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宫红

作品数:234 被引量:926H指数:17
供职机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9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0篇理学
  • 93篇化学工程
  • 1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4篇催化
  • 23篇酯化
  • 18篇乙酸
  • 18篇酯化反应
  • 18篇催化合成
  • 14篇碱性
  • 14篇碱性氮
  • 14篇红外
  • 14篇催化剂
  • 13篇己二酸
  • 13篇光谱
  • 12篇催化氧化
  • 11篇热重
  • 10篇氯乙酸
  • 10篇纳米
  • 9篇甲基
  • 8篇紫外线吸收剂
  • 8篇溴化
  • 7篇乙酸异丙酯
  • 7篇异丙酯

机构

  • 199篇辽宁石油化工...
  • 32篇抚顺石油学院
  • 10篇渤海大学
  • 2篇东北大学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石油抚顺...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吉林化工学院
  • 1篇术开发中心

作者

  • 231篇宫红
  • 209篇姜恒
  • 62篇王锐
  • 42篇苏婷婷
  • 26篇王敏
  • 15篇李飞
  • 10篇刘立军
  • 10篇宋志国
  • 7篇赵杉林
  • 6篇梁红玉
  • 6篇杨晓娜
  • 5篇宋丽娟
  • 5篇张凤华
  • 5篇卞玉波
  • 5篇向刚伟
  • 5篇段宏昌
  • 5篇罗维巍
  • 4篇李萍
  • 4篇吴功德
  • 4篇刘艳磊

传媒

  • 20篇化工科技
  • 10篇应用化工
  • 8篇精细化工中间...
  • 7篇化学工程师
  • 7篇化学试剂
  • 7篇合成化学
  • 7篇当代化工
  • 7篇辽宁石油化工...
  • 6篇化工新型材料
  • 6篇石油化工高等...
  • 5篇有机化学
  • 5篇工业催化
  • 5篇分析仪器
  • 5篇精细化工
  • 5篇化学研究
  • 5篇香料香精化妆...
  • 4篇稀土
  • 4篇抚顺石油学院...
  • 4篇石油化工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年份

