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昌北 作品数:31 被引量:77 H指数:6 供职机构: 解放军第306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农业科学 语言文字 更多>>
84例唇腭裂患者听觉失匹配负波的研究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对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ABR)正常的唇腭裂患者行听觉失匹配负波(auditory mismatch negativity,AMMN)检查,并与健康正常人对照,判断唇腭裂患者听觉皮层的功能状态,为探讨其言语功能障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唇裂伴有腭裂(Cleft Lip and Palate,CLP)39例,单纯唇裂(Cleft Lip,CL)28例,单纯腭裂(Cleft Palate,CP)17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39例(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均正常)分别行AMMN检查,比较各组间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结果 CP组AMMN潜伏期较正常组、CL组显著延长(P<0.05),CP组潜伏期较CLP组无明显差异(P>0.05);CLP组潜伏期较CL组、正常组显著延长(P<0.05);CL组潜伏期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间AMMN的波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P及CLP患者听觉皮层的功能可能存在异常,可能为导致其言语功能障碍的一个原因,但仍然需要结合其言语识别能力、言语功能评定、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功能性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加以进一步研究。 朱斌 王鸿南 马莲 王佩林 屈昌北 章敏 韩浩伦 李保卫 王刚 吴玮关键词:腭裂 唇裂 唇腭裂 听性脑干反应 听觉皮层 失重和飞船舱内噪声复合因素对豚鼠内耳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失重及飞船舱内噪声复合因素对豚鼠听功能的损伤作用,及其对凋亡标志物Caspase-3在豚鼠内耳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6只,单纯失重组(A组)、单纯噪声组(B组)及失重+噪声组(C组)各10只。单纯失重组(A组)仅给予后肢悬吊模拟失重处理;单纯噪声组(B组)仅给予模拟飞船舱内噪声暴露;噪声+失重组(C组)同时给予噪声暴露和模拟失重的复合因素处理。实验前、暴露后即刻和恢复3天测试听性脑干反应阈值。于暴露后8小时和3天两个时间点取耳蜗,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凋亡标志物Cas pase-3在实验动物内耳毛细胞、血管纹及螺旋神经节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在暴露后8小时和恢复后3天两个时间点上,A组ABR阈值分别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暴露前后,A组分别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在恢复前后ABR,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分别与A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单纯失重组(A组)、单纯噪声组(B组)和失重+噪声组(C组)在暴露后、恢复3天两个时间点上,毛细胞和血管纹Caspase-3表达均为阳性。三个实验组暴露后螺旋神经节的凋亡标志物Caspase-3表达均为阳性,其中A、C组为强阳性表达,B、C组为弱阳性表达。而恢复3天后,A组动物Caspase-3表达为阴性,较实验后表达明显降低,B、C组动物Caspase-3表达均为阳性,较暴露后表达有所增强。结论失重和模拟飞船噪声均可造成豚鼠ABR阈值的升高,当两者复合作用时,噪声暴露可能对其造成的听力损失的影响更大。相比于单纯噪声暴露,失重与噪声因素复合作用时可减缓听力恢复的进程。二者复合作用引起的听力损失与内耳毛细胞、螺旋神� 吴玮 韩浩伦 余萌 王方园 屈昌北 张建中 王鸿南 李保卫 王刚 孟令照 虞学军 吴大蔚 牛聪敏 刘钢关键词:失重 内耳 CASPASE-3 刺激声频率差异变化对正常人失匹配负波的影响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刺激声频率差异变化对正常人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的影响,探讨MMN产生机制,及其对声音辨别能力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青年健康男性行MMN检查,所有受试者均行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检查,确定ABR阈值,MMN检查在受试者在阅读状态检测,采用odd-ball刺激方式,给予短纯音刺激,偏差刺激概率为20%,标准刺激概率为80%,刺激频率为1.1次/s,刺激声强度为ABR阈上50d B;偏差刺激声频率分别为750Hz;1000Hz;2000Hz;3000Hz,对应的标准刺激声频率分别为500Hz;500Hz;1000Hz;1000Hz,每个受试者均行4次MMN检查,每次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的频率差异幅值分别为250Hz;500 Hz;1000 Hz;2000 Hz。