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庆

作品数:75 被引量:399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7篇理学
  • 20篇化学工程
  • 11篇文化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7篇碳酸
  • 16篇甲酯
  • 16篇催化
  • 13篇碳酸二甲酯
  • 13篇二甲酯
  • 12篇甲醇
  • 8篇模拟计算
  • 8篇教学
  • 7篇汽液平衡
  • 7篇教学改革
  • 7篇催化剂
  • 6篇甲烷
  • 6篇二氯甲烷
  • 5篇乙酯
  • 5篇降解
  • 5篇共沸
  • 5篇共沸物
  • 5篇硅氧烷
  • 5篇二乙酯
  • 4篇液相

机构

  • 55篇浙江科技学院
  • 12篇浙江大学
  • 10篇杭州应用工程...
  • 1篇浙江省农产品...

作者

  • 69篇张立庆
  • 13篇李菊清
  • 11篇姜玄珍
  • 7篇吴晓华
  • 6篇朱仙良
  • 5篇姜华昌
  • 5篇郑雷
  • 5篇成忠
  • 5篇周安安
  • 5篇陈建刚
  • 4篇史辰
  • 4篇曾翎
  • 4篇俞远志
  • 4篇丁江浩
  • 4篇王静峰
  • 4篇郑水燕
  • 4篇程志刚
  • 4篇王刚
  • 4篇徐骏
  • 4篇董成

传媒

  • 9篇精细石油化工
  • 9篇浙江科技学院...
  • 7篇计算机与应用...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分析化学
  • 3篇理化检验(化...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武汉工业大学...
  • 2篇工业催化
  • 2篇分子催化
  • 2篇化学研究与应...
  • 2篇实验室研究与...
  • 2篇天然气化工—...
  • 2篇有机硅材料
  • 1篇系统工程与电...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印染助剂
  • 1篇大学化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 1篇1999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波辐射sol-gel制备纳米SO_4^(2-)/TiO_2及其催化应用
2016年
采用微波辐射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SO2-4/TiO2催化剂,以丙酸与正戊醇的酯化反应为探针反应,探究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并且采用Hammett指示剂法、BET法、XRD和T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乙酸12mL,无水乙醇10mL,去离子水4mL,微波辐射功率500 W。在常规加热条件下,当酸醇摩尔比为1∶1.3,催化剂用量为0.7g,反应时间为2h时,产率为98.11%。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催化剂酸强度H0≤-13.16,为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比表面较大,其中TiO2为锐钛相,且分布比较分散。
张扬邹佳智张昌昌杨星法庄吕超张立庆
关键词:固体超强酸微波辐射溶胶-凝胶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6
2022年
为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拓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顺应“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发展大潮,从课程学时少、课程资源不适应碎片化学习等制约浙江科技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提升的主要问题着手,对各个实验项目中共性关键实验技术进行提炼。引入了“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进一步优化课程评价,实施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并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和经验。
俞远志刘赫扬张立庆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有机氯化物在MO/碳纤维催化剂上的催化氧化研究被引量:3
1996年
本文采用色谱微反联用装置对有机氯化物在MO/碳纤维催化剂上的催化氧化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MO/碳纤维催化剂可以在低温下对有机氯化物(如二氯甲烷)表现出较高的反应活性,如CrO3/C-I催化剂在275℃时,转化率可达95%。本文的实验结果表明,MO/碳纤维的催化活性次序为:CrO3/C-1>V2O5/C-I>TiO2/C-I。实验还揭示,碳纤维的单丝直径粗细和吸附能力明显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选择性。
张立庆姜玄珍吴晓华
关键词:有机氯化物催化氧化碳纤维催化剂
乙醇和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二乙酯体系的热力学分析被引量:7
2004年
利用Benson基团贡献法计算了由CO2和乙醇直接合成碳酸二乙酯(DEC)以及引入环氧乙(丙)烷(EO或PO)进行耦合反应的热力学数据标准生成焓△fHm(?)和自由能△rG,还计算了由乙醇和CO2直接合成DEC的平衡常数Kp以及CO2、CO和乙醇的平衡转化率。结果表明由乙醇和CO2直接合成DEC的反应在热力学上是不可行的,需要设计其他反应路线。当引入载体EO或PO后就可成功地利用CO2和乙醇合成DEC。
张立庆朱春凤史辰王静峰
关键词:乙醇二氧化碳碳酸二乙酯热力学分析逸度系数气相反应
催化合成丙烯酸酯的热力学分析与计算被引量:4
2006年
利用Benson基团贡献法计算了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热力学数据,标准生成焓Δ_fH_m^(?)和热容C_p。通过对反应体系中的自由能变化Δ_rG,平衡常数K_p和平衡转化率的计算,表明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均可以顺利进行催化合成。而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2-羟基丙酯的合成几乎不能进行。
张立庆赵晓辉赵立明
关键词: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基团贡献法热力学分析
碳酸二甲酯—甲醇—糠醛三元体系汽液平衡数据的推算与关联被引量:4
2002年
测定了DMC-CH_3OH,DMC-C_5H_4O_2,CH_3OH-C_5H_4O_2二元体系汽液平衡实验数据,利用二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运用C语言用NRTL状态方程模拟推算了碳酸二甲酯-甲醇-糠醛三元体系在常压下的汽液平衡,并对数据进行了关联。为建立精馏分离碳酸二甲酯-甲醇二元共沸体系的数学模型提供了必要的VLE数据。
张立庆丁江浩陈建刚
关键词:碳酸二甲酯甲醇糠醛汽液平衡模拟计算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等5组分的含量被引量:15
2003年
张立庆王霞吕英李菊清
关键词:扑尔敏咖啡因对氨基酚愈创木酚甘油醚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乙酰氨基酚
微型反应器-HPLC催化合成水杨酸甲酯的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选择水杨酸甲酯的催化合成反应为基础反应体系,以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建立微型催化反应器与高效液相色谱的联用新技术,并对液固相催化酯化反应进行微反催化合成研究。使用ZrO2 SiO2/SO2 4催化剂制成微型催化反应器进行试验,建立微反 HPLC联用实验装置,考察了水杨酸的加入量以及反应温度对转化率的影响。并通过X 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电子透镜等技术,对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晶相、酸性特征峰以及催化剂的形态形貌进行了表征。
张立庆吕英王霞陈建刚李菊清
关键词:水杨酸甲酯高效液相色谱
基于SPOC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改革被引量:8
2018年
针对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课堂教学出现的新问题,采用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混合式教学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构建了系统的课程数字资源,建立了以知识点为核心的逻辑教学结构,以自主学习为核心营造课前教学环境,以问题为核心组织课堂教学,以拓展为核心广延课后教学体系,从而形成一种与互联网+环境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新方法。
张立庆李菊清俞远志干均江张艳萍祝巨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
蓄冷空调系统中储冷球配方的最优化设计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运用计算机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正交处理,从而确定了储冷球的最优配方,所研制的储冷球配方经实验测定,其冰结率为100%,相变温度为0℃,过冷现象小,相变时间短,从而解决了现有产品存在的冰结率低,过冷现象...
张立庆姜玄珍吴晓华
关键词:蓄冷空调系统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