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守奎

作品数:25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哲学
  • 6篇主义
  • 4篇唯物
  • 4篇唯物主义
  • 4篇存在论
  • 3篇主谓
  • 3篇历史唯物主义
  • 2篇对象性
  • 2篇虚无
  • 2篇虚无主义
  • 2篇研究范式
  • 2篇神学
  • 2篇世俗
  • 2篇世俗化
  • 2篇俗化
  • 2篇自我
  • 2篇自由主义
  • 2篇宗教
  • 2篇宗教批判
  • 2篇逻辑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
  • 8篇复旦大学
  • 7篇深圳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重庆市委党校
  • 1篇广东商学院

作者

  • 25篇张守奎
  • 1篇田启波
  • 1篇马金杰
  • 1篇罗晓梅

传媒

  • 2篇哲学动态
  • 2篇中共浙江省委...
  • 2篇学术研究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理论学刊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求是学刊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求实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平原大学学报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哲学分析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释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与意识关系的论断被引量:1
2017年
在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与意识关系论断的解读上,"决定论"解读过分强化了其科学化和因果必然性的向度,从而把它与个人自由相对立。传统教科书中流行的"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理解模式,无法摆脱决定论解读的嫌疑。"规定论"解读借助德国观念论传统尤其是黑格尔逻辑学的思想资源,对决定(bestimmen)的意义进行重新界定,以中性化的立场把因果关系转换为条件关系,破除了"决定论"解读中的线性决定关系理解模式,为个人在历史的创造过程中发挥能动性留下了位置。但其对语义和逻辑分析的过分倚重,与马克思的社会批判进路显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应以强调诸因素间相互作用的"制约论"解读模式去理解。
张守奎
关键词:社会存在
马克思对黑格尔主谓辩证逻辑的批判和超越
2016年
辩证法是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的精髓。黑格尔通过批判和改造亚里士多德的主谓逻辑,为逻辑学融入了辩证法元素。他对传统逻辑的反思和批评,以及由传统主谓逻辑对主词的突出转换到对谓词的重视,实际上均根源于他的辩证逻辑之内在需求。从马克思的立场看,黑格尔把纯粹思维性和无任何规定性的Being作为起点与绝对的主体,并把其展开的过程把握为能动的"精神"对象性生成,这赋予了逻辑以动态性和历史性。事实上,"绝对精神"尽管有一个不断地生成和展开过程,看起来丰满无比,但这种丰满从来没有跃出过作为起点的Being或"绝对精神"的内在性自身:它缺少一个真实社会空间的维度。
张守奎
关键词:谓词辩证逻辑
作为“积极虚无主义”的个体自由哲学——从主谓关系视角看施蒂纳的“Egoism”
2012年
针对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费尔巴哈的"类"或"人",施蒂纳要求以作为"创造性的无"的"唯一者"或"我"去取代之。由此,他针对全部形而上学类哲学发动了一场彻底的"理论暴动",并最终完成了由费尔巴哈真正开启的对宗教异化的批判历程,建立了一种彻底的关于"个人"的哲学,这种哲学不再是费尔巴哈意义上的"人"的哲学,而是个体"自我"的彻底自由活动的哲学。就此而言,施蒂纳"创立了一种创造性的个人的生命哲学,一种彻底扬弃了全部异化形态的自由哲学",并成为"首位理解思辨哲学之终结和主张一种实践哲学的青年黑格尔主义者"。施蒂纳的学说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虚无主义,它存在着自身的理论困境,这根源于他既不能真正理解个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之本源存在论意义,又不能由此超越个体主义,并释放出"自我"(唯一者)的广阔"社会空间"。
张守奎
关键词:自我论
生存论视阈下的人的本质观被引量:3
2007年
人及人的本质问题是贯穿于哲学史的根本问题。传统哲学或人学在这一问题上的根本问题在于,把人的本质看成相对于人之存在而言的先验的、外在的悬设,致使人的本质与人的存在相疏离。因而,要深化并推进对人及其本质的理解和研究,必须把人的本质真正归还给人,立足于人之现实的实践生存论立场,把人的本质内在地理解为是在人之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的过程性存在,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人之实践活动的敞亮与展开。
张守奎
关键词:实践生存论
“存在论”格义及其流变考被引量:2
2009年
存在论内在地包含着本体论和生成论两个方面,传统哲学关注的是本体论的方面,"奠基论"意义的存在论则把两个方面更好地结合了起来。根据表现形态及内在特征可以把存在论划分为"超越论存在论"、"实践生存论存在论"和"此在存在论"三种可能的典型形态。
张守奎
关键词:存在论逻各斯
理解与阐释的迷误——对流行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几个问题解释的质疑
2009年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有马克思本人及恩格斯后来修订过的两个不同版本,其文字表述尽管大都相同,但也存在着些微差异。学术界以前主要根据恩格斯的版本去解读《提纲》而对这种差异关注不够,加上人们对文本整体思想理解上的不透彻甚至断章取义,从而造成在《提纲》的理解上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旧唯物主义内涵及其域限理解上的偏误;二是把《提纲》第二条仅局限于认识论领域,而无视其生成论、存在论的维度;三是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间的递进关系误认为是转折关系。
张守奎
关键词:旧唯物主义市民社会对象性
资本逻辑批判及其限度——对学界以资本逻辑批判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的反思被引量:3
2020年
以资本逻辑批判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的做法,在推动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当代性和更新研究范式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亟需进行理论上的修补。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主旨和当代中国现实来看,当前学界资本逻辑批判的限度体现在三个方面:过分强调资本逻辑批判,与马克思既批判资本及资本逻辑所导致的人类异化状况又赞扬其“伟大的文明作用”的辩证立场不相一致,与当前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利用资本力量的事实抵牾,也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最终理论旨趣和价值关切不符。就马克思的理论和现实关切而言,资本及资本逻辑批判只是实现人类解放这一最高阶目标的中介和手段。因此,只有把资本逻辑批判推进到人类解放的革命逻辑高度,才能真正理解和领会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意涵。
张守奎张守奎
关键词:资本逻辑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的反思与调整
2014年
近些年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尽管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学术的进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理解,但也存在着如下问题:研究主题上的宏大叙事,过分注重体系构建;批判性不足;理论研究与现实具体问题脱节;混淆学术性研究和意识形态辩护之间的区别。未来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应该从过去的"宏观研究"范式向"微观研究"范式调整,复原并凸显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性"和"实践性"品格,在注重其时代现实性和加强介入社会现实问题能力的同时,强化其学术性。
张守奎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批判性学术性
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存在论基础
2010年
当前,要深化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就必须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纯粹思辨抽象和概念演绎与争论的研究困境中解脱出来,深刻探究与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存在论基础。
张守奎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存在论社会结构
从上帝救赎到自我解放——马克思宗教批判的内在理路被引量:2
2009年
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与其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抽象性的批判密切相关联。马克思对宗教批判的实质并不是要简单地从字面、理论层面消灭宗教,他意在揭示传统宗教作为一种形而上学的化身,最大的弊病在于遮蔽或疏离了人本身,尤其是遮蔽或疏离活在当下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生存处境、生存境遇、生存状态等,因此,马克思的批判只是对一种样式宗教的批判,其目的是为了重新发现感性的现实生活世界这一存在论基础。
张守奎马金杰
关键词:解放神学世俗化虚无主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