观察各组MMN潜伏期及波幅的特点。结果所有受试者ABR阈值均≤25 d B n HL。每例受试者均可引出MMN波形,当频率差异幅度分别为250Hz,500 Hz,1000 Hz,2000 Hz时,各组MMN潜伏期分别为167.61±14.93ms,148.48±12.03ms,139.17±10.93ms,121.37±19.51ms,经方差分析,总体各组潜伏期有显著差异(F=18.81,p=0.000);波幅分别为5.62±2.68 u V,7.35±2.97 u V,6.13±1.83 u V,6.36±2.26u V,经方差分析,总体各组波幅无显著差异(F=0.956,p=0.423)。结论MMN在正常青年人可以稳定引出,而且随着刺激声频率差异的增大,其潜伏期呈现稳定而且有规律的减小,重复性良好,作为对声音辨别能力检测的有效手段,有较为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鸿南 吴玮 韩浩伦 李保卫 王刚 姚晓琳 屈昌北 丁瑞英关键词:失匹配负波 听力学 听觉中枢 256例腭裂患者临床听力学研究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通过对腭裂患者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声导抗测试(Acoustic Immittance Measurement,AIM)、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研究,探讨这类患者临床听力学特点,以及性别、年龄、手术等因素对患者听力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56例腭裂患者(术前243例、术后13例)临床听力学数据。将术前2岁内患者174例按性别分为男、女组,所有术前者243例按年龄分为≤2岁组(A组)、>2岁≤6岁组(B组)、>6岁组(C组),术后≥5年者13例编为D组。DPOAE检查选择1818、2730、3616、5434Hz 4个频点有≥3个频点通过即为该耳通过。AIM以A型图为正常,其它类型均为异常。ABR阈值检查以能重复引出V波的最小刺激强度为ABR阈值,ABR阈值>35 dB nHL即为该耳异常。结果腭裂患者不同性别间DPOAE、AIM、ABR阈值无明显差异(P>0.05),A组DPOAE、AIM、ABR阈值较C组差异显著(P<0.05),A、B组DPOAE、ABR检查差异显著(P<0.05),AIM无明显差异(P>0.05),B、C组DPOAE差异显著(P<0.05),AIM、ABR阈值无明显差异(P>0.05)。C、D组年龄相仿,AIM、ABR检查示差异显著(P<0.05),A、B、C组DPOAE检查较ABR异常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腭裂患者不同性别间听力无明显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腭裂患者听力呈自愈趋势,腭裂修复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腭裂患者听力的恢复。DPOAE可以作为唇腭裂婴幼者听力检查的手段,但仍需进一步结合AIM及ABR检查,以明确听力损害水平及类型。 姚晓琳 王鸿南 吴玮 王佩林 周丽斌 屈昌北 马莲 韩浩伦 李保卫 丁瑞英关键词:腭裂 听力学 低频稳态强噪声对巴马香猪听觉系统及行为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低频稳态强噪声对巴马香猪听觉系统及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30只巴马香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5组,分别暴露于频率50Hz、70Hz、90Hz、100Hz、120Hz,声压级142~151dB的低频稳态强噪声声场中5... 王刚 吴玮 徐海艳 刘旭 屈昌北低频强声对大鼠肝脏和脾脏形态学影响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低频强声对肝脏及脾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大鼠暴露于频率为103Hz或300Hz的声场中,暴露时间分别为5分钟和10分钟。根据暴露的频率和作用时间,分为4个实验组和对照组。依据暴露后观察时间,每组再分为即刻组、3天组和7天组。依据肝脏、脾脏损伤程度判断标准,对低频强声暴露后及对照组肝脏、脾脏组织病理学进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光镜下肝脏、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管扩张、充血、淤血及组织水肿等改变。结论低频强声可导致肝脏、脾脏损伤。 