  • 4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8
  • 8篇2017
  • 7篇2016
  • 11篇2015
  • 9篇2014
  • 13篇2013
  • 12篇2012
  • 8篇2011
  • 9篇2010
  • 11篇2009
  • 14篇2008
  • 16篇2007
  • 13篇2006
  • 12篇2005
  • 23篇2004
  • 14篇2003
2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氢氧化镧的热分解动力学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不同的升温速率,通过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氢氧化镧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动力学。该氢氧化物在氮气气氛中为两步分解,第一阶段是氢氧化镧失去一分子水分解为羟基氧化镧,第二阶段是由羟基氧化镧失去一分子水分解为三氧化二镧。使用Flynn-Wal1-Ozawa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等转化率法求出两阶段分解的活化能,同时利用Achar-Brindley-Sharp微分方程和Coats-Redfern积分方程研究了其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在0.20至0.80的转化率范围内,氢氧化镧在氮气气氛下第一阶段的热分解活化能为155.6 k J·mol-1,机理方程符合收缩球状方程;第二阶段的热分解活化能为192.9 k J·mol-1,机理方程符合收缩圆柱体方程。
吴易燃姜恒宫红杨娅婷
关键词:氢氧化镧热分解活化能机理函数
氢溴酸法合成1-溴代十二烷
2007年
以生产溴代金刚烷得到的副产品氢溴酸为原料,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与正十二醇进行反应合成1-溴代十二烷。确定优惠合成条件为:n(正十二醇):n(氢溴酸):n(浓硫酸)=1:1.25:1.15,回流时间3h。产品经气相色谱分析证明无副产物,收率92.5%,含量99.9%,产品经IR和折光率进行表征。
宫红向刚伟姜恒
关键词:氢溴酸浓硫酸
焦化汽油加氢催化剂床层结垢机理分析被引量:22
2004年
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以及灰分测定等方法对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一厂焦化汽油加氢装置催化剂床层结垢进行了分析。垢的主要成分为烯烃聚合物 ,结垢机理为非烃化合物引发的聚合反应 ,次要成分为H2 S及硫醇腐蚀设备而生成的铁的硫化物及其它金属化合物。原料焦化汽油储存时间过长是诱发二烯烃聚合结垢严重的根本原因。经过储存后的焦化汽油不适合作为加氢原料。
姜恒宫红王锐
关键词:延迟焦化焦化汽油催化加氢结垢
甲烷磺酸铜催化合成丁酸苄酯的性能
2004年
以甲烷磺酸铜为催化剂合成丁酸苄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醇酸物质的量比对酯化率的影响.实验表明:丁酸0.167 mol,醇酸物质的量比1.2:1,甲烷磺酸铜用量0.125%(基于丁酸的摩尔分数),反应时间2.0~2.5 h,环己烷5 mL作带水剂,在回流温度下酯化率可达96.9%;与其它几种Lewis酸相比,甲烷磺酸铜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反应后易与产物分离,催化剂重复使用8次,酯化率仍达到94.5%以上.
史凯迎姜恒宫红吴功德
关键词:丁酸苯甲醇酯化反应
甲基磺酸钙催化酯化反应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合成了甲基磺酸钙,并用热重和EDTA络合滴定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以甲基磺酸钙为催化剂催化氯乙酸与异丙醇的酯化反应中各种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当醇酸物质的量比12∶1,催化剂用量10%(以酸的物质的量计),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80~85℃,环己烷作为带水剂时,酯化率可达981%。用甲基磺酸钙作催化剂合成其他氯乙酸酯,酯化率均在950%以上。催化剂甲基磺酸钙可重复使用。
王敏姜恒宫红苏婷婷刘立军
关键词:酯化反应氯乙酸异丙醇
β-环糊精交联树脂的合成及其对双酚酸的吸附被引量:1
2018年
以β-环糊精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在碱性条件下合成β-环糊精/环氧氯丙烷共聚物(β-CDP),并将其用于吸附水溶液中的双酚酸(DPA)。考察了pH及β-CDP与DPA的质量比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4.3时,有利于β-CDP对DPA的吸附,且当β-CDP与DPA的质量比为12.5∶1时,β-CDP对DPA的吸附性能最佳,此时的平衡吸附量为63.7 mg/g。分析了β-CDP吸附DPA的机理:β-CDP对DPA的吸附速率很快,吸附过程主要受氢键和疏水作用影响,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描述。β-CDP对DPA的吸附具有热力学可行性和自发性,吸附过程放出热量。β-CDP再生性能良好,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实验,每次β-CDP均能保持90%的吸附性能。
林壮王锐宫红姜恒
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碱性氮化物及总硫含量分布
2013年
分别将2种催化裂化汽油按等体积蒸馏切割成10个馏分段,考察不同体积馏分段中碱性氮化物和总硫含量的分布规律,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试样中碱性氮化物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催化裂化汽油中,碱性氮化物以苯胺类化合物为主,且主要集中在重组分中;碱性氮化物含量和总硫含量均与馏出体积分数呈正相关性;为使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效果更好,有必要先对重组分进行脱碱性氮化物处理。
王锐姜恒王晓宫红
关键词: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碱性氮化物总硫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纳米氧化铜前驱体的合成新工艺被引量:2
2009年
以无机铜盐、乙酰丙酮(Hacac)为原料,固体碱为反应促进剂,室温下固相研磨合成纳米氧化铜的前驱体-乙酰丙酮铜。考察碱的种类、物料比、研磨时间对产率的影响。目标产物用红外、热重进行表征,结果与标准谱图一致。最佳工艺条件为Cu2+∶Hacac=10mmol∶30mmol,固体碱适量,室温研磨15min,产率高达99.1%。
宫红段宏昌姜恒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室温
氢氟酸法合成氢氧化铌的化学组成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以五氧化二铌(Nb2O5)为原料,采用氢氟酸法合成了氢氧化铌。湿产物室温下晾干一周后,分别在65,75,85,95和105℃烘箱中烘12 h得到最终样品。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TG)分析技术对不同样品进行表征。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在1404 cm-1处出现了NH4+的特征峰,说明氢氧化铌的分子结构中存在NH4+;在1200 cm-1以下未发现M-OH的特征峰,说明该物质分子中不存在Nb-OH结构;3393 cm-1处的OH的伸缩振动峰和1630 cm-1处的H-O-H的弯曲振动峰可能是由物质中存在的分子水导致的。热重测试结果表明,氢氧化铌分子中的水是以吸附水和分子水这两种形式存在的;不同温度下烘干得到的样品中五氧化二铌的含量随着烘干温度的升高呈现增加的趋势,依次为80.55%,82.24%,83.61%,85.25%,85.84%。结合红外和热重分析,对采用氢氟酸法制备的氢氧化铌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分子表达式(NH4)xNbO2.5+0.5x·yH2O。进一步通过蒸馏-酸碱滴定法测定出样品中NH3的含量,结合热重分析测得的五氧化二铌的含量,计算得到不同烘干温度下获得的氢氧化铌的分子表达式。从中可以看出随着烘干温度的升高,氢氧化铌中的氨含量几乎不变,而水含量有减小的趋势。因此65~105℃的氢氧化铌的分子表达式可表述为(NH4)0.4NbO2.7·yH2O(0.67≤y≤1.14)。
杨娅婷段少勇姜恒宫红
关键词:分子式
SH/T0162标准中润滑油基础油碱性氮测定方法准确度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以润滑油基础油为测定对象,讨论了SH/T0162《石油产品中碱性氮测定法》中存在的问题。考察了取样量、空白值、试剂及光线对碱性氮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取样量过多指示剂呈蓝色无法进行测试;不同生产厂家的试剂空白值不同,同一厂家的试剂空白值也会随试剂批号及时间而变化;不同来源的甲基紫指示剂也会影响碱性氮测定过程中滴定终点的判断;阴天及夜间进行碱性氮测试,会使测定值偏大甚至无法进行测试。
王锐林翠华魏东旭姜恒宫红
关键词:润滑油基础油碱性氮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