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新鑫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住院
  • 3篇免疫
  • 3篇病毒
  • 2篇麻疹
  • 2篇儿童
  • 1篇毒性肝炎
  • 1篇新生儿乙肝
  • 1篇阳性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 1篇乙肝病毒标志
  • 1篇影像
  • 1篇孕妇
  • 1篇孕妇分娩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侵袭性
  • 1篇侵袭性肺曲霉...
  • 1篇曲霉
  • 1篇曲霉菌

机构

  • 6篇北京地坛医院

作者

  • 6篇张新鑫
  • 4篇李杏红
  • 4篇曾跃萍
  • 4篇杨松
  • 4篇李建菊
  • 2篇张秋兰
  • 2篇杨玉英
  • 1篇李坪
  • 1篇李兴旺
  • 1篇孙承民
  • 1篇谢汝明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1
  • 3篇2007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分娩新生儿乙肝病毒标志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分娩新生儿乙肝病毒标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99-07—2002-06北京地坛医院儿科996例新生儿生后第3天检测静脉血乙肝病毒标志,追踪观察199例成长到3个月至4岁,将乙肝病毒标志HBsAg和HBeAg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生后第3天HBsAg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27.2%(271/996)、48.1%(479/996),有495例检测抗-HBc,阳性率高达99.2%(491/495)。在生后3个月至4岁间复测乙肝病毒标志199例,有17例感染乙肝病毒,占8.5%(17/199)。分别比较生后第3天血清HB-sAg、HBeAg滴度,感染乙肝病毒新生儿的HBsAg滴度高于未感染新生儿(P<0.01),而HBeAg滴度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将感染、未感染乙肝病毒儿童复查结果与生后第3天血清HBsAg、HBeAg滴度分别进行比较,17例感染乙肝病毒儿童血清HBsAg和HBeAg滴度明显升高(P<0.001,P<0.05),而182例未感染儿童明显减低(P<0.001)。结论HBsAg阳性孕妇分娩新生儿血清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不能作为诊断感染乙肝病毒的依据,新生儿血清HBsAg滴度较高并在生后3个月逐渐升高,可以作为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的诊断依据。
杨松曾跃萍张秋兰李建菊李杏红张新鑫
关键词:孕妇乙肝病毒标志
AIDS病人消化道黏膜病变内镜及病理特征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艾滋病(AIDS)病人消化道黏膜病变的内镜及病理特征。方法对北京地坛医院1995-2009年期间收治的AIDS病人中,经临床、内镜、病理确诊并发食道、肠道黏膜病变的62例病例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中,31例食道黏膜病变病人胃镜像显示不同程度的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点片状白斑、白色伪膜或条索样、絮状真菌团块(6例并发食管黏膜溃疡)。其中16例病人病理检测到真菌菌丝或孢子而被确诊真菌性食管炎。33例肠道黏膜病变病人(2例同时合并食道黏膜病变)结肠镜像显示,除2例黏膜未见明显异常外,余31例均有结肠黏膜病变。慢性结肠炎14例,慢性结肠炎伴结肠溃疡15例,阿米巴性溃疡和回盲部恶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各1例。病理学特点:急慢性食管、结肠炎,主要表现为黏膜组织疏松水肿,伴炎性细胞浸润,而溃疡除炎性病理改变外,伴有黏膜局灶、片状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呈非特异性炎症改变。结论 AIDS病人合并消化道黏膜病变肠道溃疡的发生率要高于食道。肠道黏膜病变以慢性结肠炎和结肠溃疡为主,同时可并发恶性肿瘤。
孙承民李坪张新鑫李兴旺
关键词:艾滋病胃镜像病理学特征
