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霞
- 作品数:35 被引量:195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藏农牧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西藏油菜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油菜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 ,划分为五个阶段。 (1)播种到出苗 ;(2 )出苗到现蕾 ;(3)现蕾到初花 ;(4 )初花到终花 ;(5 )终花到成熟。同时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 ,分析了春油菜生育期与各生育阶段的关系 ,发现了白菜类型和芥菜类型油菜的生育期主要受出苗到现蕾阶段天数的影响。此外 ,还分析了西藏春油菜生育期的分布规律 ,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 ,生育期缩短。
- 栾运芳胡书银王建林卓嘎孟霞旦巴
- 关键词:油菜生长发育规律生育期
- 西藏春油菜品种在林芝地区丰产性和适应性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对2005、2006两年度,西藏的11个油菜品种(品系)进行两年的区试比较试验,综合分析品种在林芝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及丰产性。结果表明,11个油菜品种中,单株实际产量最高的是山南农科所提供的甘蓝型油菜品种96014-2,(10.4g),其次是94081-1(9.2g),96014-2产量最高,与994031-2、青油46号、藏油3号(对照品种)、蜀8号差异达到极显著;芥菜型油菜品种94081-1、90(12)-4,产量都超过品种年河1号,两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及丰产性表现也较突出。据两年的观察比较,自治区农科所提供的蜀油8号的适应性及丰产性最差;两年的试验结果还表明,白菜型油菜品种的全生育期平均约为95天,芥菜型油菜为96天左右,甘蓝型油菜最长,为104天。
- 孟霞旦巴
- 关键词:油菜丰产性适应性
- SDS法和CTAB法提取西藏黄籽油菜干种子DNA用于SSR分析被引量:14
- 2011年
- 选用8个西藏黄籽油菜干种子作材料,分别采用SDS和CTAB的微量法提取基因组DNA,取适量的该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利用uv11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所提取的DNA在260nm、280nm的光密度值及比值,并进行SSR标记。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从西藏黄籽油菜干种子中提取出一定量的比较完整且纯度较高的DNA,用琼脂糖凝胶检测时,表现带型清亮,每个样品带型较一致,利用SDS法CTAB法提取西藏黄籽油菜干种子DNA,均适用于SSR分析。但用CTAB法提取的干种子DNA的纯度更高、量多、质量更好,更适于制备SSR分子标记的模板DNA。
- 旦巴何燕卓嘎孟霞王建林
- 关键词:黄籽油菜干种子CTAB
- 西藏部分青稞主要农艺性状分析被引量:27
- 2010年
- 为发掘西藏青稞的优异种质资源,考察了来自西藏6个地区34份青稞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西藏青稞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矮秆、穗数多、千粒重偏低等特点。相关分析表明,西藏青稞各农艺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如穗粒数与株高、单株有效穗数与穗长、总小穗与穗长等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和偏相关,单株有效穗数与株高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千粒重与单株有效穗数呈极显著的负偏相关。主成分分析将参试的34份青稞材料的7个农艺性状分为4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91.192%,穗型的贡献率最高,达到46.4338%。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5.18水平上可聚为三大类型:矮秆短穗少粒型、长穗多粒型、穗多粒重型。
- 孟霞卓嘎大次卓嘎栾运芳
