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保华
- 作品数:42 被引量:293H指数:10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黄芪预处理对离体心脏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0
- 2001年
- 目的 :比较黄芪和非创伤性肢体缺血两种预处理方法对大鼠离体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雄性大鼠 ,在Langendorff装置上对离体心脏进行灌流。预灌 15min后 ,缺血 15min ,随后 15min再灌注。观察先用含黄芪注射液 ( 10mg/L)预灌在相应点分别测定冠脉流出液和心肌匀浆中SOD的活性和MDA含量 ,同时记录心肌细胞的单相动作电位 (MAP)和心肌收缩张力曲线。结果 :黄芪预处理和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能显著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 ,显著降低心肌组织中MDA含量 ,提高SOD活性 ,稳定心肌细胞的膜电位和肌张力。结论 :黄芪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肌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可能是通过增强心肌的抗氧化能力、稳定心肌的膜相结构等途径而实现的。
- 王海华戚仁斌殷慧群陈冬云周志泳左保华
-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离体心脏心律失常
- 核黄素对实验性心肌梗塞兔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1991年
- 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家兔急性心肌梗塞,动态观察核黄素对心泵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核黄素能促进心泵功能的恢复,且对心脏舒张性能的恢复比收缩性能的恢复更迅速、更好。
- 左保华周志泳
-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功能核黄素
- 核黄素对高血压患者有关病理因素的影响被引量:4
- 1998年
- 观察核黄素 ( RBF)对 65例高血压病 ( EH)患者有关病理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 :1EH患者血小板聚集性 ( PAG)、血清丙二醛 ( MDA)和血脂水平 ( PL)显著高于正常组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 ;2服药后 RBF组 PAG显著受到抑制 ,MDA含量和 PL明显下降 ,SOD活性升高 ,而对照组的上述各项指标则无明显的改变。表明 RBF对 EH患者有关的病理因素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可望成为预防 EH心血管并发症的一种有效药物。
- 左保华周志泳杨会杰陆晓华
- 关键词:高血压核黄素血小板聚集丙二醛药物疗法
- 丹参制剂和川芎嗪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被引量:17
- 1996年
- 离体大鼠心脏用乏氧无糖K-H液灌注15min后,再用正常K-H液复灌诱发的再灌注心律失常(RA)模型,于缺血再灌注初期对照组均发生RA,显著高于用丹参(DS,100mg/L)或)或川芎嗪(TMP.20mg/L)灌注者(11%和20%,P<0.01);对照组RA持续时间为11±3.8min,也显著长于DS和TMP组(2.8±0和3.5±1.5min,P<0.01),提示DS和TMP均有显著的抗RA作用。
- 左保华周志詠赵国胜杨会杰
- 关键词:再灌注心律失常川芎嗪丹参制剂TMP乏氧DS
- 核黄素对心绞痛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1998年
- 目的观察核黄素对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B组(n=28,核黄素75mg·d-1,po)、I组(n=22,硝酸异山梨(醇)酯15mg·d-1,po)和C组(n=28,安慰剂,po),各组均连续服药4W。用药前后检测静息心电图(EKG)、血小板聚集性(PAG)和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并于用药前、用药第2W、用药第4W末记录心绞痛症状。结果核黄素对EKG和心绞痛症状的疗效与硝酸异山梨(醇)酯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显著高于C组(P<0.01,P<0.01)。结论核黄素能有效治疗心绞痛。
- 金明左保华周志泳杨会杰
- 关键词:核黄素心绞痛硝酸异山梨酯
