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岫竹 作品数:62 被引量:192 H指数:8 供职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中华创伤数据库建设与应用 目的研制规范的创伤发生与救治、康复的数据库,建立长期创伤信息积累平台与机制,促进创伤预防与救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方法以创伤注册数据库为核心,深入进行创伤信息的归类、规范研究,针对临床与灾害防治的需要,建立创伤临床数据库、... 周继红 王苏星 邱俊 张良 张岫竹 李国灵 袁丹凤 王正国高速三角破片致猪坐骨神经损伤特点 目的探讨高速三角破片致猪坐骨神经损伤的伤情特点。方法长白猪14只,体重34.29±5.2 kg。随机分为A、B两组各7只,用初速为773.1±12.4m/s的0.37g三角破片致伤,分别瞄准猪右后肢外侧坐骨神经体表投影线... 高志明 张良潮 周继红 张岫竹 刘大维 王旭辉 张良 王伍超 代维 蔡双霜 林井副第21届海牙国际交通医学会议综述 2009年 第21届国际交通医学大会于2009年4月27~29日在荷兰海牙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老年人和青少年交通安全”。共有来自26个国家的16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代表4名,就近年国际交通医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王正国院士作为特邀嘉宾就中国近年有效地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的经验与困难、中国交通医学研究的进展做了45min的专题报告。 周继红 王正国 尹志勇 张岫竹关键词:国际交通 交通安全 交通事故 一种穿刺减压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刺减压引流装置,其包括穿刺管、穿刺针、单向阀,其中穿刺管包括穿刺导管、设置在穿刺导管前端的能卷曲的前端部、设置在穿刺导管后端的侧管及引流管,前端部上开有螺旋分布的孔,穿刺导管后端的引流管、侧管分别与... 张岫竹 唐昊 刘冬 杨东 常明涛 张良 张连阳文献传递 大鼠肝脏共振频率研究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低频下大鼠肝脏共振频率和振动特点,为器官共振损伤及其反应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取17只雄性SD大鼠用1.5%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将传感器粘贴在肝脏表面。振动法将9只大鼠以卧姿固定在振动台上扫频振动,最大振幅对应的频率即为共振频率。锤击法将8只大鼠以卧姿固定在用橡皮绳水平悬挂的胶合板上,从下往上锤击板底部,测量分析频谱响应,最大值对应的频率即为共振频率。结果振动法测得在2~49Hz频率范围内的大鼠肝脏胸背方向的共振频率为3Hz,且在共振频率及其倍频处均出现振幅峰值;在2~7Hz频率范围内肝脏的振幅都超过了最大峰值振幅的50%,给大鼠胸背方向加以2~7Hz频率范围的振动,都会引起肝脏较大幅度的振动,都有可能造成共振损伤。用锤击法测得大鼠肝脏胸背方向的共振频率也为3Hz。结论用振动法和锤击法均能准确有效测量大鼠肝脏共振频率,两种方法均可用于其他器官和其他动物共振频率的测量。振动法不仅能测出共振频率,还能测出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振动特性,而锤击法的结果则集中反应了共振频率处的振动特性。 杨光瑜 周继红 张良 尹志勇 宁心 张岫竹 刘大维关键词:肝脏 振动 锤击 速眠新Ⅱ复合戊巴比妥麻醉在猪高速投射物致伤模型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速眠新Ⅱ复合戊巴比妥对实验小型家猪在高速投射物致伤模型制备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小型家猪以速眠新Ⅱ0.1ml·kg-1肌注基础麻醉后,静脉复合0.3%戊巴比妥溶液0.5ml·kg-1诱导维持麻醉,观察麻醉后高速投射物致伤过程中猪的基本生命体征,判断麻醉效果。结果:动物麻醉平稳,致伤前后动物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稳定;其中1例出现麻醉副作用。体温随着麻醉持续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不显著。结论:速眠新Ⅱ基础麻醉,静脉复合戊巴比妥诱导维持,此方法用于猪高速投射物致伤模型制备麻醉效果稳定延长,操作简便。 王伍超 高志明 王旭辉 张岫竹 代唯 刘大维 周继红 林井副关键词:麻醉 戊巴比妥 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现状综述 被引量:3 2016年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截止2013年底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数已达10.44万公里,但另一方面,高速公路道路交通安全又逐渐成为影响社会民生的重要问题。