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来 作品数:32 被引量:127 H指数:5 供职机构: 山东省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结直肠钉式吻合术后并发症与肛门功能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钉式吻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吻合口功能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吻合方式、术后肛门功能情况及预后。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吻合口出血3例(3.2%),吻合口瘘5例(5.3%),吻合口狭窄7例(7.4%),切口感染4例(4.3%),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4例(4.3%)。结论吻合器的应用效果令人满意,特别是在预防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肛门功能和吻合口平面有关,放疗是影响排便功能的重要因素。徐忠法氏评价标准对肛门功能可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值得大力推广。 李继翔 孙燕来 杨健 甄亚男 徐忠法关键词:结直肠癌 肛门功能 HGF/c-Met信号转导通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015年 肝转移发生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最重要的原因。近年来,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治疗效果获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HGF/c-Met信号转导通路在人体内正常细胞向恶性细胞转化、细胞运动、侵袭转移、上皮间质转化和组织再生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通过对HGF/c-Met信号通路系统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HGF/c-Met信号转导通路系统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为研发有效的HGF/c-Met抑制剂提供了新的依据,一系列HGF/c-Met信号通路抑制剂的相继出现,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孙燕来关键词:结直肠癌 肝转移 淋巴管生成及其内皮特异性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4年 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出现使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管转移的分子机制成为肿瘤转移的研究热点。以往认为结肠癌肝转移的途径主要通过血道途径,而近期一些研究表明,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可能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过程中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就淋巴管生成及其内皮特异性标志物在结直肠肝转移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李健宁 王位 孙燕来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淋巴管生成 生物学标记 肿瘤转移 应用病毒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2016年 基于病毒的抗肿瘤治疗是一种新兴的生物治疗方式,病毒载体感染肿瘤组织,引起溶瘤效应,制成疫苗激活体内抗肿瘤免疫,搭载基因行癌症的基因治疗。随着对病毒的不断改造,各类病毒治疗肿瘤更趋于安全和高效,同时,病毒载体与现有的抗肿瘤疗法合理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基于病毒的抗肿瘤治疗将作为极具潜力的方法而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近些年各种病毒在治疗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尹磊 孙燕来 徐忠法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溶瘤病毒 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 一种齿缘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齿缘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医药领域。其制备方法是以齿缘草为原料,用不同浓度乙醇提取后,通过两次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得到,包括齿缘草提取物A、齿缘草提取物B、齿缘草提取物C、齿缘草提取物D。该齿缘草提取... 张毅 孙燕来 李焱 李健宁文献传递 重组溶瘤单纯疱疹病毒oHSV2治疗结直肠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评估重组溶瘤单纯疱疹病毒oHSV2在CT26结肠癌荷瘤小鼠中的抗肿瘤效果,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构建CT26细胞荷瘤小鼠肿瘤模型。1)小鼠瘤内注射oHSV2,ELISA法测定血清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浓度;2)荷瘤小鼠分为oHSV2组、5-氟尿嘧啶(5-FU)组(阳性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阴性对照组)。给药后,记录小鼠体质量、肿瘤体积、生存期及生活状态等变化,评估病毒抗肿瘤效果;3)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 lymphnode,TDLN)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及瘤体内CD4+T与CD8+T的比例。结果:1)瘤内注射oHSV2后,血清中的GM-CSF浓度不断升高。首次给药后第8天出现高峰(3150±327.1)pg/m L,后缓慢下降;2)相比PBS组,oHSV2和5-FU组均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效果,小鼠生存期显著延长(50 d vs.36 d,P<0.01;51 d vs.36 d,P<0.01),但oHSV2治疗未引起小鼠体质量下降。