王燕杰应浩余维金孙康
- 关键词:二氧化碳气化温度催化剂动力学
- 水蒸气活化制备竹质成型活性炭及其对二硫化碳的吸附性能被引量:11
- 2018年
- 竹材是重要的林业可再生资源,以竹材代替木材制备活性炭可节省大量木材。以竹粉为原料,经磷酸活化成型后进行水蒸气二次活化,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了高吸附性能活性炭。通过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N_2吸附-脱附等温线、二硫化碳动态吸附量等对所制活性炭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磷酸浸渍比1.2∶1、活化时间20 min、活化温度450℃,水蒸气活化温度875℃、活化时间1 h、流量3.0 m L/min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BET比表面积为1 264.60 m^2/g、总孔容积为1.227 cm^3/g、平均孔径为3.88 nm、碘吸附值为1 452.96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307.5 mg/g、强度为91.76%、得率为30.42%;在动态干燥和30%相对湿度条件下,对二硫化碳的单位质量吸附量分别为0.416和0.390 g/g。活性炭对CS2的吸附能力主要与活性炭的孔结构有关,微孔发达、平均孔径小、碘吸附值高的活性炭更有利于CS2的吸附。由于竹材表观密度相对较低,且受到竹材自身组分的限制,所制活性炭的强度低于椰壳活性炭。
- 许伟许伟缪存标孙康宋曜光刘军利
- 亚甲基蓝吸附值替代醋酸值表示柠檬酸颗粒活性炭吸附性能的探讨
- 针对目前市场上采用醋酸值来表示柠檬酸颗粒活性炭吸附性能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全孔分析表明对色素起主要吸附作用的孔径范围在2~10nm,此时用亚甲基蓝值表示柠檬酸颗粒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更加适合。通过对柠檬酸液实物脱色进行研究...
- 孙云娟戴伟娣张燕萍童娅娟孙康常侠
- 关键词:颗粒活性炭柠檬酸
- 文献传递
- 热解活化法制备微孔发达椰壳活性炭及其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12
- 2012年
- 以椰壳为原料,采用热解活化法制备微孔发达活性炭。研究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孔结构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化温度为900℃,活化时间为4 h,可制得比表面积为994.42 m2/g的微孔发达活性炭,其碘吸附值为1 295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35 mg/g。N2吸附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平均孔径在2 nm左右,总孔容积为0.503 9 cm3/g,其中微孔容积为0.430 3 cm3/g,微孔率达85.39%。对该活性炭进行CO2动态吸附实验,CO2饱和吸附容量为56.61 mg/g,在热解活化法制备椰壳过程中,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和活化时间的延长,活性炭的得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 刘雪梅蒋剑春孙康徐凡许玉
- 关键词:活性炭椰壳活化微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