仅2013年,全国共发生高速公路交通事故8 693起,造成5 843人死亡,11 169人受伤,伤死率高达34.34%。道路交通事故伤害的问题越来越严峻,加之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尚不具备完整、系统的创伤救治体系,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害的医疗救治的能力问题愈加凸显。本文就目前我国高速公路道路交通事故的流行病学以及国内外创伤救治能力进行综述,并展望了为促进高速公路道路交通事故的创伤救治能力的未来努力方向。 杨东 张连阳 张岫竹关键词:创伤救治 海水浸泡开放性膝关节骨折早期固定方法对心肌酶谱的影响及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海水浸泡开放性膝关节骨折早期不同骨折固定方法对血清心肌酶谱变化影响的特点及意义。方法成年家兔30只,体重(2.25±0.23)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骨折内固定对照组(A组)、骨折伴海水浸泡内固定组(B组)和骨折伴海水浸泡外固定组(C组),每组10只。制成开放性膝关节股骨内髁骨折模型后,A组伤口旷置2 h,B组和C组海水浸泡伤口2h。随后A、B组清创并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术,C组清创后行外固定、伤口延期缝合。于伤前、伤后6、12、24、48 h测定血清CK、CK-MB、LDH含量,记录动物死亡率。结果各组血清CK、CK-MB和LDH值均较伤前显著升高(P<0.01)。A组血清CK、CK-MB值在伤后24 h出现高峰,达伤前值的8倍;B、C组伤后48 h内持续升高,且显著高于A组(P<0.01),伤后48 h时B组的CK和CK-MB值达到伤前值的50倍左右,非常显著地高于A组和C组(P<0.01)。A、C组LDH值在伤后12 h出现高峰;B组伤后48 h内LDH值持续升高,伤后6 h后均较A组显著升高(P<0.05),伤后24 h后均较C组显著升高(P<0.01)。A组、B组和C组的死亡率分别为0、40%和10%,各组死亡率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海水浸泡将显著加重开放性骨折后的心肌损害,一期骨折内固定术将加重其心肌损害,骨折外固定术、伤口延期缝合法可有效减轻心肌损害的发生,早期心肌酶谱监测对伤情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赵枫 高志明 艾建国 代维 陈虹杏 张良 陈海斌 张岫竹 刘大维 袁丹凤 徐红 周继红关键词:海水浸泡伤 开放性骨折 大鼠与家兔内脏共振频率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低频振动条件下大鼠和家兔肠、肺、。肾、胃、心、肝的共振频率和振动特点,为生物体器官共振损伤及其反应研究奠定基础。方法sD大鼠和家兔各8只,1.5%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将加速度传感器固定于脏器表面。大鼠以仰卧位固定在用橡皮绳水平悬挂的胶合板上,从下往上锤击板底部,测量分析频谱响应,其最大值对应的频率即为共振频率;家兔以仰卧位固定在振动台上,施加振幅为2mm的振动,振动频率范围为2-50Hz,测量每个振动频率点的振幅,其最大振幅对应的频率即为共振频率。结果在0-20Hz频率范围内,大鼠肠、肺、肾、胃、心、肝在前后(胸背)方向的共振频率分别为3.8、3.2、6.6、7.0、4.6、3.0Hz,在2-50Hz频率范围内家兔肠、肺、肾、胃、心、肝在前后(胸背)方向的共振频率分别为6.0、5.0、7.0、8.0、6.0、7.0Hz。在共振频率处肺的幅值最大;大鼠和家兔内脏的共振频率与体质量、脏器质量、脏器体积无明显统计相关性。结论大鼠和家兔之间,除了肾以外,其它脏器共振频率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家兔内脏的共振频率在数值上比大鼠更接近于家狗和猴,可用家兔内脏的共振损伤特性作为家狗、猴甚至人体内脏共振损伤研究的基础。 杨光瑜 周继红 张岫竹 尹志勇 张良 宁心 董蕻 王伍超 王旭辉 刘大维关键词:内脏 振动 家兔 大鼠下丘脑神经元培养的新方法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通过对大鼠下丘脑神经元培养方法的改进研究,寻找更佳的下丘脑神经元培养方法。方法基于目前常用的Neurobasal+B27+GlumaxⅠ的神经元培养体系,采用多重过滤替代原来的取上清过滤的方法处理神经元,并对换液方式作出相应调整。以NF-200对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通过观察比较培养下丘脑神经元的细胞密度、神经元轴突长度和胞体面积等指标,对培养方法作出评价。结果2种培养方法均获得良好的培养效果,改进的方法在细胞密度,3、7、10、12 d 4个时间点均优于原培养方法;神经元轴突长度和胞体面积方面,新方法只在3 d时优于原方法,至7 d时二者差异已不明显。结论新方法具有稳定的可重复性,可应用于神经元的培养实验。 王旭辉 张岫竹 王伍超 刘大维 代维 周继红关键词:下丘脑神经元 神经元培养 神经元轴突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密度 可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