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翠
-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孕期注射Poly(I∶C)对大鼠子代认知行为及脑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通过分析孕鼠感染多聚肌苷酸:多聚胞苷酸(Polyriboinosinic-polyribocytidilic acid,Poly (I∶C)后子代行为学和脑白质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的变化,了解脑白质在孕期感染所致子代行为异常中的作用.方法两组模型组孕鼠分别给予5 mg/kg Poly(I∶C)和10 mg/kgPoly(I∶C)处理,对照组给予5 mg/kg生理盐水处理.待子代生长至8周时用前脉冲抑制实验、被动规避实验、主动规避实验检测子代精神分裂症样行为,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脑白质MBP的变化.结果 前脉冲抑制结果显示PP2、PP4、PP8差异有显著性(F=10.381,P=0.001,F=10.313,P=0.001,F=15.233,P=0.000),两个模型组均小于对照组,双倍剂量组均小于单倍剂量组(P<0.05);被动规避结果显示T1、T2差异有显著性(F=17.524,P=0.000,F=23.555,P=0.000),两个模型组的T1时间均大于对照组,双倍剂量组大于单倍剂量组(P<0.05);两模型组T2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双倍剂量组小于单倍剂量组(P<0.05);主动规避结果显示总条件反射次数和条件反射率差异有显著性(F=8.631,P=0.000,F=6.986,P=0.001),两个模型组均小于对照组,双倍剂量组小于单倍剂量组(P<0.05);两模型组大鼠脑白质MBP免疫组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ly(I∶C)处理后子鼠存在行为学和MBP的改变,且行为学改变的程度与药物剂量有相关性.
- 孟凡翠李文强李雪卢艳梨丁爽张红星吕路线
- 关键词:脑白质髓鞘碱性蛋白
- 孕期感染聚肌胞苷酸大鼠子代海马及额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聚肌胞苷酸(PolyI:C)孕期感染所致子代精神分裂症大鼠海马及额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特点,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炎症反应在精神分裂症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18只孕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双倍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于孕9 d给予尾静脉注射药物,模型组和双倍剂量组分别注射5、10 mg·kg-1PolyI:C,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按5 mg·kg-1PolyI:C)生理盐水。待仔鼠8周龄时进行行为学评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和双倍剂量组仔鼠移动总路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济失调和刻板行为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双倍剂量组仔鼠移动总路程、共济失调和刻板行为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双倍剂量组仔鼠T1高于对照组,T2、总反应次数、总条件反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倍剂量组和模型组仔鼠T1、T2、总反应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条件反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双倍剂量组仔鼠光密度(OD)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仔鼠OD值与双倍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感染PolyI:C诱导的子代精神分裂症大鼠表现出行为学改变,同时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存在异常活化,这可能与子代大鼠的行为学改变有关。
- 卢艳梨李文强李雪孟凡翠丁爽宋学勤吕路线
-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孕期感染聚肌胞苷酸
- 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青春期脑内胶质细胞及白质的变化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青春期免疫反应在孕期感染聚肌胞苷酸(Polyfiboinosinic—polyribocytidilicacid,PolyI:C)所致子代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中的变化和对脑白质的影响。方法育种获得孕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6)和对照组(n=5),分别于孕9d给予尾静脉注射10mr,/kgpoly(I:C)和等体积的0.9%生理盐水。模型组(n=9)和对照组(n=7)仔鼠于6周龄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在额叶和海马的变化,劳克坚牢蓝(LuxolFastBlue,LFB)染色法观察脑白质变化;另选取模型组(n=10)和对照组(n=10)仔鼠于8周龄时进行行为学评估。结果模型组仔鼠成年早期前脉冲抑制实验中模型组的PP2、PP4和PP8均分别小于对照组(P〈0.01);被动规避实验中模型组的Tl大于对照组,T小于对照组(P〈0.01);青春期时模型组仔鼠额叶和海马的小胶质细胞数量[(264±33)个/mm2,(271±38)个/mm2]较对照组[(140±29)个/mm2,(169±37)个/mm2]明显升高,伴有显著形态学变化(P〈0.01),额叶和海马的星形胶质细胞蛋白表达的光密度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青春期模型组仔鼠胼胝体部位光密度值(0.29±0.02)较对照组(0.33±0.03)低(P〈0.01)。结论孕期感染poly(I:C)致子代大鼠模型成年期有明显的类精神分裂症样行为,子代青春期大鼠脑内存在小胶质细胞活化以及脑白质脱髓鞘的变化,进一步为精神分裂症病理机制中神经炎性反应和脑白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 丁爽卢艳梨孟凡翠赵瑾李文强吕路线
- 关键词:孕期感染聚肌胞苷酸胶质细胞脑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