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袁月

作品数:24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工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小说
  • 4篇文学
  • 3篇文学地图
  • 3篇可视化
  • 3篇话语
  • 3篇教学
  • 2篇性别视角
  • 2篇语言
  • 2篇唐宋
  • 2篇文化
  • 2篇文学地理
  • 2篇小说研究
  • 2篇列女
  • 2篇列女传
  • 2篇话语传播
  • 2篇古代小说
  • 2篇故事
  • 2篇汉语
  • 2篇《列女传》
  • 1篇定风波

机构

  • 13篇中国石油大学...
  • 9篇南开大学

作者

  • 22篇张袁月

传媒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太原学院学报...
  • 1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管子学刊
  • 1篇社科纵横
  • 1篇蒲松龄研究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高教论坛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安阳工学院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东南传播
  • 1篇西部学刊
  • 1篇新媒体研究
  • 1篇高教学刊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作为空间视角的文学地图
2023年
文学地图的可视性特征使其常被作为辅助性图示工具,强调文学地图的空间性本质特征才能体现其独特优势。与文学图表、文学图志、文学图像等相比,文学地图是一种空间化的可视视角,擅长处理数据空间关系,揭示文学隐性空间;与文学地域、文学地理相比,文学地图是一种可视化的空间视角,不仅更加直观,而且在涉及动态空间、多重空间信息的研究中优势明显。将文学地图作为空间视角,对文学史的重构、文学地理学的纠弊及文学地图学的建设都有推动意义。
张袁月
关键词:文学地图可视化空间性文学地理
苏轼贬谪期词作的悲剧意识
2011年
"乌台诗案"给苏轼带来了沉重的政治打击,但贬谪生活也成为了他塑造自由人格、实现人生审美化的的契机。苏轼在这期间所作的词中体现出了深重的悲剧意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悲剧意识消解模式,而这与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又是相通的,从而使苏轼词发生了转折性的改变,超越了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具有了超脱的人生境界和深远的宇宙意识。
张袁月
关键词:悲剧意识
互动语言学视角下跨文化语境的话语传播——以《非正式会谈》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跨文化语境的话语传播受多元文化背景、谈话者权力关系、传播活动属性等因素制约。运用互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基于《非正式会谈》的语料,从话语形态表征、话语互动实践、话语权力博弈三个方面展开跨文化语境下的话语分析。研究发现,跨文化语境下的话语传播是以日常交流会话形式呈现的,话轮构成主要以句群或者语篇为主,话轮争夺以合作型故意打断为主,会话秩序较为正式,有间性提问穿插;说话者通过互动修辞手段和建构多重话语展开话语互动实践;跨文化语境中的会话具有“权力博弈-文化认同”的特点。跨文化语境中的冲突难以消除,但是通过调整话语手段可以消弭文化鸿沟。跨文化节目的话语内容应当以意义共享为前提,构建宽容开放的话语互动平台,以理性和尊重破解文明冲突。
陈纪宁张袁月
关键词:跨文化话语分析
国际中文教师全球胜任力培养的内涵、挑战及路径被引量:1
2022年
后方法时代对于语言教师培养的理念和定位,与时下倡导的全球胜任力教育不谋而合,国际中文教师的全球胜任力亟待提升。国际中文教师全球胜任力培养的内涵涉及四个维度,分别是问题意识、批判思维、文化应对和有效参与;其培养理念涉及国际中文教师的知识、实践、创造三个层面。目前,国际中文教师的胜任力培养面临着来自全球胜任力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挑战,要从融入培养目标,增强全球意识;完善培养过程,提升探索能力;拓展实践平台,鼓励教学创新三方面入手培养国际中文教师的胜任力。
张袁月陈纪宁
关键词:后方法时代
论苏轼词中的庄禅思想——以《定风波》为例
2011年
"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政治上虽失意,诗词创作却达到高峰。《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即是苏轼贬谪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可以看作一次心灵的体认,是心灵在精神家园的复归。同时,融入庄子"圣人"、"神人""、至人"的人生境界,以及禅宗"任运自在"的思想,使这首词超越了一般的即景之作,而具有了深沉的哲思。
张袁月
关键词:精神家园庄子
钟无盐故事的流变及文化意蕴
2011年
钟离春是战国时期著名的丑女,又称钟无盐、钟无艳。从主题学的角度来看,无盐故事在不同时代不同文本中的发展演变,已使它不仅仅是一个丑女的故事。通过从情节流变轨迹透析儒家思想,从人物形象演变折射性别视角,从文本形态分布窥探受众心理,可以反映出无盐女故事所包含的多重文化意蕴。
张袁月
关键词:《列女传》性别视角受众心理
论《孽海花》结构安排中的文化反思被引量:1
2011年
《孽海花》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但实际上它的重心不在暴露谴责,而在文化反思。作者特意安排了平行对照的情节结构,通过男女主人公之间、男性群体之间、女性群体之间的多重比照,渐次否定了中国的各个文化群体,最后作者持肯定态度的却只是来自异域的人物,从而凸现了作者对社会转型期国民劣根性的反思。
张袁月
关键词:《孽海花》文化反思
从文学地图路线看唐宋传奇的行旅叙事
2022年
根据小说中人物的行旅路线绘制文学地图后,唐宋传奇呈现出借助路线设置来组织情节与结构的独特行旅叙事方式。唐传奇中的行旅叙事多以两京驿道为路线,并集中在华阴—华山信仰区间,宋传奇则因进京路线的转移而脱离信仰幻设,更倾向于在平淡路途中反映现实。唐宋以后,行旅故事仍大量存在,行旅叙事却因文学中心向江南的移位而产生了新的特征。由此,可从空间维度对古代小说的时代特征、文体流变等作出更深刻的观照。
张袁月
关键词:文学地图唐传奇
晚清吴地小说研究
晚清小说的研究无法回避上海,但仅仅讨论上海亦无法清晰地认识晚清小说的转型过程。如果我们不孤立地看晚清上海,而是将其放入它所在的吴地中动态地分析,那么我们无法忽视晚明出现过的另一个小说中心——苏州,而在晚清,苏州的衰落与上...
张袁月
关键词:晚清现代性转型
论古代小说文学地图元素——空间距离
2022年
文学地图作为文学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近年来渐受关注。目前文学地图研究多着眼于空间区域,对地图元素如地名、距离、路线等较少论及。古代小说的地名与距离往往真实准确,故可利用古代小说的空间距离,揭示文本中隐含的文学与文化信息。古代小说文学地图的空间距离根据标示方式,可分为显性距离与隐性距离,后者尤能发挥文学地图的视觉化优势;根据相对位置,可分为遥远距离与邻近距离,分别有间阻叙事或助推叙事的文学功能;根据形成原因,可分为自然距离与人为距离,两者的交替对情节走向产生影响。小说作者对距离的不同选择,则反映出作者的地理经验及时代地域特征。
张袁月
关键词:古代小说文学地图文学地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