屈昌民 李连勇 吴玮 王刚 尹志利 郭庆 屈昌北 张建中 吴继华 景青萍 曾新吾 龚昌超 田章福 柳珑关键词:肝脏 脾脏 腹部损伤 雌激素对豚鼠风洞噪声性听功能损伤及内耳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风洞噪声环境对豚鼠听功能及内耳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上凋亡标志物Caspase-3表达的影响,并通过噪声暴露前给予预防用腹腔注射雌激素研究雌激素对噪声暴露后豚鼠听力损伤及内耳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42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6只,单纯噪声组(噪声组)及噪声+雌激素预防组(雌激素组)各18只。两实验组暴露于模拟风洞噪声环境中。分别于噪声暴露前(Pr)、暴露后1天(E1)、3天(E3)、7天(E7)、恢复后3天(R3)、7天(R7)检测其双侧听性脑干反应阈值(ABR)。并于E3、E7、R7时间点取实验动物耳蜗行连续冰冻切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凋亡标志物Caspase-3在实验动物内耳毛细胞及螺旋神经节细胞上的表达。结果 E1、E3、E7时间点,噪声组ABR阈值较噪声暴露前明显增高(P<0.01),且暴露时间越长,ABR阈值增高越明显。雌激素组在E1的ABR阈值较噪声暴露前明显增高(P<0.01),E3和E7时ABR阈值有增高趋势,但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实验组间噪声暴露后听阈变化值在E1和E3点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E7点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R3点较E7点,噪声组ABR阈值降低(P<0.05)。雌激素组在R3时间点,ABR阈值明显降低(P<0.01),与R7点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两实验组间比较雌激素组的实验动物ABR阈值降低情况明显优于噪声组(P<0.01)。噪声暴露后,豚鼠内耳螺旋神经节细胞及毛细胞的凋亡标志物Caspase-3表达在各时间段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雌激素组Caspase-3表达变化有相同趋势,但在E3、E7及R7三时间点均弱于噪声组。结论豚鼠暴露于风洞噪声环境下可导致其听功能损伤,损伤程度在本研究噪声暴露时间内与噪声累积量呈正相关。噪声暴露结束后,听力损失可部分恢复。同时,内耳凋亡标志物的表达和听力下降呈现相同趋势。噪声暴露前预� 吴玮 韩浩伦 王方园 王鸿南 李保卫 王刚 屈昌北 孟令照 薄少军 丁瑞英 刘刚 孙建芝 刘红丹 王媛媛关键词:听性脑干反应 CASPASE-3 雌激素 84例唇腭裂患者听觉失匹配负波的研究 目的:唇腭裂患者不仅存在颜面部的畸形,部分患者同时存在认知和言语功能的障碍,本实验对纯音测听(PTA)、听性脑干反应(ABR)正常的唇腭裂患者行听觉失匹配负波(AMMN)检查,并与健康正常人对照,判断唇腭裂患者听觉皮层的... 朱斌 王鸿南 吴玮 李保卫 韩浩伦 王刚 屈昌北高强度低频稳态强噪声对巴马香猪的影响 目的:了解不同频率高强度低频稳态强噪声(低频强声)对巴马香猪听觉系统结构、功能及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将正常巴马香猪按频率和暴露时间随机分为4组,50Hz、5分钟组,50Hz、30分钟组,70Hz、5分钟组和70Hz、30... 王刚 吴玮 陈超 屈昌北 董颖洁 李鑫 范欣 张驰头低位模拟失重状态对豚鼠耳蜗听功能与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头低位模拟失重对豚鼠耳蜗听功能与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22只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6只和对照组6只。实验组采用头低位模拟失重法,身体纵轴与水平线呈-30°,于实验前、失重5天后即刻及脱离失重3天后分别测试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BR),然后取耳蜗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结果对照组豚鼠ABR反应阈为23.48±6.04dB SPL,实验组实验前为24.22±4.04,模拟失重5天后即刻ABR反应阈为41.61±7.01dB SPL,与实验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脱离失重3天后实验组ABR反应阈为27.50±3.54dB SPL,与实验前相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失重5天后即刻豚鼠耳蜗内、外毛细胞散在缺失,纤毛融合、倒伏;透射电镜检查见内、外毛细胞细胞局部空泡形成,脱离失重3天后上述病变均有明显恢复,但未完全恢复正常。结论模拟失重5天即可以导致豚鼠耳蜗听觉功能和超微结构的损伤,脱离失重3天后听功能可以恢复正常,但其超微结构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 韩浩伦 吴玮 王鸿南 王刚 屈昌北 丁瑞英 薄少军 李保卫关键词:模拟失重 耳蜗 听性脑干反应 超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