- 关键词:青稞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西藏冬青稞种质资源的主要形态性状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为发掘西藏冬青稞种质的优异遗传资源,对67份冬青稞种质资源的形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西藏冬青稞种质的形态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矮秆、穗数多、穗粒重高和千粒重偏低等特点;②相关分析表明西藏青稞各农艺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如单株粒重与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小穗数与穗长、穗粒数与穗长、单株粒重与穗粒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有效穗数呈极显著的正偏相关;③主成分分析将西藏冬青稞种质8个农艺性状分为5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87.4759%,每穗小穗数、穗粒数的贡献率最高,达到32.7022%;④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5.21水平上可聚为4大类,分为半矮秆短穗多粒型、矮秆长穗少粒型、高秆多穗粒重穗、半矮秆多穗粒重型等4种类型。
- 孟霞李梦寒曾兴权其美旺姆尼玛扎西
- 关键词:形态性状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西藏油菜种质资源的RAPD分子标记分析被引量:37
- 2003年
- 采用 RAPD分子标记 ,对西藏地区部分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 ,2 2条引物在 10 6份白菜型油菜中共扩增出 2 36条带 ,多态性位点比率为 89% ;2 4条引物在 5 0份芥菜型油菜中共扩增出 2 76条带 ,多态性位点比率为 94 %。通过 U PGMA聚类分析 ,将西藏白菜型油菜分为 和 类群 ;芥菜型油菜分为 、 、 和 类群。品种吉西肥 ,既不属于白菜型油菜 ,又区别于芥菜型油菜 ,它可能属于芸薹属的另一类。
- 旦巴涂金星胡书银何余堂王建林陈宝元栾运芳尼玛卓玛孟霞卓嘎
- 关键词:油菜种质资源RAPD分子标记白菜型芥菜型
- 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植株形态性状多样性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为拓宽西藏油菜的种质资源,并为发掘可提供西藏油菜研究利用的优异遗传资源,对来自西藏6个地区38个县的50份野生油菜种质资源形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最高是株粒重为75.00%,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单株有效角果数为0.9821;(2)通过主成分分析,将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21个农艺性状化为6个主成分,其中累积贡献率为85.19%,以角果因子的贡献率最高为42.99%;(3)基于形态性状应用非加权配对法聚类,在遗传距离为6.61水平上可聚为五大类群,这五大类群可区分为矮秆粒重型、多分枝多角果型、高秆少分枝型等五种类型。
- 孟霞卓嘎旦巴大次卓嘎王建林
- 关键词:形态性状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西藏野生油菜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5
- 2009年
- 利用10对AFLP引物及13对SSR引物,分析了43份来自西藏地区部分野生类型油菜种质的遗传多样性。10对AFLP引物共得到276条清晰的谱带,其中多态性带214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7.5%,平均每对AFLP引物得到21.4条多态性带。1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5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51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9.5%,说明西藏野生油菜遗传多样性丰富。通过对西藏野生类型油菜资源的遗传距离以及聚类分析,可将西藏野生类油菜分为两大类群,分别为白菜型和芥菜型野生油菜种质资源;两种分子标记适合揭示西藏野生油菜的遗传多样性。
- 旦巴傅廷栋孟霞黄镇万正杰王建林次仁旦达马朝芝
- 关键词:AFLPSSR
- 提取西藏油菜总DNA的一种方法
- 2010年
- 以西藏栽培的油菜为材料,采用不同的药品、不同的配方、不同的水浴时间、不同的离心速度等关键的操作程序,筛选出一种提取油菜总DNA效果较佳的方法。此方法提取的DNA纯化后经电泳、紫外吸收光谱检测证明为高分子量、高纯度的DNA,可用于一般的生物化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
- 孟霞常天军
- 关键词:DNA油菜
- 西藏栽培油菜千粒重优良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以西藏各地收集的425份栽培油菜为材料,对其千粒重进行研究与鉴定。结果表明:(1)在供试的栽培油菜种质资源中千粒重级别分布多样,其中中型千粒重所占比例最多,有251份,占供试材料数的59.00%;(2)芥菜型油菜千粒重的优良种质资源比白菜型油菜丰富,而芥菜型油菜中大叶芥的优良种质资源比细叶芥的优良种质资源丰富,但千粒重最大的资源是细叶芥的扎同,达7.3 g;(3)从全区油菜主要种植地来说,西藏日喀则和山南千粒重多样性丰富。
- 卓嘎何燕旦巴昌西孟霞王建林
- 关键词:栽培油菜千粒重种质资源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