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季强

作品数:111 被引量:1,013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9篇天文地球
  • 91篇生物学

主题

  • 29篇化石
  • 20篇白垩世
  • 19篇地层
  • 17篇生物群
  • 16篇中生代
  • 15篇早白垩世
  • 14篇恐龙
  • 13篇侏罗世
  • 11篇鸟类
  • 11篇热河生物群
  • 10篇义县组
  • 9篇翼龙
  • 9篇哺乳动物
  • 8篇英文
  • 8篇晚中生代
  • 7篇新属
  • 7篇晚侏罗世
  • 7篇白垩纪
  • 6篇地层学
  • 6篇鸟类起源

机构

  • 95篇中国地质科学...
  • 19篇中国地质博物...
  • 11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南京大学
  • 7篇中国地质环境...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北京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 1篇辽宁省国土资...
  • 1篇北京自然博物...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加拿大自然博...

作者

  • 110篇季强
  • 27篇姬书安
  • 23篇吕君昌
  • 20篇袁崇喜
  • 18篇王旭日
  • 15篇尤海鲁
  • 8篇陈文
  • 7篇季燕南
  • 7篇柳永清
  • 5篇季鑫鑫
  • 4篇张彦
  • 3篇姚培毅
  • 3篇方晓思
  • 3篇卢立伍
  • 3篇任东
  • 3篇郭子光
  • 2篇宋彪
  • 2篇金小赤
  • 2篇江小均
  • 2篇许欢

