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湘兰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力衰竭
  • 2篇衰竭
  • 2篇双抗体
  • 2篇双抗体夹心
  • 2篇双抗体夹心法
  • 2篇酶联
  • 2篇酶联免疫
  • 2篇酶联免疫吸附
  • 2篇酶联免疫吸附...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吸附
  • 2篇抗体
  • 2篇夹心法
  • 2篇充血性
  • 1篇大血管
  • 1篇大血管病
  • 1篇大血管病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多普勒

机构

  • 8篇沈阳医学院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客运集团...
  • 1篇沈阳市第一人...
  • 1篇沈阳市沈河区...

作者

  • 8篇张湘兰
  • 2篇王宁夫
  • 1篇牛铁生
  • 1篇孙晓
  • 1篇王晓欣
  • 1篇高宁
  • 1篇刘冬梅
  • 1篇赵金晶
  • 1篇傅鑫
  • 1篇张金杰
  • 1篇李春华
  • 1篇闫中政
  • 1篇徐萍
  • 1篇刘虹
  • 1篇吴蔚
  • 1篇时艺珊
  • 1篇王平
  • 1篇张黛莉
  • 1篇李潞
  • 1篇冯丰

传媒

  • 6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辽宁药物与临...

年份

  • 4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的Ptfv_1变化
2001年
目的 :探讨扩张性心肌病 (DCM)心功能不全患者 Ptfv1 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85例 DCM心功能不全患者测定心功能改善前、后的 Ptfv1 ;其中 46例行床头漂浮导管检查 ,测定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 ,对 Ptfv1 与 PCW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85例患者中 Ptfv1 ≤ - 0 .0 3m V· s者有 6 2例 (72 .9% ) ;>- 0 .0 3m V· s者 2 7例 (2 7.1% ) ;心功能好转前、后 Ptfv1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不同病例不同心功能状态下 Ptfv1 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Ptfv1与 PCWP仅有弱相关 (r=- 0 .2 0 7,P<0 .0 5 )。结论 :Ptfv1 可作为判定 DCM患者心功能不全存在与否及观察同一病例心功能改善的指标 ,但不能作为不同病例间比较心功能状态的依据。
闫中政牛铁生张金杰张湘兰李廷富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凝指标检测的意义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病人各项血凝指标的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 47例 CHF病人及 2 0例正常人血浆 Von Willebrand因子 (v WF)、血小板 α-颗粒膜蛋白 (GMP-140 )、血浆 D-二聚体 (D- Dimer)水平。结果 :CHF病人体内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 ,并随心力衰竭加重而增加 ,伴房颤病人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 ,特别是心衰严重 ,伴有房颤的病人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赵金晶傅鑫张湘兰
关键词: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CHF
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GMP-140、vWF检测的意义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 - 140 (GMP- 140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 WF)和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 ,及与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之间的联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测定 30名糖尿病无并发症、 35名糖尿病伴大血管病变患者 ,35名正常人的血浆 GMP- 140、 v WF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 GMP-140 ,v WF水平高于正常组 (P<0 .0 1) ,糖尿病伴大血管病变的患者上述变化更显著 (P<0 .0 0 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增加 ,易于形成血栓 ,与大血管并发症有一定因果关系。
张黛莉孙晓时艺珊张湘兰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合并症大血管病变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联合血运重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3例分析
2003年
冯丰杨志军王宁夫于克东张湘兰张爽王德玉赵虹王平刘冬梅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旁路移植术
多普勒评价PCI对近期心肌梗死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2003年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对近期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51例已确诊为近期STEMI的患者,全部行冠状动脉照影检查,25例行便死相关动脉(IRA)PCI术,其后予以常规药物治疗,26例未行介入治疗直接进行药物治疗;术前或用药前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ESV、EDV、LVEF、WMAS、E、A、E/A、Ei、Ai、Ei/A、SV等指标,并随访3个月,进行复查。结果:介入治疗组术后3个月ESV、EDV、WMAS、Ai较术前分别下降了26.5%(P<0.01)、15.6%(P<0.01)、41%(P<0.01)、26.6%(P<0.05),LVEF、Ei/Ai较术前提高了17.8%(P<0.01)、35.6%(P<0.01)。对照组随访3个月,ESV、EDV分别较初期提高了10.8%、9.6%(P均<0.05),LVEF降低了10.0%(P<0.05),两组间Ai、Ei/Ai、ESV、EDV、LVEF、WMAS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PCI术可改善近期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功能及预后。
李潞刘虹王晓欣张湘兰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S-T段抬高左心室结构
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2003年
张湘兰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治疗降压药
冠脉内支架直接置入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58例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未预扩张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未预扩张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术进行治疗。结果:本法成功率为95%,未发生支架脱落及偏位现象,3例支架扩张后残余狭窄<30%。结论:应用未预扩张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术治疗冠脉中等严重狭窄(<85%)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操作简便,近期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经济。
徐萍李春华王宁夫张湘兰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磷酸肌酸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00年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辅助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方法 :随机对照比较 4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 (治疗组、对照组各 2 0例 )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 (CP)的疗效。结果 :CP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改善总有效率为 95 % ,L VEF明显增加 ,L VESD、L VEDD减小 ,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 1)。结论 :CHF患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同时静脉加用
吴蔚张湘兰高宁
关键词:磷酸肌酸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