258例住院儿童麻疹临床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分析住院儿童麻疹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对258例住院儿童麻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8例住院儿童麻疹中,男156例。女102例,年龄16日-14岁,占同期住院麻疹患者的70.1%;以流动人口为主(185例,占71.7%);学龄前儿童占88.0%(227/258),1岁以内婴儿占63.2%(163/258),主要集中在5~9个月龄。属于麻疹疫苗适龄接种儿童而未接种者156例,占92.9%,其中属常住人口占10.3%(16/156),属流动人口占89.7%(140/156)。有明确麻疹接触史者占17.8%(46/258),反复到医院就诊而先后被确诊为麻疹者197例,占76.3%。结论:住院儿童麻疹患者中大多数属流动人口,多为年龄5—9个月者。建议加强流动人口中儿童免疫接种的管理,婴儿的麻疹免疫接种起始年龄可适当提前。
杨松李建菊曾跃萍杨玉英李杏红张新鑫
关键词:麻疹麻疹病毒传染病免疫
麻疹住院患者的临床分析及预防对策探讨(附462例报告)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住院麻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流行新特点,为预防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对策。方法将462例麻疹患者分为婴儿组(16d~<1岁),儿童组(1~17岁)、成人组(18~50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观察期间各月份均有麻疹住院病例,1~6月份398例,占86.1%,5月份最高,为104例,高发时间较以往向后延迟近1个月。流动人口患病多于常住人口,占68.2%。1岁以内婴儿占住院麻疹患者的49.6%,成人占28.1%。高发年龄段明显提前。麻疹集中好发年龄段,婴儿组为6~9个月龄,占64.6%;儿童组为1~5岁,占70.9%;成人组为18~39岁。占86.2%。8个月龄以上、符合麻疹计划免疫接种条件的349例中,接种疫苗者占12.0%,未接种者占88.0%;婴儿组中符合接种条件的116例中有17例接种疫苗,占14.7%;儿童组有接种史者占17.5%;成人组有明确疫苗接种史者仅占5.4%。有明确麻疹接触史者占19.0%。临床以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充血性皮疹和发热为主要表现,婴儿组以肺炎、腹泻和白细胞升高多见,成人组则为一过性血尿和腹泻。结论麻疹发病以流动人口为主,免疫接种率低。应加强流动儿童麻疹疫苗的接种或补种,其中婴儿免疫接种的起始月龄应适当提前。为保护易感人群,建议加强成人麻疹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育龄妇女应列为强化免疫和监测的重点人群。
杨松李建菊曾跃萍杨玉英李杏红张新鑫
关键词:麻疹儿童成人免疫接种
1995~2005年住院小儿肝炎变化趋势
2007年
目的了解儿童肝炎住院及分型变化趋势。方法将近11年住院儿童肝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一病毒感染者共计1842例,其中甲型肝炎1239例,乙型肝炎437例,非甲-戊型肝炎71例,戊型肝炎35例,丙型肝炎15例,肝炎肝硬化35例。重叠感染共计41例,其中甲型乙型肝炎25例,甲型戊型肝炎15例,甲型丙型肝炎1例。小儿住院肝炎由过去18.2%降到目前0.7%,尤其近6年住院例数明显减少,每年住院例数不足50例,主要为甲肝、乙肝和非甲-戊型肝炎,2005年则以乙肝和非甲-戊型肝炎为主,甲肝仅有1例。结论小儿住院肝炎呈逐年下降趋势,过去以甲型肝炎为主,现则以乙型肝炎为主,非甲-戊型肝炎有上升趋势。
杨松曾跃萍张秋兰李建菊李杏红张新鑫
关键词:儿童病毒性肝炎
不同免疫抑制状态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影像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比较研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在不同免疫抑制状态的CT影像表现。方法搜集本院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IPA患者27例,分成HIV感染致重度免疫缺陷/免疫丧失组(11例)和其他基础疾病致轻度免疫抑制组(16例),分析两组的胸部CT表现。结果 HIV感染组中出现支气管扩张/壁增厚者4例、气管周围渗出者7例,多于其他疾病组(0例、2例),有统计学差异(P=0.06;P=0.02)。实性结节/肿块、结节周围"晕轮征"、肺内实变在其他疾病组(11例、8例、11例)多于HIV感染组(3例、0例、4例),有统计学差异(P=0.034;P=0.01;P=0.034)。结论肺曲霉菌气管侵袭更容易出现在免疫力重度受损的HIV感染患者,血管侵袭在其他疾病导致的轻度免疫受损患者中较为多见。
张紫欣陈辉关春爽薛明张新鑫谢汝明陈步东
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菌病HIV感染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