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冬雷

作品数:131 被引量:736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7篇动脉瘤
  • 47篇血管
  • 39篇动脉
  • 39篇颅内
  • 31篇手术
  • 28篇颅内动脉
  • 24篇栓塞
  • 24篇颅内动脉瘤
  • 21篇动静脉
  • 21篇外科
  • 21篇静脉
  • 16篇畸形
  • 15篇外科手术
  • 14篇动静脉畸形
  • 14篇静脉畸形
  • 13篇脑血
  • 12篇脑血管
  • 11篇血流
  • 10篇脑膜
  • 9篇动静脉瘘

机构

  • 111篇复旦大学
  • 9篇上海医科大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上海市浦东新...
  • 6篇北大医疗集团...
  • 4篇复旦大学上海...
  • 3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杭州市萧山区...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常熟市第一人...
  • 2篇如东县人民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31篇宋冬雷
  • 50篇冷冰
  • 49篇周良辅
  • 34篇徐斌
  • 33篇顾宇翔
  • 24篇毛颖
  • 17篇田彦龙
  • 16篇陈衔城
  • 14篇王启弘
  • 12篇陈功
  • 12篇朱巍
  • 11篇陈亮
  • 10篇廖煜君
  • 9篇徐锋
  • 9篇倪伟
  • 7篇丁祖荣
  • 6篇韩宏杰
  • 6篇李士其
  • 6篇王威
  • 6篇盖延廷

