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绍菊

作品数:7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预后
  • 2篇地特胰岛素
  • 2篇心病
  • 2篇心血管
  • 2篇血管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冠心病
  • 2篇冠心病病人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2篇病人
  • 1篇丹参
  • 1篇丹参滴丸
  • 1篇滴丸
  • 1篇地黄
  • 1篇地黄丸
  • 1篇动脉

机构

  • 6篇唐山市人民医...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作者

  • 7篇常绍菊
  • 3篇李莉
  • 3篇孟宪杰
  • 3篇杨柳
  • 3篇闫玉敏
  • 3篇李会
  • 3篇曹丽慧
  • 2篇宋巧凤
  • 2篇王希柱
  • 2篇肖四海
  • 2篇张丽华
  • 1篇蔡海峰
  • 1篇赵刚
  • 1篇刘远廷
  • 1篇张志敏
  • 1篇张海光
  • 1篇陈荣花
  • 1篇孙志国
  • 1篇张振飞
  • 1篇张扬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3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六味地黄丸联合地特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血糖控制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分析六味地黄丸联合地特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血糖控制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按照随机数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所有病人均给予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肠溶阿司匹林以及冠脉介入术等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病人地特胰岛素治疗。对所有病人治疗疗效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心血管不良事件(死亡、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靶血管重建、冠脉搭桥术)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8周,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糖水平,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靶血管重建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13.33%与86.67%(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地特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血糖控制良好,且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孟宪杰李莉李会常绍菊曹丽慧杨柳刘蕊王磊
关键词:冠心病六味地黄丸地特胰岛素心血管事件消渴心悸
洛伐他汀联合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伴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伴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伴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罗格列酮4 mg,1次/d口服治疗。观察组在罗格列酮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洛伐他汀20 mg,1次/d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值、餐后2 h胰岛素水平,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TNF-α、IL-6水平。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餐后2 h胰岛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空腹胰岛素水平、餐后2 h胰岛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洛伐他汀联合罗格列酮口服治疗,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孟宪杰李莉常绍菊曹丽慧李会杨柳张丽华
关键词:洛伐他汀罗格列酮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血糖炎症因子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乳腺癌围手术期细胞免疫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围手术期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观察干预前(T1)、干预后(T2)和术毕30 min(T3)时CD3+、CD4+、CD8+、NK细胞活性的变化。发现两组各时点CD3+、CD4+、CD8+均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T2、T3时NK活性明显低于T1时,干预组仅T2时NK活性降低,T3时NK活性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术前SGB可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的抑制程度。
蔡海峰赵刚刘远廷孙志国常绍菊张扬张海光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乳腺肿瘤细胞免疫手术期间
高敏肌钙蛋白与2型糖尿病伴肾功能不全的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2型糖尿病伴肾功能不全的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男性患者中正常范围内hs-TnⅠ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8~80岁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CCS的男性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既往病史以及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实验室指标以及造影手术资料,主要观察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卒中或因心绞痛再次住院的复合终点。使用对数秩检验以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hs-TnⅠ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共纳入257例患者,入选患者平均年龄(66.1±9.6)岁,平均BMI(26.1±3.31)kg/m2,18个月的随访期间共发生26例(10.1%)主要终点事件。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相关危险因素后hs-TnⅠ每增加一个单位,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12%(HR=1.12, 95%CI:1.03~1.20,P<0.004)。将hs-TnⅠ进行三分位转换为分类变量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以hs-TnⅠ的第1三分位数作为参照,高hs-TnⅠ水平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T2 vs. T1:HR=2.47,95%CI:0.65~9.45;T3 vs. T1:HR=4.35,95%CI:1.24~15.29,P<0.045)。结论:本研究表明在患有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CCS男性患者中,正常范围内高hs-TnⅠ的浓度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且与传统危险因素无显著关系。hs-TnⅠ检测作为稳定CCS患者临床决策的辅助手段具有潜在价值,但仍需要更多的数据的支持。
常绍菊肖四海闫玉敏
关键词:肾功能不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
地特胰岛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炎性因子水平、调控因子活性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研究地特胰岛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炎性因子水平、调控因子活性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4年2月1日—2015年2月1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109例。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病人分为治疗组(55例)及对照组(54例)。所有病人均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对照组每日一次给予注射地特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组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一次口服10丸,每日3次。治疗时间为两个疗程,1个疗程为4周。观察并分析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调节因子活性及胰岛素抵抗改善情况。结果在两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治疗效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比两组间,治疗组的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治疗方案选用地特胰岛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调节因子活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使血糖控制良好、症状明显改善,减少冠心病急性发病危险。
孟宪杰李莉常绍菊李会曹丽慧杨柳张丽华
关键词:冠心病地特胰岛素复方丹参滴丸炎性因子胰岛素抵抗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微小RNA-26b相对表达量、微小RNA-195相对表达量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背景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导致的常见靶器官损伤,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及细胞因子释放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大体积常较小体积的血小板代谢更为活跃。此外,微小RNA(miRNA)作为各种细胞活动的强大调节剂,包括细胞的生长、分化、发育及凋亡,同样在心肌重构、增殖及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目前关于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计数比值(MPV/PLT)、miRNA-26b相对表达量、miRNA-195相对表达量在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诊断中的相关报道较少。目的探讨MPV/PLT、miRNA-26b相对表达量、miRNA-195相对表达量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102例,根据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分为低LVMI组(≤110 g/m2)52例和高LVMI组(>110 g/m2)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miRNA-26b相对表达量、miRNA-195相对表达量、预后及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资料、miRNA-26b相对表达量、miRNA-195相对表达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LVMI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LVMI、MPV/PLT、miRNA-26b相对表达量、miRNA-195相对表达量及其联合对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高LVMI组患者24 h动态收缩压、24 h动态脉压、左心室心肌质量(LVM)、miRNA-195相对表达量高于低LVMI组,MPV/PLT、miRNA-26b相对表达量低于低LVMI组,预后良好发生率低于低LVMI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M、MPV/PLT、miRNA-26b相对表达量、miRNA-195相对表达量是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LVM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预后不良的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LVMI、miRNA-195相对表达量高于预后良好者,MPV/PLT
闫玉敏王希柱张振飞常绍菊陈荣花贾洪娟宋巧凤
关键词:高血压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预后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NA-21、MYO、CK-MB与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 RNA-21、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接诊的9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检查的8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血清mi RNA-21、MYO、CK-MB、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水平变化情况及和预后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mi RNA-21、MYO、CK-M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病例组患者LAD、LVE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II级患者血清mi RNA-21、MYO、CK-MB水平显著低于Ⅲ级、IV级患者,Ⅲ级患者血清mi RNA-21、MYO、CK-MB水平显著低于IV级患者,差异显著(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mi RNA-21、MYO、CK-MB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显著(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mi RNA-21、MYO及CK-MB和LVEF之间均呈负相关,血清mi RNA-21、MYO及CK-MB和LAD、LVEd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 RNA-21、MYO及CK-MB及LVEF、LAD、LVEd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 RNA-21、MYO、CK-MB的表达升高,其与心功能和预后密切相关。
闫玉敏肖四海常绍菊刘婷婷王希柱宋巧凤张志敏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心功能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