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孟松

孟松

作品数:18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发展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卫生厅面上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胃癌
  • 4篇直肠
  • 4篇肿瘤
  • 4篇胃癌组织
  • 4篇癌组织
  • 3篇直肠肿瘤
  • 3篇手术
  • 3篇微小RNA
  • 3篇肠肿瘤
  • 2篇诊治
  • 2篇诊治分析
  • 2篇回肠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保护装置
  • 2篇MIR
  • 2篇MIR-15...
  • 2篇表达及临床意...
  • 1篇胆道
  • 1篇定量聚合酶链...

机构

  • 18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18篇孟松
  • 17篇王辉
  • 13篇朱孝成
  • 13篇李超
  • 11篇时林森
  • 6篇宋军
  • 6篇徐为
  • 6篇洪健
  • 5篇徐溢新
  • 4篇付海啸
  • 4篇姚立彬
  • 3篇邵永
  • 2篇韩亚东
  • 2篇刘浩
  • 2篇李志超
  • 1篇张迎东
  • 1篇杨军
  • 1篇管文贤
  • 1篇王学浩
  • 1篇王凯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肠癌保肛手术预防性造瘘的指征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研究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原因,探索预防性造瘘的指征。方法以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4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16例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营养状态、吸烟史、酗酒史,结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吻合口高度等资料,观察以上因素与术后吻合口漏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年龄≥65岁、糖尿病、酗酒、吻合口高度≤5cm、手术时间>3小时的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漏的概率较其相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年龄、糖尿病、酗酒、低位吻合及手术时间等指标作为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对于评估术中行预防性造瘘的必要性有重要临床意义。
韩亚东朱孝成李向农李超杨军时林森王辉孟松
关键词:直肠癌保肛手术吻合口漏
黑斑息肉综合征的诊治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黑斑息肉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收治的4例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均有口唇、颊黏膜等部位黑色素沉着斑,并有多发胃肠道息肉。临床表现以腹痛、便血为主。3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肠息肉切除术,1例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结论: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易合并息肉相关并发症,且增加恶性肿瘤风险,应密切随访,手术和内镜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王辉孟松李超朱孝成徐为宋军
关键词:肠息肉
T形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T形管,包括将体内积液引出的引流管(2)和将积液导到体外的导流管(1),引流管(2)为弯折形状,引流管(2)在弯折处与导流管(1)的一端部连通。引流管为弯折形状,弯折角度根据病患手术位置特点决定,引流管...
洪健朱孝成李超李志超时林森孟松王辉
文献传递
胃癌组织中miR-30d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iR-30d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5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miR-30d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miR-30d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值(1.70±3.19)显著低于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值(5.10±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30d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和年龄、肿瘤大小、侵犯层次、TNM分期及脉管侵犯无明显相关。结论 miR-30d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胃癌的潜在诊断及治疗靶点。
宋军王辉付海啸邱磊张迎东徐溢新孟松徐为
关键词:胃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微小RNA
阑尾黏液囊肿诊治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阑尾黏液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20例阑尾黏液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下腹疼痛和腹部包块,术前无一确诊病例。行腹腔镜手术12例: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5例,腹腔镜下盲肠部分切除4例,另3例因肿瘤较大而中转开腹行阑尾切除术;行开腹手术8例:阑尾切除术2例,盲肠部分切除3例,右半结肠切除术4例(其中1例患者行阑尾切除,术后病理报告为低级别阑尾黏液肿瘤,再追加二期手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获随访16例,随访时间4~36个月,平均16个月,肿瘤均无复发;失访4例。结论 阑尾黏液性囊肿临床罕见,术前诊断困难,腹腔镜手术可应用于本病的治疗。
王辉孟松李超时林森朱孝成
关键词:阑尾黏液囊肿
一种新型虚拟回肠造瘘保护装置在家兔体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虚拟回肠造瘘装置,探讨其在预防传统虚拟回肠造瘘肠管、腹壁间粘连中作用。方法选取体重为2.5—3奴的成年健康家兔24只,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C组)、传统虚拟回肠造瘘组(T组)、虚拟回肠造瘘保护装置组(S组)。C组右中腹脐下约1cm经腹直肌纵切口长约3cm,切开腹壁逐层后腹腔不做特殊处理后关腹。T组开腹后将末端回肠硅胶环固定预置于皮下。S组开腹后使用新型回肠虚拟保护装置将末端回肠固定预置于皮下。术后14d处死动物,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腹腔组织粘连评分、肠管组织纤维化、炎症反应、血管增生评分情况、肠段羟脯氨酸含量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全部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组粘连评分(1.25±0.89)较T组(3.00±0.76)明显降低(F=40.16,P=0.003),S组肠管纤维化、血管增生评分(1.50±0.53,1.25±0.46),较T组(2.25±0.89,1.88±0.64)明显降低(F=7.281,13.093,P=0.037,0.025),组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炎症反应评分(1.52±0.53)较T组(1.75±0.71)稍有降低(F=2.078,P=0.392)。羟脯氨酸含量S组(1.99±0.76)较T组(4.18±0.52)明显降低(F=4.399,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虚拟回肠造瘘保护装置能够有效预防传统虚拟回肠造瘘所导致的肠管、腹壁间粘连,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时林森李超孟松王辉韩亚东朱孝成管文贤
关键词:动物实验直肠肿瘤回肠造口术黏连
微创牵开器多功能罩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微创牵开器多功能罩,包括自由部(1)、固定端(2)、操作孔(3)和密封端(4),自由部(1)一端设置有固定端(2),自由部(1)的另一端面开设有操作孔(3),操作孔(3)的内侧一圈的边缘设置有密封端(4...
朱孝成李超时林森孟松王辉洪健
文献传递
多功能肠减压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功能肠减压器,包括穿刺芯体、减压管和密封盖,穿刺芯体底部设有穿刺部,减压管内部中空且底端一圈设有双层气囊,密封盖顶部设有接口;穿刺芯体直径与减压管直径相适配,穿刺时,减压管套嵌在穿刺芯体外部;密封盖直...
时林森朱孝成李超孟松王辉姚立彬李志超
文献传递
预防性回肠造瘘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预防性回肠造瘘保护装置,包括用于包裹小肠的主体(1)、用于将保护装置固定在腹壁上的腹壁固定装置(2)和用于固定主体(1)的主体固定装置;腹壁固定装置(2)和主体固定装置均设置在主体(1)上。主体为硅胶材...
朱孝成李超时林森孟松王辉洪健
文献传递
miR-30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miR-30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30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miR-30a表达低于癌旁组织(3.55±8.35vs.15.08±35.37)(P<0.05)。miR-30a表达与肿瘤侵犯层次、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及脉管侵犯无关(P>0.05)。结论 miR-30a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胃癌的潜在诊断及治疗靶点。
宋军王辉付海啸徐溢新刘浩王凯孟松徐为王学浩
关键词:胃癌微小RN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