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开宝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术后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置换
  • 1篇血淋巴细胞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延迟愈合
  • 1篇愈合
  • 1篇置换术
  • 1篇置换术后
  • 1篇深静脉
  • 1篇深静脉血栓
  • 1篇深静脉血栓形...
  • 1篇手术
  • 1篇手术部
  • 1篇手术部位
  • 1篇术后并发
  • 1篇术后并发症
  • 1篇术后感染
  • 1篇术后深静脉血...

机构

  • 3篇广东医学院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作者

  • 3篇张开宝
  • 1篇刘日光
  • 1篇刘日新
  • 1篇胡焕婵
  • 1篇张鸿生
  • 1篇徐敏

传媒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青壮年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原因分析及治疗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青壮年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例青壮年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患者进行分析,探讨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并随访再次手术后的效果。结果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原因与致伤因素、骨折类型、手术操作不规范、患者对骨折愈合过程认识不足等有关,再次手术并随访,14例骨折愈合,1例仍不愈合,经第3次手术咬除断端硬化骨,再次植骨后于术后6个月愈合。结论根据不同患者骨折不愈合的特点制定适当的手术方案,再次手术后效果满意。
张开宝徐敏
关键词:青壮年髓内钉内固定骨折不愈合骨折延迟愈合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手术部位早期感染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关系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手术部位早期感染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12年6月本院30例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手术部位早期感染患者的术前、术后1、3d外周血淋巴细胞相对数量的变化,用统计学方法将此类患者不同时间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进行两两对比,同时与对照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未感染患者)比较。结果:感染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在术后第1天、第3天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而术后第1天与第3天外周血淋巴细胞之间的百分比变化无统计学意义(q检验在同一格);对照组术后第1天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较术前亦有明显下降(P<0.05),但术后第3天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较术前无明显变化(q检验在同一格)。感染组术后第1天、第3天淋巴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术后淋巴细胞恢复的更慢。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手术部位早期感染者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且恢复缓慢。作为反映机体免疫状况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检测可以指导控制和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感染。
张开宝刘日光
关键词: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淋巴细胞
综合方法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防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10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5例,术后分别采用机械性预防、药物预防、机械和药物相结合的综合方法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检测三组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D-二聚体浓度,并进行分析比较,同时通过彩超检测下肢深静脉发生情况。结果组间比较,三组患者术后3 d、7 d、14 d血清D-二聚体浓度平均值数据从高到低依次为机械组、药物组、综合组;三组术后患者DVT总发生率分别为31.4%、20.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采取机械和药物相结合的综合预防方法比采用单一机械预防或药物预防方法效果更为显著。
张开宝刘日新胡焕婵张鸿生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术后并发症深静脉血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