治疗起始第28天,5-FU组平均体质量较PBS组有显著性差异(16.61 g vs.22.07 g,P<0.01),oHSV2组与PB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小鼠病毒注射区皮肤无坏死、溃疡;3)流式分析结果显示相比PBS组,oHSV2治疗组的DC(6.49%vs.3.73%,P<0.01),CD4+T(15%vs.8.57%,P<0.01)与CD8+T(8.19%vs.5.15%,P<0.01)比例升高。而5-FU组各细胞比例较PBS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瘤内注射oHSV2有效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生长,病毒治疗与化疗药物相比不伴有明显的毒副反应。病毒在荷瘤小鼠体内复制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GM-CSF,可增强抗肿瘤免疫。 尹磊 孙燕来 赵春红 李增军 甄亚男 肖瑞雪 徐忠法关键词:结直肠癌 溶瘤病毒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免疫治疗 直肠癌术后早期复发29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2007年 回顾性分析我院29例术后1 a内复发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吻合口复发13例,其中并小肠转移1例,并肝转移1例;会阴部复发3例;骨性骨盆(包括骶前及骶骨、骨盆侧壁)复发8例,并回肠转移1例,并腹腔、盆腔广泛种植转移1例;腹壁切口复发1例;腹腔淋巴结、肝、肺、卵巢转移各1例。认为直肠癌术后早期复发与Dukes分期、原发肿瘤部位、手术切除范围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孙燕来 徐忠法 李增军 高斌斌关键词:直肠肿瘤 肿瘤复发 肿瘤转移 直肠癌术前短程放疗后手术间隔期差异对会阴部切口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短程放疗后手术间隔时间的差异对会阴部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山东省肿瘤医院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28例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并根据患者意愿,将128例患者分成3组:30例为直接手术组;55例行术前短程放疗(25 Gy,5×5 Gy),治疗完成后1周内行手术治疗,设为1周手术组;43例行术前短程放疗(25 Gy,5×5 Gy),治疗完成后4周行手术治疗,设为4周手术组。结果会阴部切口甲级愈合46例,乙级愈合52例,丙级愈合30例。直接手术组和4周手术组的丙级愈合发生率分别为6%和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周手术组和4周手术组相比,丙级愈合发生率分别为40%和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因素分析,术前短程放化疗后手术间隔期的选择是影响会阴部切口愈合的独立因素。结论适当延长直肠癌术前短程放疗后的手术间隔期可明显地降低术后会阴部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 王斌 李增军 徐忠法 孙燕来 公维鹏 郭洪亮 柴杰 韩建军关键词:直肠肿瘤 切口愈合 BRMS1基因对人直肠癌裸鼠成瘤性及转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转移抑制BRMS1基因对人直肠癌裸鼠成瘤性以及抑制肿瘤细胞远处转移的影响。方法通过将BRMS1基因导入人直肠癌细胞株LOVO中,建立裸鼠实验性转移模型和自发性转移模型,观察转染组(A组)、空载体组(B组)、未转染组(C组)裸鼠的生长状态和肿瘤远处转移状况。结果自发性转移模型:A1组转染组细胞、B1组转染空载体组细胞和C1组转染组癌细胞接种后裸鼠的体质量及肿瘤平均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性转移模型:转染空载体组B2和未转染组C2的裸鼠肺脏转移率为100%;转染组A2组肺脏和肝脏转移灶的病理分级标准较B2组和C2组降低,A2组肺转移分级以II级为主,B2组、C2组以II级、III级为主;A2组未见肝转移灶,而B2组、C2组肝转移分级以I级、II级为主。结论 BRMS1基因能够明显抑制直肠癌LOVO细胞的远处转移的能力,但并不影响肿瘤细胞本身的生长,提示BRMS1基因可能成为抑制直肠癌远处转移的新靶点。 孙燕来 宋希林 唐鲁兵 王斌 张毅关键词:直肠肿瘤 基因治疗 远处转移 转移抑制基因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Met表达与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Met(HGF-cMet)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关系。方法2001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有30例结直肠癌同性性肝转移患者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原发癌和肝转移癌一期根治性切除术,根据其是否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分为实验Ⅰ组(T1~T4N1~N2M1,21例)和实验Ⅱ组(T1-T4N0M1,9例)。并选取与实验I组匹配的T4-T4N1-N2M0患者(21例)和T1~T4N0M0患者(21例)以及与实验Ⅱ组匹配的T1-T4N0M0患者(9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及其肝转移灶中HGF和c-Me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Ⅰ组(T1~T4N1-N2M1)原发灶HGF阳性表达率[71%(15/21)]明显高于其匹配的T1~T4N1~N2M0对照组[43%(9/21)]和T1~T4N0M0对照组[19%(4/21)](均P〈0.05);且c—Met阳性表达率[90%(19/21)]也明显高于T1~T4N0M0对照组[43%(9/21),P〈0.05],但与T1-T4N1-N2M0对照组[86%(18/21)]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Ⅱ组(T1~T4N0M1)与其对照组(T1~T4N0M0)原发灶HGF阳性表达率(6/9比5/9.P〉0.05)和c-Met阳性表达率(8/9比6/9,P〉0.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Ⅰ组患者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及肝转移灶中HGF和c—Met表达一致率分别为81%(17/21)和76%(16/21)。结论HGF及其受体c—Met可能对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发生具有一定作用,而对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作用可能较小。 孙燕来 李增军 徐忠法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肝细胞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