- 核黄素对高脂血症所致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核黄素对高脂血症所致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用家兔随机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NC ,n =8)、高脂组 (HL ,n =8)、核黄素组 (RF ,n =8) ,均以普通颗粒饲料喂养 ,后两组加喂胆固醇和猪油 ,其中RF组增喂核黄素 2 0mg/天。饲前取血测血脂 ,尔后每周在HL组及RF组随机抽样复查。饲 5周后 ,取血样测血脂、vWF、NO、MDA水平 ;取主动脉弓制作光镜标本 ,观察血管组织形态学改变。取胸主动脉制作 3~ 4mm长的血管环 ,用于血管张力的测定。结果 饲前各组血脂水平无差异 ,2周后 ,NC组血脂水平无变化 ,HL组与RF组血脂水平升高 ,以LDL C和TC为甚。 5周后 ,HL组、RF组血清TC、TG、LDL C水平明显高于NC组 (P <0 .0 5或P <0 .0 1) ,但RF组明显低于HL组 (P <0 .0 5 ) ;HL组血浆vWF、MDA水平高于NC组 ,NO水平低于NC组 (P <0 .0 5或P <0 .0 1) ,RF组除MDA显著高于NC组 (P <0 .0 5 )外 ,其他指标与NC组无明显差异 ;HL组、RF组胸主动脉血管环对ACh舒张反应、对NE的缩血管反应明显小于NC组 (P <0 .0 5 ,或P <0 .0 1) ,但RF组显著大于HL组 (P <0 .0 1或P <0 .0 5 ) ;光镜下各组均未见明显的主动脉壁结构异常。结论 核黄素对高脂血症所致的血管内皮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代谢和提高?
- 张嘉晴郭莉群黄秀峰左保华周志泳
- 关键词:核黄素高脂血症内皮损伤家兔
- 双黄连注射液对内毒素诱导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观察双黄连注射液在内毒素诱导心肌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SD雄性大鼠 18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 (NC组 ,n =6 ) ,内毒素组 (ET组 ,n =6 ) ,双黄连组 (SHL组 ,n =6 ) ,在Langendorff装置上用Krebs Henseleit(KH)液对大鼠离体心脏行主动脉逆灌。在不同时点测定心功能指标 ,实验结束后取心肌组织测定一氧化氮 (NO)含量及琥珀酸脱氢酶 (SDH)、肌酸激酶 (CK)活性。结果 与ET组相比 ,SHL组在相应时点 ,左心室压差与心率乘积 (LVSP -LVEDP)×HR、LVDP、+dp/dtmax恢复百分率明显改善 ,对内毒素诱导的心肌SDH活性的降低、CK水平及NO含量的升高差异显著。结论 双黄连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内毒素心肌损伤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心肌中NO的量 ,稳定心肌酶活性和能量代谢水平等途径 。
- 王海华张定国殷慧群左保华
-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内毒素心肌损伤心肌保护肌酸激酶
- 核黄素对缺血性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1989年
- 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在急性心肌梗寒(AMI)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已有报道,在慢性动物实验中,核黄素具有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强纤溶酶活性的作用。作者试图采用急性动物实验方法,在家兔AMI模型上观察核黄素有无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并用心前区心电图、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和心肌梗塞范围等项测定,研究核黄素对AMI时的缺血性心肌是否具有保护作用。
- 周志咏左保华孔群毕富勇徐玉兰刘蓉
- 关键词:核黄素缺血性心肌心肌梗塞
- 核黄素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1998年
- 本文研究核黄素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剂量核黄素(75mg·d-1)有显著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且强于阿斯匹林,二组比较Ptmax和PtK有显著差异(P<0.05);此外,核黄素还具有明显改善心功能的作用。该研究结果为核黄素作为冠心病的预防药物提供了临床依据。
- 金明杨会杰左保华周志泳
-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核黄素冠心病
- 大剂量维生素C对早期出血性休克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对休克时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方法 将 18只兔经股动脉放血至休克后 ,分成维生素C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失血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对照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无明显改善 ,血浆MDA水平升高。维生素C组以上各指标均有明显好转。结论 维生素C能改善休克时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 ,因而有明显的抗休克作用。
- 张嘉晴张玲黄志刚左保华周志泳
- 关键词:维生素C出血性休克血液流变学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