传媒

  • 18篇地质学报
  • 17篇地质通报
  • 12篇地质论评
  • 7篇地球学报
  • 7篇地质学刊
  • 4篇中国地质
  • 3篇江苏地质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中国科学基金
  • 2篇中国区域地质
  • 2篇国土资源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知识就是力量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自然杂志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科技通报...
  • 1篇甘肃地质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11篇2006
  • 9篇2005
  • 8篇2004
  • 4篇2003
  • 1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西部上侏罗统义县组研究新认识被引量:80
1997年
根据丰富的、最新的野外地质资料,对辽宁西部锦州和义县地区晚侏罗世义县组的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补充和修正。以《国际地层指南》的多重地层划分观点为基础,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义县组岩石地层单位。根据最新的原始鸟类以及昆虫、鱼、爬行类等生物化石研究结果,认为义县组的形成时期限于晚侏罗世晚期。
任东郭子光卢立伍姬书安唐烽靳悦高方晓思季强
关键词:晚侏罗世义县组地层学
中国侏罗纪构造变革与燕山运动新诠释被引量:466
2007年
随着一系列新构造观察资料和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数据的累积,加深了对发生在中国东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构造变革事件的认识,对燕山运动的性质、时限和动力学内涵有了新的诠释。中—晚侏罗世初期(165±5Ma)东亚多板块拼贴运动学发生重大调整,构造体制发生重大转换,启动了以中朝地块为中心、来自北、东、南西不同板块向东亚大陆"多向汇聚"的构造新体制,形成以陆内俯冲和陆内造山为特征的东亚汇聚构造体系。同时大陆地壳岩石圈发生显著增厚,并紧随早白垩世以剧烈的大陆岩石圈伸展和火山—岩浆活动为特征的岩石圈巨量减薄和克拉通破坏,导致燕辽生物群灭绝和热河生物群兴盛的重大生物群更替,成为中国大陆和东亚重大构造变革事件,这是燕山运动的基本内涵。本文依据燕山运动构造变形型式、动力学背景以及产生的深部过程,将"燕山运动"定义为起始于165±5Ma的"东亚多向汇聚"构造体制及其形成的广泛陆内造山和构造变革,并将中国东部岩石圈巨量减薄视作燕山期陆内造山和陆内变形的后效。
董树文张岳桥龙长兴杨振宇季强王涛胡建民陈宣华
关键词:晚侏罗世燕山运动
悄悄掀起你的盖头——中国辽西中生代热河生物群中的哺乳动物
2004年
中国热河生物群以产古鸟类、带毛恐龙、早期被子植物等而闻名于世,哺乳动物化石并不多见,目前已发现的化石有五尖张和兽(Zhangheotheriumquinquecuspidens)、毛兽(Maotheriumsinensis)、金氏热河兽(Jeholodensjenkinsi)、攀援始祖兽(Eomaiascansoria)和沙氏中国袋兽(Sinodelphysszalayi)等.但这些仅有的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已经引起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它的学术价值并不亚于其它生物类群,在某种程度上还有过之.
季强
关键词:热河生物群中生代化石
晚中生代哺乳动物生态适应研究
孟庆金季强张玉光袁崇喜刘迪王旭
1.研究目的: 现生哺乳动物有超过5400多个物种,是世界上最重要、也是相当繁盛多样的动物类群之一。哺乳动物漫长的起源和演化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三叠纪晚期到侏罗纪。哺乳动物的演化历史有2/3经历了中生代恐龙生活的时期,这...
关键词:
关键词:哺乳动物生物演化动物化石
中国水生蜥与潜龙名称合法性之争被引量:1
2014年
热河生物群中有一种水生爬行动物,以长颈、长尾、小头颅为主要特征。在研究中,不同学者使用了不同的学名,构成了同物异名。简要回顾它的研究历史,主要讨论究竟哪一个学名是合法有效名称。根据国际动物学命名法规,认为中国水生蜥(Sinohydrosaurus)命名在先,是合法有效名称,而潜龙(Hyphalosaurus)为无效名称,应当废弃。
季燕南王旭日季强
关键词:爬行动物热河生物群
论青海东昆仑东段早三叠世地层被引量:1
1998年
本文介绍了青海东昆仑东段早三叠世洪水川群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依据岩性,洪水川群自下而上可分为三个地层单位:砂砾岩组、火山碎屑岩组和碳酸盐岩组。它们大致相当于三个三级层序,并由东向西逐步超覆。洪水川群中所产化石自下而上可分为Ophiceras-Claraia带,Gyrophiceras-Claraia带,Flemingites-Eumorphotismultiformis带,Anasibirites-Meekoceras带和Tirolites-Procarnites带。此外,本文首次报道了青海兴海县姜路岭一带洪水川群的早三叠世牙形类。
季强
关键词:牙形类早三叠世东昆仑
我国辽西全身披覆羽毛的奔龙化石的发现及其科学意义
2001年
我国辽西是中生代化石宝库,素以产有丰富多彩的热河生物群闻名于世。特别是近几年来,辽西大量长羽毛的恐龙和原始鸟类的发现更加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极大关注。2000年冬天,辽西凌源大王杖子地区发现了一块全身长有羽毛的奔龙化石。整个身体完全披覆羽毛的恐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发现。这块化石的发现不仅在鸟类起源研究领域,而且在羽毛的发生和演化和飞行起源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季强
关键词:鸟类起源
冀北—辽西地区侏罗—白垩纪之交期的孢粉植物群演替与古气候变化被引量:17
2016年
本文根据冀北—辽西地区侏罗—白垩纪之交期孢粉植物群的地层分布,划分了9个孢粉植物群组合带(自下而上):"桫椤孢-苏铁粉-克拉梭粉"组合带、"克拉梭粉"组合带、"无突肋纹孢-滦平孢-纵肋单沟粉"组合带、"云杉粉-层环孢-无突肋纹孢-膜环弱缝孢"组合带、"云杉粉-无突肋纹孢-凹边瘤面孢"组合带、"辽西孢-刺毛孢-克拉梭粉"组合带、"刺毛孢-有突肋纹孢-无突肋纹孢-三孔孢"组合带、"三角孢-无突肋纹孢-有突肋纹孢"组合带和"无突肋纹孢-克拉梭粉-希指蕨孢-麻黄粉"组合带;重建了该区当时的古气候和古环境,认为中侏罗世时期该区处于温暖湿润气候下的低山丘陵环境,晚侏罗世时期处于干旱气候下的荒原环境,早白垩世早期处于温凉湿润气候下的低山环境,早白垩世中期处于温凉湿润气候下的高山环境,早白垩世晚期处于温暖湿润气候下的低地沼泽环境,早白垩世最晚期处于干热气候下的低地环境。此外,本文还根据该区侏罗—白垩纪之交期生物群演化和更替的特征,提出了"避难所"理论模式。
王大宁王旭日季强
关键词:侏罗-白垩纪古气候变化
中国泥盆纪牙形类生物地层研究现状
<正>一、历史回顾我国泥盆纪牙形类生物地层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最早记述泥盆纪牙形类的文章见于70 年代末期(王成源、王志浩,1978)。不过,此后的研究工作进展迅速,在较短时期内确立了我国泥盆纪牙形类序列,并挤身于国际研究...
季强
文献传递
华北东北部晚中生代陆相地层、生物群及其年代学研究(英文)被引量:7
2010年
华北东北部晚中生代陆相地层十分发育,从下至上为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土城子组、张家口组、大北沟组、义县组和九佛堂组。它们主要的岩石组合为陆相火山岩熔岩、火山碎屑岩和间夹的河流-湖泊相沉积岩。九龙山组、髫髻山组(165-154Ma)火山沉积岩系中发育以带毛恐龙(近鸟龙)、哺乳动物、翼龙和昆虫类等为代表的燕辽生物群(J2-J3),晚侏罗世末期土城子组时期(154-139Ma)该生物群大多数生物属种消亡,并在早白垩世早期(张家口组、大北沟组、义县组和九佛堂组)(144-120Ma)萌生新的生物群-热河生物群(K1),以恐龙、哺乳类、被子植物、鱼类和昆虫等为特征。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表现了明显的演化关系,响应着古环境变化与重大地质事件发生的复杂地球表层圈层作用。
柳永清季强姬书安尤海鲁吕君昌旷红伟江小均彭楠许欢袁崇喜王旭日
关键词:晚中生代陆相地层大北沟组张家口组髫髻山组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