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静
- 作品数:46 被引量:247H指数:9
-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香港择善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对甘肃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的影响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2004~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比较扩大免疫规划及强化免疫前后腮腺炎发病水平变化,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免疫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4~2014年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腮腺炎病例和爆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8年对18~24月龄儿童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后,2009、2010年较2007年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分别下降了58.00%、57.51%,2009年7岁、8岁组报告发病率较2007年下降74.29%、57.69%。2011~2012年报告发病率骤增。2013年对7~8岁儿童进行MMR强化免疫后,2014年报告发病率降至17.76/10万,与2012、2013年相比分别下降了71.31%、57.94%。其中2014年6岁和7岁组儿童发病率较2012年分别下降57.55%、71.56%。结论甘肃省只对18~24月龄儿童接种MMR,且学龄儿童为腮腺炎的高发人群,应考虑制定更合理的免疫策略,对新入学儿童接种MMR,以强化免疫屏障,降低腮腺炎发病率。
- 焦永卓邓琳安婧唐宇张宁静李晓波张晓曙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
-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对甘肃省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态度影响调查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了解2018年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对甘肃省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态度的影响。方法2018年9月1-30日采用在线调查工具,在甘肃省内对5775名儿童家长进行态度调查。结果儿童家长对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知晓率为95.67%,获取信息渠道主要是手机媒体和电视,响应百分比分别为38.29%和31.11%;13.85%的儿童家长表示不愿意继续接种狂犬疫苗,76.17%的儿童家长担心狂犬疫苗的安全性;82.2%的儿童家长认为涉事的狂犬疫苗对儿童身体有影响,对第一类疫苗安全性也产生担心的占66.63%;儿童家长主要认为生产企业和食品药品监管管理部门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响应百分比分别为40.53%和35.24%;儿童家长希望获取的预防接种相关信息为预防接种门诊信息公示和预防接种工作人员信息公示,分别占23.07%和17.95%。多重对应分析分析图显示:预防接种门诊、疾控部门、生产厂家、预防接种门诊信息公示和预防接种工作人员信息公示距离较近。结论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态度产生较大影响,未来可能会对疫苗接种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
- 梁雪枫刘建地张晓曙张宁静刘舒瑜孟蕾
- 关键词:多重对应分析
- 甘肃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前后风疹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分析甘肃省含风疹成分疫苗(Rubella-containing vaccine, RCV)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 NIP)前后风疹流行特征。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甘肃省2004-2022年风疹报告发病数据,比较不同时期风疹发病特征。结果 2004-2022年甘肃省风疹年均报告发病率(/10万)为4.52(22 372例),2004-2007年、2008-2011年、2012-2016年、2017-2022年分别为5.00(5 198例)、12.66(13 217例)、0.50(643例)、2.11(3 314例)。2004-2007年0-4岁、5-9岁、10-14岁、15-19岁、≥20岁人群风疹年均报告发病率(/10万)分别为10.51、24.67、16.33、7.23、0.46,2017-2022年分别为0.43、0.40、8.69、19.90、0.29。结论 甘肃省RCV纳入NIP后风疹发病持续下降,近年来风疹发病以15-19岁人群为主。建议继续做好儿童RCV基础免疫并开展青少年RCV接种工作。
- 张宁静孙迪刘舒瑜陈瑛赵晓虹
- 关键词:风疹流行病学预防接种国家免疫规划
- 甘肃省2003年麻疹监测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9
- 2005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麻疹发病状况。方法对2003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3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631例,确诊1612例,发病率6·24/10万。麻疹发病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模式,爆发病例占总发病数的34·18%。麻疹发病以≤15岁儿童为主。在确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者占55·09%,无免疫史者占10·85%,免疫史不详者占34·06%。发病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MV常规免疫未落实,爆发疫情不能及时报告、检测。结论应在加强MV初免和复种的同时,在重点地区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同时提高接种质量,要加强基层疫情报告;建立麻疹实验室网络,提高麻疹IgM抗体检测率。
- 张宁静付鸿李慧崔富强
-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 甘肃省扩大免疫规划时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与空间聚集性
- 2024年
- 目的分析甘肃省2008—2022年含腮腺炎成分疫苗(mumps-containing vaccine,MuCV)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NIP)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流行病学和空间分布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甘肃省2008—2022年流腮报告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腮发病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采用Arcgis 10.3软件对流腮发病率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2008—2022年甘肃省共报告流腮10065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5.79/10万,2012年和2019年为流腮高发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61.90/10万、50.24/10万,不同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80.49,P<0.01)。5~<10岁发病率最高,年均报告发病率148.50/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3.15,P<0.01)。每年4—7月、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河西地区和中部地区发病率较高。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2009年、2011—2017年、2019年、2022年存在全局自相关性。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流腮发病的“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河西地区。结论甘肃省2008—2022年流腮报告发病率波动起伏,仍处于较高水平,5~<10岁儿童是流腮发病的重点人群,应持续加强适龄儿童2剂次MuCV接种,注重学校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加强流腮监测。
