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型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载量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来我院宫颈病诊室就诊的206例病例,运用第二代基因杂交捕获信号放大技术( Hybrid CaptureⅡ,HC-Ⅱ)检测高危型HPV DNA含量,依据HPV病毒载量,将其分为1~100、100~1000、大于1000,3个HPV病毒载量组。且同时行阴道镜病理活检。按病理结果将病例分为宫颈炎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宫颈癌组。结果病毒载量越高,CIN程度越高。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相关,并随病变程度的加重,感染率增高。因此宫颈HPV病毒载量的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治疗及随访有重要意义。 宋晶淼 卢战凯 张晶关键词:高危人乳头瘤病毒 病毒载量 宫颈病变 坤泰胶囊与激素替代疗法共同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年 目的探析治疗卵巢早衰时采用坤泰胶囊和激素替代疗法共同治疗。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接收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激素类药物替代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口服坤泰胶囊。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在治疗有效率对比中,实验组高达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由此可得该治疗方法在卵巢早衰疾病中治疗的显著效果。结论坤泰胶囊与激素替代疗法共同治疗卵巢早衰疗效较好,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宋晶淼关键词:坤泰胶囊 激素替代疗法 卵巢早衰 CIN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临床处理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引起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因素及处理。方法: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因CIN行宫颈锥切手术的患者中切缘残留20例,无切缘残留121例。分析CIN锥切术后病变残留与切缘阳性、病变程度,以及是否专科手术者的关系。结果:141例中切缘残留20例(14.1%),重度宫颈糜烂研究组16例(80%),对照组无切缘残留121例,重度宫颈糜烂13例(10.7%)。141例宫颈锥切患者,由普通医生实施手术操作的54例,切缘阳性13例,切缘阳性率24%;由专科医生实施手术操作的87例,切缘阳性7例,切缘阳性率为8%。结论: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应行HPVDNA检测和阴道镜随诊,来确定是否行二次锥切术。 宋晶淼 席丽军 朱凤兰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锥切术 观察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在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观察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在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5例。其中参照组实行宫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实行宫腔镜手术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行宫腔镜手术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71%,观察组为5.71%,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并且有着一定的安全性,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刘波 李云鹏 宋晶淼 程志勇关键词:宫腔镜手术 屈螺酮炔雌醇片 子宫内膜息肉 MMP-2与宫颈癌 2011年 肿瘤的浸润与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生物学特征,而细胞外基质(ext racell mat rix,ECM)的降解是肿瘤侵蚀正常组织和开始转移的信号及重要途径。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主要依靠蛋白水解酶,蛋白水解酶分为6类:脯肽酶、丝氨酸蛋白酶、半胱氨酸蛋白酶、天冬氨酸蛋白酶、糖苷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简称MMPs)。(MMPs),MMPs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类,现已发现26余种金属蛋白酶,其中金属蛋白酶-2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中起了关键作用。 宋晶淼关键词:MMP-2 宫颈癌 半胱氨酸蛋白酶 天冬氨酸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2 细胞外基质 KAI1与宫颈癌研究进展 2010年 KAI1基因是定位于人染色体11p1112的转移抑制基因,主要参与调节细胞间的粘附,通过封闭肿瘤细胞表面的粘附受体,使肿瘤细胞不易脱离原发灶而抑制转移。KAI1蛋白已被证实对多种肿瘤的转移有抑制作用。本文对KAI1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宫颈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宋晶淼关键词:KAI1基因 转移抑制基因 宫颈癌 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与IL-21、IL-23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及其关系。方法选取子痫前期孕妇共50例作为子痫组,选取同期进行孕检的孕妇(健康组)和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对照组)各40例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3组女性血清中的IL-17、IL-21、IL-23和TGF-β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对比及相关分析。结果子痫组的血清IL-17、IL-21和TGF-β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和对照组(P<0.05),而健康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组的血清IL-2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健康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血清IL-17和TGF-β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孕妇(P<0.05),子痫前期孕妇的血清IL-17与TGF-β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576,P<0.001),而血清IL-17与IL-21、IL-23无相关性(r=0.081,P=0.344;r=0.105,P=0.216)。结论 Th17参与免疫应答的机制在子痫前期的孕妇发病和病情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血清IL-17和TGF-β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表明TGF-β升高可能是介导Th17活化参与子痫前期孕妇的炎症反应的重要原因。 冯丽艳 宋晶淼关键词:子痫前期 IL-17 TH17 TGF-Β 免疫应答 诊断性锥切在宫颈原位癌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在宫颈原位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大庆龙南医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间阴道镜下组织活检诊断为CINIII 32例(包括宫颈原位癌),进行诊断性锥切术,观察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情况。结果 32例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诊断为CINIII病例,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示,宫颈浸润癌6例,术后病理级别上升18.75%。CINII 3例,术后病理级别下降9.37%。CINIII 19例,与术前病理符合率71.8%。6例宫颈浸润癌和3例CINIII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子宫切除后病理与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相符。结论宫颈原位癌患者行宫颈锥切术,术后切缘阴性的可以保留子宫。 宋晶淼 张晶 卢战凯关键词:宫颈原位癌 宫颈锥切术 病理 雷公藤多甙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针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给予雷公藤多甙+米非司酮进行联合治疗的康复效果.方法随机在2018年1—6月期间于该院就诊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当中择取92例,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n=46例).比对两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治疗,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联合组雌二醇、孕酮水平、阴道流血以及月经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术后6个月子宫体积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3个月子宫体积与常规组相比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行雷公藤多甙+米非司酮治疗,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冯丽艳 宋晶淼 苏丽 关怀关键词:雷公藤多甙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剔除术 宫颈鳞癌中KAI1和MMP-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宫颈鳞癌作为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的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因此寻求宫颈鳞癌的发病机制变得尤为重要。KAI1是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其结构属于细胞膜糖蛋白,其在细胞膜上的定位和广泛的糖基化说明其在细胞与细胞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宋晶淼关键词:宫颈鳞癌 MMP-2 免疫组织化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