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阳
- 作品数:10 被引量:242H指数:7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夏季风盛行期中国北方典型区域陆面水、热过程特征研究被引量:17
- 2012年
- 本文将"中国北方协同观测实验"的站点划分为西北干旱区、黄土高原区和东北凉区三类气候环境区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夏季风盛行期西北干旱区、黄土高原区和东北凉区陆面水、热过程的共性和差异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陆面水、热过程的区域特征十分突出.这三个区的土壤"湿层"分布在不同的深度,反照率具有明显差异;虽然东北凉区地表温度比较低,但地表净辐射与太阳总辐射的比值却很高;三个区域不仅地表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与净辐射比值的日变化特征不同,而且感热和潜热通量对能量平衡的贡献也大不相同;尽管三个区域近地层水汽通量与降水的比值比较接近,但近地层水汽通量及其与蒸发皿测得的蒸发量的比值差别却很明显.这些特征不仅表现了区域地表特性对陆面水、热过程特征的影响,也反映了夏季风活动在区域陆面水、热过程中的作用.
- 张强曾剑张立阳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陇东南地区短时强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其降水反演被引量:23
- 2014年
- 利用雷达基数据对比分析了天水、庆阳和兰州3部多普勒雷达等距离水平剖面上同步观测的回波强度差异,并研究了陇东南地区短时强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和反演降水。结果表明,当回波强度>10 dBz时,这3部雷达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区域站和自动站的降水量对比分析可知,造成短时强降水的天气学尺度较小,对雷达回波的统计也映证了这一结论。有75%的强降水尺度<20 km,表明原有的气象站并不能较好的反应局地降水;运用分组估测法、整体和分型Z-I关系法定量估测降水,结果发现分型Z-I关系法可以较好的反映陇东南地区的降水特点,较好的解决了低量值高估和高量值低估的问题,其中雨强在15~20 mm·h-1时反演效果最好。
- 张之贤张强赵庆云孙芸张立阳
-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 陇东南地区中尺度物理量分布特征及其短历时强降水的关系被引量:7
- 2013年
- 探空资料在强降水天气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强天气的出现必然对应某些中尺度物理量的异常。文中通过使用站点降水和探空资料,研究了在强降水和无降水时中尺度物理量分布规律,并且通过确定物理量阈值,计算了在不同不稳定和稳定物理量个数时的命中率、降水概率等。研究发现:相对而言热力稳定度类物理量相关系数最高,表明陇东南地区短时强降水主要是由热力不稳定所引起,发现对流抑制能量(CIN)大于500J/Kg时基本不会发生强降水,大多集中在300J/Kg以下;尝试使用多物理量组合综合预报,随着不稳定物理量个数的增加,降水几率稳步增加,虚假警报率逐渐减小,说明组合多个物理量是提高短时强降水预报准确率的一个有效途径,并且发现随着不稳定物理量个数的增加,将会有更大的产生更强降水的几率。
- 张之贤张强赵庆云张立阳
- 关键词:天气学短历时强降水
- 青藏高原东北边坡冰雹天气的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利用1961—2010年青藏高原东北边坡地区60个台站的冰雹资料,研究青藏高原东北边坡地区冰雹的时空分布及冰雹的年代际演变规律。研究表明:①一般情况下,冰雹出现在每年的4—11月,6月出现频率最高;日变化主要集中在12:00—20:00(北京时间,下同),其中14:00—18:00最盛,并且不同月、不同年代际的日变化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而不同月的峰值时间可以作为冰雹预报的一个参考指标。②冰雹的地理分布从西南向东北递减,西北和东南分布较少,中部地区较多,并且冰雹次数与海拔高度呈显著正相关。③从年代际距平空间分布来看,20世纪80年代高原边缘地区的冰雹次数达到峰值,但近十几年却显著减少,这一特征与气温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表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④从年际变化来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持续增加,90年代开始又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特别是近10 a来减少趋势明显增强。
- 张立阳杨昆张之贤
- 关键词:冰雹天气日变化月变化年代际变化青藏高原
-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陆面能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气候环境的关系被引量:16
- 2014年
-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地处夏季风边缘,分布在气候和生态过渡带,气候环境的空间差异很大,对陆面能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非常显著.然而,由于受该地区陆面过程观测站点较少的局限,对整个黄土高原区域陆面能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的认识十分有限.在对CLM模式模拟的陆面能量平衡分量资料进行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利用CLM模式模拟的近30年黄土高原地区陆面能量平衡分量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30年平均陆面能量平衡分量的空间变化特征以及与最干燥年和最湿润年的差异,研究了陆面能量平衡分量空间分布与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地理因素及降水和气温等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发现,黄土高原地区陆面能量平衡分量空间差异非常显著,地表净辐射和感热通量由南至北增加,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空间最干格点和最湿格点之间的地表感热、潜热和土壤热通量几乎相差1倍左右,地表能量分配由最干格点的感热通量主导转变为最湿格点的感热和潜热平分秋色;年际干湿波动对地表能量平衡分量的影响也相当显著,对感热和潜热通量的改变幅度最大接近30%.而且,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地理因素及温度和降水等气候要素均与陆面能量平衡分量空间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地表净辐射与海拔高度和纬度的关系更密切,感热通量与降水和纬度的关系更密切,而潜热和土壤热通量只与降水的关系比较密切.
