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雪萍

作品数:14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省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指令性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颅内
  • 6篇动脉
  • 6篇动脉狭窄
  • 6篇卒中
  • 6篇颅内动脉
  • 5篇卒中患者
  • 5篇颅内动脉狭窄
  • 4篇血性
  • 4篇缺血
  • 4篇结核
  • 3篇膜炎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脑膜
  • 3篇脑膜炎
  • 3篇结核性
  • 3篇结核性脑膜炎
  • 3篇梗死
  • 2篇动脉内
  • 2篇血管

机构

  • 14篇河北省胸科医...
  • 2篇石家庄市第五...
  • 1篇石家庄市第一...

作者

  • 14篇张雪萍
  • 12篇陈颜强
  • 9篇白洪忠
  • 8篇李雯
  • 5篇张庆
  • 5篇郑立恒
  • 3篇李军霞
  • 2篇王永军
  • 1篇刘志奇
  • 1篇郝志芳
  • 1篇王建玲
  • 1篇李敬
  • 1篇李薇

传媒

  • 4篇河北医药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影响因素。方法将9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分为普通结核性脑膜炎组和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脑脊液指标、影像学分型、抗结核药物方案、激素应用、椎管注药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难治组病程>3个月、院外抗结核药物、弱方案、脑膜强化比例高于普通组,初治强四化比例低于普通组,脑脊液白细胞数高于普通组,脑脊液氯、腺苷脱氨酶水平低于普通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院前抗结核治疗、氯化物<120mmol/L、治疗方案是结核性脑膜炎的影响因素。结论脑脊液低氯是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预测因素,抗结核方案的强弱对结核性脑膜炎预后有很大影响。
陈颜强李军霞张雪萍白洪忠郑立恒李雯
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双盲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接收的11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分成常规治疗组(n=42例)和联合治疗组(n=73例),其中常规治疗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抗痨治疗,而联合治疗组...
陈颜强郑立恒张雪萍李薇李军霞
文献传递
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与短期神经功能改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与短期神经功能改善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对374例急性ICVD患者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按是否颅内动脉狭窄分2组(颅内动脉狭窄组和非狭窄组),前者再分单支动脉狭窄和多支狭窄组,比较各组短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对可能影响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颅内动脉狭窄的ICVD患者234例(62.6%),患者短期神经功能评分差(P=0.015,t=-2.730);发现糖尿病、冠心病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26,P=0.014)、(OR=2.609,P=0.008);冠心病、高三酰甘油(CHO)是颅内动脉多支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4.433,P=0.001),(OR=3.062,P=0.015)。结论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ICVD患者,短期神经功能改善差,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预防ICVD。
陈颜强张雪萍王永军白洪忠张庆李雯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神经功能缺失
缺血性卒中患者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危险因素的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血管危险因素与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按颅内动脉狭窄的部位分两组(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组),对可能影响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在收缩压、吸烟史、饮酒史、卒中史、出院时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短期预后、血肌酐、血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与高血糖(OR=1.135,95%CI:1.003~1.284)、卒中史(OR=1.133,95%CI:1.007—1.276)、短期预后(OR=5.987,95%CI:1.441~24.873)有关,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与吸烟史(OR=0.003,95%CI:0.000~0.376)、血肌酐(OR=0.509,95%CI:0.328~0.790)、高甘油三酯(OR=0.054,95%CI:0.004—0.645)、高LDL—C(OR=0.096,95%CI:0.015~0.608)有关。结论血管性危险因素对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所施加的效应是不同的。
陈颜强张雪萍白洪忠郑立恒张庆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
鞘内注射异烟肼加地塞米松同时等量生理盐水置换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异烟肼加地塞米松同时等量生理盐水置换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方法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鞘内注射异烟肼加地塞米松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等量生理盐水置换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脑脊液中蛋白、葡萄糖、细胞计数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脑脊液氯化物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脊液中蛋白、葡萄糖、细胞计数和氯化物含量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头痛颈强消失、脑脊液压力恢复、发热消失、呕吐消失、昏迷恢复、脑脊液蛋白含量恢复、脑脊液细胞含量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鞘内注射异烟肼加地塞米松同时等量生理盐水置换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明确,临床指标、症状明显改善,在确保治疗安全的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为早期康复提供了保障。
