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华
- 作品数:23 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案例教学法联合模拟角色扮演在风湿病学见习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7年
- 风湿病学疾病常为多系统损害,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医学生仅通过理论课学习,很难掌握疾病的特点。见习课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但传统见习课时有限,接触病种有限,且过度依赖指导老师,学习效率不高。案例教学法联合模拟角色扮演,强调以病例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见习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诊治能力。
- 廖华
-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风湿病学
- 大动脉炎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与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TA)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且未经治疗的大动脉炎患者62例(大动脉炎组),另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为对照组。使用美国国立研究院(NIH)评分及印度大动脉炎临床活动性评分(ITAS2010)评价TA活动度,检测血清25-OH-D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及炎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大动脉炎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分别是(11.8±4.7)μg/L及(23.2±8.3)μg/L,P〈0.001。大动脉炎疾病活动组及疾病缓解组血清25-OH-D水平分别是(10.5±4.3)g/L及(13.3±4.9)μg/L,P=0.021。大动脉炎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其白细胞介素-6(IL-6)呈负相关性(r=-0.296,P=0.023),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NIH评分、ITAS2010评分、ITAS-A评分、TNF-α无线性相关。结论大动脉炎患者血清25-OH-D水平普遍降低,活动期患者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并且与大动脉炎患者的血清IL-6水平呈负相关性。
- 廖华潘丽丽杜娟王天
- 关键词:大动脉炎25羟维生素D白细胞介素-6
- 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特点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分析合并强直性脊柱炎(AS)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76例合并AS的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同期完全随机选取住院的未合并AS的76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发生ACS传统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男性比例高于对照组,ACS发病年龄小于对照组[94.7%(72/76)比82.9%(63/76)、(51±10)岁比(56±1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体重指数、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脑卒中史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内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94±0.22)mmol/L比(1.05±0.2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HDL-C、总胆固醇/HDL-C及LDL-C/HDL-C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早发、尤其是青年男性,以HDL-C降低更为突出的ACS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排除AS的合并情况。
- 高娜廖华郭衍秋潘丽丽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血小板活化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意义
- 廖华潘丽丽王天
- 白塞病心血管受累患者的临床特点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分析总结白塞病心血管系统受累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35例白塞病心血管系统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中男27例,占77.1%;年龄:男(37±10)岁,女(36±9)岁。治疗措施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对症治疗、介入及外科手术。结果白塞病的心血管表现包括瓣膜病变(20例,57.1%)、传导异常(10例,28.6%)、心内血栓(1例,2.9%)、动脉瘤(13例,37.1%)、动脉狭窄或闭塞(5例,14.3%)、肺动脉病变(3例,8.6%)、静脉阻塞(4例,11.4%);同时存在1种以上的病变患者20例。炎症指标在各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死亡2例。结论心血管系统损害是白塞病的严重脏器受累表现,值得重视。多科协作有利于该疾病的诊治。
- 高娜韩薇慈维苹廖华杜娟
- 关键词:白塞病
- 风湿性疾病中抗内皮细胞抗体相关抗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4年
- 抗内皮细胞抗体(anti endothelial cell antibody,AECA)是存在于很多风湿病中的一组异质性抗体,很多研究证明,AECA能够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多种蛋白成分相结合,干扰细胞的功能,参与风湿性疾病的发病.因此,对于AECA靶抗原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风湿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还有助于疾病的诊断.AECA的抗原大致分布于细胞膜蛋白、细胞质蛋白、细胞核蛋白.本研究就近年来国内外对AECA靶抗原的研究成果作一概述.
