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国
- 作品数:14 被引量:118H指数:5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急性脊柱创伤的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各种影像检查对急性脊柱创伤的诊断价值及限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5 2例急性脊柱创伤病例 ,均在伤后 48h内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 :共检出椎体骨折 2 78例 ,X线平片、CT及MRI检出率相同 ,三者对附件骨折的检出率分别为 9.1%、2 3 .4%、14 .3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15 2例MRI直接显示脊髓损伤。结论 :在急性脊柱创伤的影像诊断中 ,X线平片可作初检手段 ,CT对骨折检出率最高 ,MRI对脊髓损伤诊断最佳 ,三者结合可提高诊断水平。
- 雷益邱德正杜立新王蕾宋海岩冯伟孟庆国
- 关键词:急性脊柱创伤影像学分析X线平片
- The posterior groove as a landmark for location of the palatovaginal canal in axial computed tomography
- PurposeTo investigate use of posterior groove of palatovaginal(PV) canal as an anatomic landmark in determinin...
- 孟庆国卢永田史丽雷益
- 文献传递
-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and discrimination of palatovaginal and vomerovaginal canals by transverse CT
- this study is to palatovaginal canal and vomerovaginal canal identify by computed tomography(CT)transverse ima...
- 孟庆国卢永田史丽雷益
- 文献传递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表现被引量:25
- 2004年
-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MRI表现 ,评价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CT检查阴性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表现。MRI分别采用自旋回波T1WI、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FLAIR)及弥散加权成像 (DWI)。所有扫描在伤后 1周内进行。 结果 轴索积聚区多发的小灶性损伤 ,多数病灶为非出血性 (<2cm) ,除 3例超急性期外 ,所有病灶T2WI均显示为高信号 ,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在超急性期患者 ,仅DWI上显示出高信号病灶。 结论 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敏感性较高 ,其影像学表现与DAI的严重程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采用MRI检查CT表现阴性的临床疑诊患者 。
- 雷益邱德正朱嘉英陈志刚李顶夫党勇冯伟孟庆国李涛
- 关键词:脑弥漫性轴索损伤MRI影像学表现闭合性脑损伤病理学分型
- 内镜经鼻入路咽旁段颈内动脉临床解剖研究进展
- 2024年
- 位于颅内的颈内动脉节段走行于颅底骨性结构内或颅内,具有明确的解剖标志且解剖结构较为固定,而位于颅外的咽旁段颈内动脉被软组织包围,缺乏清晰可识别的解剖定位标志且常存在解剖变异,其与经鼻内镜手术关系密切,一旦在术中误伤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目前对于经鼻内镜下咽旁段颈内动脉相关的临床解剖学研究主要聚焦于其解剖变异与解剖标志。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外科医师在经鼻内镜手术时提供解剖学参考从而降低手术风险。
- 丁樾孟庆国
-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颈内动脉解剖学咽旁间隙
- 血管球瘤的临床及MRI诊断(附3例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其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对3例手指血管球瘤的患者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3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肿瘤呈结节状,位于肌肉软组织内;在T1WI上为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及梯度回波序列上为高信号,静脉注射Gd-DTPA后病变明显强化。结论:MRI能明确血管球瘤的解剖部位,提示其组织学特点,对指导其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夏军雷益李顶夫冯伟孟庆国宋海岩
- 关键词:血管球瘤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与MRI对比研究
-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与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及CT表现,MRI分别采用自旋回波T1WI、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
- 雷益朱嘉英李顶夫党勇李涛王蕾宋海岩冯伟孟庆国
- 关键词:脑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 文献传递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MRI表现 ,分别采用SE序列T1WI、T2 WI、FLAIR和DWI。结果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MRI表现为两侧大脑皮层、皮层下区及苍白球T1WI等信号、T2 WI高信号 ,所有异常信号均呈两侧对称性改变。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雷益邱德正李顶夫党勇朱嘉英王蕾宋海岩冯伟孟庆国李涛
-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枢神经系统血栓形成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与MRI对比研究被引量:21
- 2005年
-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与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及CT表现。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72h内接受CT与MR检查。MRI采用自旋回波T1WI、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弥散加权成像。CT采用常规程序扫描。结果DAI在CT影像上可见弥漫性脑肿胀,皮层下及脑深部小出血灶,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在MRI可见弥漫性脑肿胀,单发或多发的脑白质小灶性损伤,多数病灶为非出血性,脑干和胼胝体病灶多见于重度头部损伤患者。46例患者中,MRI共检出184个病灶,CT仅检出30个病灶,两者差异显著(P<0.01)。MRI对脑内非出血性病灶及脑干、胼胝体病灶的敏感性明显优于C(TP<0.01)。结论CT及MRI为DAI的临床诊断提供了直接可靠的影像学依据,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 湛洪基雷益李顶夫王蕾宋海岩冯伟孟庆国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与MRI对比研究
-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D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与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及CT表现,MRI分别采用自旋回波T1WI、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
- 雷益朱嘉英李顶夫党勇李涛王蕾宋海岩冯伟孟庆国
- 关键词:脑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磁共振成像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