白洪忠韩玮欣张雪萍李敬李雯
关键词:异烟肼地塞米松生理盐水
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7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颅内动脉狭窄组和无颅内动脉狭窄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危险因素及短期神经功能改善等情况。结果 174例患者中合并颅内动脉狭窄118例(67.8%),平均年龄(63.89±11.17)岁,合并高血压病120例(68.9%),冠心病62例(35.6%),高脂血症98例(56.3%)。冠心病、糖尿病是颅内动脉狭窄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无颅内动脉狭窄组的患者血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高、短期神经功能改善好。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比率高,颅内动脉狭窄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多合并冠心病、糖尿病,无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血HDL高,短期神经功能改善好。
陈颜强张雪萍李雯张庆郑立恒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
MRI与脑脊液检查在颅内结核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评价MRI和脑脊液检查在颅内结核诊断作用,探讨颅内结核诊断难点,明确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颅内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MRI和脑脊液检查结果。结果 MRI结果显示,单纯脑实质异常32例,脑实质和脑膜同时异常28例;单纯脑实质结核患者中,典型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改变4例,不典型脑脊液改变7例,单纯颅压增高4例。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脑脊液改良抗酸染色发现结核菌12例,脑脊液结核菌培养阳性31例,颅内高压27例,脑脊液常规细胞数升高49例,脑脊液蛋白升高35例,脑脊液糖降低39例,氯化物降低42例,腺苷脱氨酶升高39例。71例颅内结核患者,MRI阳性60例(84.5%),脑脊液检测阳性54例(76.0%),2种方法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值=-0.232,提示2种方法的一致性并不好,各具优势。结论头颅MRI和脑脊液检查在颅内结核诊断中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有优势,临床疑似颅内结核病例,脑脊液细菌学检查阴性时,应进行头颅磁共振平扫+强化联合脑脊液细胞学及生化检查,以提高颅内结核的检出率。
李雯陈颜强张雪萍白洪忠
关键词:颅内结核磁共振成像脑脊液检查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颅内动脉狭窄与短期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ommon 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CA-IMT)与颅内动脉狭窄及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37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头颅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就诊时和住院14d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析CCA-IMT与颅内动脉狭窄及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CCA-IMT≥1.13mm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颅内多支动脉狭窄的比率高(P<0.05);年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与CCA-IMT增厚有关(P>0.05);住院14d后,CCA-IMT<1.13mm组患者的NIHSS低于CCA-IMT≥1.13mm组患者(P<0.01)。结论 CCA-IMT增厚和颅内动脉狭窄关系密切,积极控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差。
陈颜强张雪萍张庆白洪忠王永军李雯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颅内动脉狭窄预后
早期综合护理对重症脑梗死合并应激性溃疡的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对重症脑梗死合并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方法 144例重症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干预组75例和对照组69例,早期干预组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包括高危患者识别、消除诱因、早期肠内营养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的胃液及粪便的隐血情况监测,并对患者的短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早期干预组与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8.0%和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干预组患者短期神经功能改善明显(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能降低危重脑梗死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能促进患者短期神经功能改善。
张雪萍陈颜强白洪忠王建玲孟艺哲郝志芳
关键词:应激性溃疡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ommon carotid artery intima media thickness,CCA-IMT)和斑块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374例ICVD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根据结果分为颈动脉正常组、CCA-IMT增厚组、颈动脉斑块组,并对所有患者行颅内血管结构检查,将患者分为颅内动脉正常组、粥样硬化组,后者再分为轻度动脉粥样硬化组、单支动脉狭窄组、多支动脉狭窄组,分析CCA-IMT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CCA-IMT增厚组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比率高,颈动脉斑块组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狭窄、多支动脉狭窄的比率高,年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与CCA-IMT增厚有关。结论 CCA-IMT增厚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有关,颈动脉斑块与颅内动脉狭窄关系密切,应积极控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预防CCA-IMT增厚。
白洪忠张雪萍李雯张庆陈颜强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颈动脉狭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