- 张宁静张晓曙张秉玲魏孔福安婧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国家免疫规划空间聚集性
- 甘肃省<15岁儿童乙肝疫苗免疫现状调查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 了解乙肝疫苗(HepB)纳入免疫规划12年后,甘肃省〈15岁儿童HepB接种情况,为制订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采用分层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首针,调查甘肃省1~14岁常住人口HepB接种情况以及基本情况。结果 在调查的1 592名1~14岁儿童中,HepB1首针接种率、HepB1首针及时接种率和HepB全程接种率分别为96.36%、88.57%和95.85%,接种率均随年龄减小而明显升高(P〈0.001)。不同性别、民族儿童HepB1接种率、HepB1及时接种率和HepB全程接种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城市儿童HepB1接种率、HepB1及时接种率和HepB全程接种率均明显高于农村儿童(P〈0.001)。在调查的儿童中,住院分娩率为93.53%;其中57.29%的儿童出生在县级医院,分娩地点在市级以上医院、乡级医院、在家和不详的分别占17.96%、18.28%、4.33%和2.14%。市级以上医院出生儿童HepB1接种率和HepB1及时接种率最高,分别为99.30%和95.45%;在家分娩或出生地点不详儿童HepB1接种率和HepB1及时接种率最低,分别为83.50%和59.22%。不同地点出生儿童HepB1接种率(χ2=56.173,P〈0.001)和HepB1及时接种率(χ2=1.05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肃省HepB纳入免疫规划后〈15岁儿童HepB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明显提高,并保持在较高水平。提高住院分娩率是提高儿童HepB1及时接种率的关键。
- 王平贵安婧李慧王旭霞张宁静唐宇王小玲张晓曙
-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
- 甘肃省2005-201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分析2005-2019年甘肃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病的时空聚集性。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19年甘肃省乙脑发病率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三维趋势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甘肃省2005-2019年共报告乙脑1525例,年均发病率为0.39/10万。三维趋势分析显示,甘肃省乙脑发病呈现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升高。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2005-2012年、2013-2019年乙脑发病率Moran’s I值分别为0.589、0.652。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2005-2012年、2013-2019年乙脑发病率分别有18个、31个高值聚集县区。时空扫描分析显示,2005-2012年和2013-2019年乙脑发病各扫描到1个一类时空聚集区,聚集时间分别为2006-2007年和2017-2018年,聚集区半径分别为189.05km、244.37km。结论甘肃省2005-2019年乙脑发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高发病区域和有病例报告地区有所扩大;应施行分区域、有重点、综合性的乙脑防控策略。
- 金娜张晓曙董茂星张秉玲张宁静刘舒瑜孟蕾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
- 兰州市2698名中小学生多发性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多发性伤害的发生情况和类型,为预防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用横断面回顾调查方法(时间为2000年9月—2001年8月)填写调查表,用Epiinfo 5统计软件编制数据库,录入数据,并做统计分析,描述多发性伤害的发生现状。结果 1年内兰州市中小学生多发性伤害发生率为19.60%,男生为21.18%,女生为17.94%,男生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x^2=8.44,P=0.004)。城市中小学生发生率为18.22%,农村为20.95%,农村高于城市,但二者无显著差异(x^2=3.11,P=0.08)。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刀或锐器刺伤、动物咬伤、碰伤、烫伤。平均每例多发性伤害者休息3.26天。交通伤虽居第6位,但其后果最严重:休息(误课)时间最长,活动受限或失去功能所占比例最高。46.90%的多发性伤害发生于家中,校内受伤占13.90%。受伤后城市中小学生就诊率为19.10%,农村为15.04%。结论 伤害的常见、多发,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尤其未引起成年人的警觉。因此,加大宣传和安全教育力度,努力营造防范伤害的社会氛围,使中小学生远离伤害,健康地成长、学习。
- 郝爱华张君雨陈营张宁静
- 关键词:流行病学发生率儿童卫生
- 甘肃省乙脑、流脑流行特征研究
- 王旭霞张晓曙蒋建祥张宁静张广业王平贵于德山汪鹏李慧
- 本课题首次将甘肃省临床资料、流行病学数据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多角度研究甘肃省乙脑、流脑流行特征。突破传统单个已知病原的监测模式,针对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未知病原开展监测,提高了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在哨点医院监测到甘肃...
- 关键词:
- 关键词: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
- 甘肃省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分析甘肃省近年来麻疹报告发病特点,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甘肃省2009—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疑似麻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0年报告麻疹病例1 463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74.16%,≥15岁病例占病例总数的25.91%。4~7月为发病的高峰季节。对15岁以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病例分析,20.86%的病例未接种过麻疹类疫苗,32.71%的病例免疫史不详。对病例的接触史分析,在发病前7~21d有5.82%的病例明确接触过发热出疹性病人,有12.43%的病例曾去过医院。分离出麻疹病毒H1a基因型,对麻疹疫苗免疫和疫情的防控有指导意义。结论根据麻疹发病年龄构成及免疫史分析,个别地区常规免疫接种不足是造成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同时要注意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需要在提高麻疹疫苗常规免疫覆盖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和规范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调查质量。
- 张宁静付鸿刘建锋高丽张晓曙李慧
- 关键词:麻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