- 张强张良黄菁张立阳王文玉沙莎
- 关键词:黄土高原
- 陇东南地区短历时降水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被引量:14
- 2013年
- 本文使用1971—2000年的自动站逐日降水资料和2009—2010年的区域站逐时降水资料,研究了陇东南地区短历时降水的特征及其分布。研究发现4—9月是一年降水的主要时段,占到了80%以上,空间分布上从西北向东南迅速增大,离高原近的地区高低值中心较多,可能是因为高原季风和高原地形的影响更大;随持续时间的增加,峰值呈现出了反位相分布,并且振幅逐渐减弱;短历时降水无论是频数还是对降水的贡献都占了很大比例,有40.3%的降水事件属于短历时降水,甚至有部分测站短历时降水的贡献超过了90%,表明短历时降水是研究地区的一种重要降水形式;在短历时降水量构成中有19.4%的降水由短历时强降水产生,表明短历时强降水是短历时降水的重要组成部分;短历时强降水傍晚达到最大,此外还有一个次峰值是在午夜时分;用新定义的概念计算了研究地区的集中期和集中度分布,发现集中度普遍较大,基本在0.6以上,主要集中在7—8月,进一步印证了"七下八上"的主汛期。
- 张之贤张强赵庆云张立阳
- 关键词:持续时间集中度集中期日变化
- 黄土高原区域气候暖干化对地表能量交换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3年
- 本文将观测试验资料与陆面过程模式模拟资料相结合,对目前4个流行的陆面过程模式的模拟资料进行了验证分析,发现通用陆面模式(CLM)模式的模拟资料在黄土高原地区比较可靠.在此基础上,利用近几十年CLM模式模拟资料和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区域气候和地表能量交换特征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该地区地表能量交换对降水和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讨论了该地区气候变化对地表能量交换特征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近几十年来黄土高原区域气候表现为明显的暖干化趋势,从而引起太阳总辐射、地表反射辐射和地表长波向上辐射的增加及地表长波向下辐射的减小,并由此造成地表净辐射通量减少.与之相对应,不仅地表潜热通量呈减小趋势,而且地表感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也呈减小趋势,但地表热量分量的分配比例基本不变.并且发现,地表感热通量的年变化主要由太阳辐射控制,而潜热通量的年变化则受太阳辐射和降水共同影响;地表热量分量的年际变化均对降水变化响应很敏感,而对温度变化响应不太敏感,气候干旱化对地表能量平衡的影响比气温变暖的影响更突出.
- 张强黄菁张良张立阳
- 关键词:黄土高原
- 论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和干旱灾害风险特征与管理策略被引量:137
- 2014年
- 干旱是全球影响最广泛的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近百年气候显著变暖使干旱灾害及其风险问题更加突出。目前,对干旱和干旱灾害风险的内在规律理解并不全面,对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和干旱灾害风险的表现特征认识也比较模糊。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已有干旱和干旱灾害风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了干旱灾害传递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干旱灾害的本质特征,综合分析了干旱灾害风险关键要素的主要特点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讨论了气候变暖对干旱和干旱灾害风险的影响特点,探讨了干旱灾害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干旱灾害防御的主要措施及干旱灾害风险管理的重点策略。
- 张强韩兰英张立阳王劲松
- 关键词:干旱灾害气候变暖
- 陇中黄土高原自然植被下垫面陆面过程及其参数对降水波动的气候响应被引量:21
- 2013年
- 作为气候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黄土高原地区的陆面物理过程受气候波动影响十分明显.目前,虽然对黄土高原特定气候条件下的陆面物理过程有了一定认识,但对其随气候波动的动态变化规律认识却非常有限.本文利用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观测试验在陇中黄土高原榆中SACOL站5年多的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地区自然植被下垫面陆面水分收支和能量平衡及地表反照率、土壤热传导率和粗糙度长度等陆面过程参数对气候波动的响应规律,发现陇中黄土高原自然植被下垫面的陆面过程特征及其参数对降水的气候波动十分敏感,不仅对降水量波动响应显著,而且与降水性质也密切相关.土壤湿度并不完全随年总降水量波动,而是随有效降水量增加而增大;陆面水分收支和土壤水分收支也随有效降水量波动变化明显;近地层垂直感热平流通量随年总降水量增加而减弱,地表能量不平衡差额却随年总降水量增加而增大.夏半年平均反照率随有效降水量增加而减小,但全年平均地表反照率却受冬季积雪时数影响十分明显,而且随积雪时数增加而增大;土壤热传导率和粗糙度长度均随年有效降水量增加而增加.并且,降水量越小,陆面过程参数对降水波动的响应就越敏感.不过,陆面过程参数基本在荒漠气候平均值和农田气候平均值之间波动,并没有突破气候约束,能够用拟合关系来表示它们对降水因子波动的响应规律,这种动态参数化关系可用来改善以往数值模拟或微气象分析时由于使用非动态陆面过程参数所带来的误差.
- 张强李宏宇张立阳岳平史晋森
- 关键词:陇中黄土高原气候响应
- 定量反演降水及其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面雨量估算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3年
- 雷达-雨量计联合校准降水结合了雷达区域覆盖和雨量计单点精度高的优势,利用雷达进行区域降水量估计是提高雷达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利用在青藏高原东北边坡地区的雷达回波-降水反演关系式,对2012年5月10日的这一地区的一次区域性强降水过程进行反演比较,并利用平均校准法、最优插值法和用卡尔曼滤波确定变分系数的变分-卡尔曼滤波进行空间校准.结果表明:利用最优化法得到的本地降水反演关系式效果要明显优于其他波段或地域的固有关系式,可以有效改变过低估计的状况;变分-卡尔曼滤波由于考虑了雷达区域扫描的优势,校准效果最好,可以细致反映空间降水分布,对降水预报、地质灾害预警等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多仰角多变量的降水关系式,并进一步对反演结果采用有效的数学校正法可能会对空间面雨量估测取得更好的效果.
- 张之贤张强赵庆云张立阳蔡云腾
- 关键词:最优插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