传媒

  • 16篇中国脑血管病...
  • 13篇中国临床神经...
  • 10篇中华神经外科...
  • 10篇国际脑血管病...
  • 6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介入放射学杂...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Chines...
  • 3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医用生物力学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临床神经科学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临床急诊杂志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2篇中华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9篇2011
  • 5篇2010
  • 12篇2009
  • 5篇2008
  • 15篇2007
  • 10篇2006
  • 10篇2005
  • 13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 6篇2000
1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颅底缺损的生物力学测试被引量:5
1998年
采用生物力学方法,分别测试了新鲜硬脑膜,冻干硬脑膜,医用硅胶和医用涤纶膜作受力和变形关系的力学测试,4种材料的柔度分别为0.6×10^(-7)、0.72×10^(-7)、3.44×10^(-7)和6.89×10^(-7)Pa.颅底缺损的膨出实验,在颅底缺损达3cm,28h后的膨出度为3.16 mm.
李士其宋冬雷周良辅丁祖荣
关键词:生物力学蠕变颅底缺损
前颅底缺损重建的长期临床随访被引量:45
1999年
目的随访观察50例前颅底缺损重建病例的长期疗效。方法手术中前颅底缺损只重建硬脑膜不行骨移植,术后定期临床随访及行CT、MRI检查。结果50例病人的前颅底骨缺损范围为:前后径2~6cm(平均35cm),左右径2~5cm(平均28cm),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5年(平均2年),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和脑膜脑膨出现象,其中32例病人得到CT或MRI证实。结论手术中只要将颅底正常硬脑膜修补完整,或选用力学性能接近甚至超过正常硬脑膜的材料进行修补,再辅以带蒂颅骨膜瓣等方法加强颅底重建后,术后颅内压不高,在通常的颅底缺损范围内(缺损直径不超过4cm),一般不会发生脑膜脑疝出,不必行颅底骨移植。
宋冬雷周良辅李士其
关键词:前颅底缺损修复术脑外科手术
120例颅内外脑供血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全脑血管造影分析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探讨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特点。方法对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120例顷内外脑供血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病例的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青年组(6~44岁,48例)、中年组(45—59岁,41例)和老年组(≥60岁.31例)。结果全组病例共有狭窄或闭塞324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占47%,显著高于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占35%和颅内外狭窄并存占18%。青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比例为79%,显著高于中年组(29%,P〈0.01)和老年组(19%,P〈0.01);青年组单纯颅外血管狭窄比例为10%,显著低于中年组(46%,P〈0.01)和老年组(58%,P〈0.01);青年组前循环狭窄比例为97%,显著高于中年组(75%,P〈0.01)和老年组(56%,P〈0.01)。脑梗死患者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占35%,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占42%,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占2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占44%,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占39%,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占17%。82%的脑(室)出血发生于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共107例患者存在梗死灶,其中99例梗死灶与动脉狭窄部位存在相关性。部分患者存在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高龄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与狭窄分布模式有一定关系。结论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最多发部位是颈内动脉。单纯颅内动脉狭窄以青年人多见,随年龄的增长颅外动脉狭窄比例逐渐增高,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情况逐渐增多,前循环狭窄比例逐渐降低,而后循环狭窄比例逐渐升高。脑梗死、TIA和脑(室)出血患者动脉狭窄好发部位各不相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梗死灶与动脉狭窄部位密切相关。高血压对患者形成颅内外动脉狭窄影响最大,高龄和糖尿病对颅外动脉狭窄影响较大。
李东波田彦龙宋冬雷冷冰徐斌顾宇翔王启弘陈功陈亮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疾病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障碍
Onyx液态栓塞剂栓塞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技术要点解析被引量:12
2009年
自2003年Onyx液态栓塞剂进入中国以来,得到了神经介入医师的广泛关注。尤其在颅内动静脉畸形和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各地治疗的病例数差别较大,经验和疗效也有不同;更有一些医师出于对并发症的担忧而拒绝使用;使得Onyx在临床实践应用中仍有很多的争议。笔者作为中国取得Onyx栓塞技术许可证的第一人,近年来致力于在国内外推广Onyx的栓塞技术,现将其技术要点讲述如下。
宋冬雷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
未破裂前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治疗(附62例报告)被引量:1
2005年
对62例未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47例术后0.5~1a瘤体完全消失.该术的手术要点为术中充分打开颅底池;仔细解剖动脉瘤颈;正确选择动脉瘤夹;可靠夹闭瘤颈,夹闭困难时采用动脉瘤包裹术.
韩宏杰宋冬雷徐斌
关键词:动脉瘤前循环手术治疗
内皮细胞化动脉瘤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生物医疗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内皮细胞化动脉瘤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将自体静脉内皮层采集扩增的血管内皮细胞粘附于经生物相容性的,生物可降解的,无毒的高分子生物材料涂层的金属动脉瘤支架表面制成动脉瘤支架,能在支架建立...
朱巍周良辅程树军汪洋毛颖宋冬雷田彦龙朱云梦
文献传递
评价颅底缺损移植膜的一种力学方法
2000年
生物和非生物膜植入体内后力学性质的改变与生物相容性有关,活组织在移植膜上的生长可改变其力学性质,使其达到或接近周围组织的水平。本文通过颅骨缺损硬脑膜重建的动物实验和蠕变测量,考察本体阔筋膜和涤纶膜植入犬体内后力学性质随时间的改变,发现阔筋膜能与周围组织相容,三个月内可达到或超过硬脑膜抗膨出性能;而涤纶膜经历先增强后退化的过程,说明相容性较差。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方法可用于对移植膜性能的评价。
丁祖荣宋冬雷周良辅
关键词:颅底缺损蠕变测量生物相容性
皮层功能定位在脑部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7年
本文综述体感诱发电位,直接皮层刺激法,皮层电图,脑磁图等常用的术中皮层功能定位方法,指出其各自的优缺点,并介绍它们在临床的应用和进展。
宋冬雷
关键词:脑外科手术体感诱发电位
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治疗外伤性脑脊液鼻漏14例报告
2003年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 14例创伤性脑脊液鼻漏采用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修补治疗。用 CT、 MRI、 CT脑池造影进行术前瘘口定位。结果 本组 14例随访 3个月~ 3年。除 8例嗅觉丧失或减退外 ,无严重并发症 ,无手术死亡。结论 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适用于脑脊液鼻漏的修补 ,手术安全 ,并发症少 ,疗效满意。
黄金生黄敏文林荫叶宗旺宋冬雷
关键词:外伤性脑脊液鼻漏外科手术CTMRICT
血管内治疗颅内巨大“蛇形”动脉瘤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颅内巨大“蛇形”动脉瘤 (CGSA)的治疗方法 ,并结合文献讨论颅内巨大“蛇形”动脉瘤的病理和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血管内介入的方法对 3例颅内巨大“蛇形”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3例中 2例治疗成功 ,12个月后随访结果良好。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巨大“蛇形”
冷冰周良辅宋冬雷陈衔城冷冰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CCSA颅内动脉瘤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