- 廖华王天
- 关键词:抗内皮细胞抗体风湿性疾病相关抗原细胞膜蛋白血管内皮细胞发病机制
- 巨细胞动脉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因果关系: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索巨细胞动脉炎(GCA)与类风湿关节炎(RA)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方法GCA和RA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集来自FinnGen数据库,采用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来探讨GCA与RA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通过验证数据集和荟萃分析进行进一步验证。采用随机效应逆方差加权法(IVW)、加权中位数法、MR Egger回归、简单和加权模型进行双向MR分析,并进行敏感性检验。结果训练阶段结果表明RA会增加GCA的患病风险(IVW:OR=1.44;95%CI 1.25~1.65,P=2.20×10^(-7)),且这种因果关系在4个验证集(所有IVW:P<0.001)及荟萃分析(IVW:OR=1.37,95%CI 1.29~1.45,P<0.0001)中得到了验证。此外,反向MR分析3个验证集(所有IVW:P<0.001)及荟萃分析(IVW:OR=1.05,95%CI 1.03~1.08,P<0.0001)的结果表明GCA会增加RA的患病风险。结论GCA与RA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联,这对疾病的临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陈思曾小莉聂睿廖华潘丽丽袁慧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巨细胞动脉炎因果关系
- 大动脉炎合并外周动脉受累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总结大动脉炎合并外周动脉受累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32例大动脉炎合并外周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主要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32例患者中男6例、女26例,男女比例约为1:4。男、女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12)岁比(39±14)岁](P=0.599)。21例(65.6%)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8例(56.3%)患者合用免疫抑制剂;8例(25.0%)患者使用生物制剂;17例(53.1%)患者加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头晕(18例,56.2%)、四肢乏力(14例,43.8%)、无脉(13例,40.6%)、四肢血压不对称(11例,34.4%)为主要表现。影像分型以V型最常见(19例,59.4%),其次为Ⅰ型(6例,18.8%)。受累的外周动脉以腋动脉(20例,62.5%)、股动脉(13例,40.6%)为主。病变性质表现为受累动脉的狭窄(22例,68.8%)、闭塞(10例,31.3%)、内中膜增厚(5例,15.6%)、动脉瘤形成(1例,3.1%)。男、女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分型、病变部位及病变性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室指标中,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者13例(40.6%),均为女性;C反应蛋白升高者12例(37.5%),女性多见(11例,42.3%)。结论大动脉炎可导致外周动脉病变,临床医师应关注头晕、四肢乏力、无脉、四肢血压不对称、影像分型为V型患者的外周动脉受累情况。大动脉炎男、女患者外周动脉受累时临床症状及体征、临床分型、病变部位及性质无明显差异。
- 李涛涛杜娟高娜廖华郭衍秋潘丽丽
- 关键词:大动脉炎外周动脉
- 白塞病大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白塞病大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血管外科、眼科、皮肤科、消化科及心内科住院的141例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大血管病变,将2组患者分为大血管病变组(36例)和无大血管病变组(105例)。记录和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患者血管受累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大血管病变组男性、接受外科手术、应用环磷酰胺、神经系统受累、C反应蛋白升高和抗核抗体阳性比例均明显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44.4%(16/36)比33.3%(35/105);33.3%(12/36)比0.0%(0/105);36.1%(13/36)比11.4%(12/105);30.6%(11/36)比8.6%(9/105);55.2%(16/29)比32.6%(28/86);24.0%(6/25)比6.0%(5/84)],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8(7,11)×10^9/L比7(5,10)×10^9/L、6.5(4.8,9.6)×10^9/L比4.5(3.0,6.3)×10^9/L],而应用非甾体消炎药比例明显低于无大血管病变组[13.9%(5/36)比42.9%(45/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脉病变患者比例为61.1%(22/36),其中最常受累部位为颅内动脉22.2%(8/36),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57.1%(4/7)比13.8%(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病变受累性质最常表现为真性/假性动脉瘤36.1%(13/36),且均发于男性44.8%(13/29)。女性动脉血栓/栓塞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85.7%(6/7)比20.7%(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病变患者比例为52.8%(19/36),其中最常受累部位为下肢静脉33.3%(12/36);静脉病变受累性质主要表现为静脉血�
- 郭衍秋潘丽丽万瑾廖华陈适
- 关键词:白塞病大血管病变静脉血栓形成动脉瘤
- 关节查体仪
- 本实用新型涉及关节检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关节查体仪。连接部连接在操作面板周侧的一侧面,第一夹持支腿的一端和第二夹持支腿的一端分别铰接在连接部远离操作面板的一侧,第一夹持支腿和第二夹持支腿可绕连接部张开第一设定角度,第...
- 廖华潘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