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青川

作品数:273 被引量:41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9篇期刊文章
  • 104篇专利
  • 4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4篇理学
  • 33篇机械工程
  • 30篇电子电信
  • 28篇一般工业技术
  • 2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8篇金属学及工艺
  • 8篇医药卫生
  • 4篇化学工程
  • 3篇生物学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0篇红外
  • 61篇光学
  • 47篇光学读出
  • 41篇传感
  • 38篇红外成像
  • 35篇微悬臂梁
  • 35篇合金
  • 32篇非制冷
  • 31篇非制冷红外
  • 28篇非制冷红外成...
  • 26篇面阵
  • 26篇焦平面
  • 25篇焦平面阵列
  • 25篇感器
  • 25篇传感器
  • 24篇动态应变时效
  • 24篇应变时效
  • 24篇时效
  • 21篇图像
  • 16篇散斑

机构

  • 263篇中国科学技术...
  • 32篇中国科学院微...
  • 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上海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北京空间飞行...
  • 2篇中国空气动力...
  • 2篇中国科学院金...
  • 2篇国家纳米科学...
  • 2篇南京中迅微传...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北京强度环境...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安徽江淮汽车...

作者

  • 273篇张青川
  • 142篇伍小平
  • 57篇程腾
  • 52篇陈大鹏
  • 36篇吴尚犬
  • 18篇潘亮
  • 18篇段志辉
  • 18篇李凯
  • 18篇高杰
  • 17篇董凤良
  • 17篇符师桦
  • 16篇史海涛
  • 16篇苏勇
  • 14篇曹鹏涛
  • 13篇刘红
  • 13篇江慧丰
  • 12篇焦斌斌
  • 12篇刘颢文
  • 11篇张志刚
  • 11篇郭哲颖

传媒

  • 44篇实验力学
  • 21篇物理学报
  • 9篇金属学报
  • 6篇光学学报
  • 4篇分析化学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红外与毫米波...
  • 4篇第十一届全国...
  • 3篇红外与激光工...
  • 3篇力学学报
  • 3篇科技开发动态
  • 2篇医用生物力学
  • 2篇电子工业专用...
  • 2篇中国力学大会...
  • 2篇安徽省装备制...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Journa...
  • 1篇光子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12篇2020
  • 7篇2019
  • 12篇2018
  • 15篇2017
  • 14篇2016
  • 15篇2015
  • 15篇2014
  • 16篇2013
  • 12篇2012
  • 8篇2011
  • 9篇2010
  • 23篇2009
  • 15篇2008
  • 27篇2007
  • 20篇2006
  • 19篇2005
2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微波技术实现纳米精度微光学对准和实时粘合(英文)
2007年
本文讨论纳米精确度光学对准技术,以用于采用热固化树脂的微光学包装。为了达到一个快速固化过程,直接将微波能量作用于需要进行光学粘合的地方。然而常规微波加热技术,依赖于树脂和元件之间的高质量比。为了改进微光学包装中微量粘合剂的热吸收率,我们先将接合面抛光,再镀上金属薄层。这样一来,微波能量将被镀层快速吸收。为防止接合面过热,采用一个红外(IR)温度传感器,以监测粘合剂的温度。根据温度的高低,一个自动化的系统则可以调整微波的功率输出,以便达到相对恒定的固化温度。在快速固化过程中,预先调准好的微光系统,如光纤耦合器,将由于加热的不均匀性而不可避免地遭受干扰。为补偿这个副效应,开发了一个实时光学对准监控和反馈系统。以包装光纤耦合器为例,该系统可实时监测当粘合剂由微波固化时器件的插入损失(IL)。我们采用的一种三维压电变换装置(PZT)可达到x-、y-和z-方向的的对准。该PZT的10nm调节精度可监测出0 .004 dB的IL敏感性。与常规的固化烤箱比较,该系统的微光学包装效率可提高150倍。由于采用实时监控和反馈系统,批量生产中产品的合格率也将大大改善。
汪柳生尤辛基张青川何世平
关键词:微波加热实时监控
光学读出热型红外图像传感器
本发明是一种光学读出热型红外图像传感器,包括固定在支撑梁上的微梁单元,微梁单元中包含热变形机构和红外吸收板,热变形机构形成折转式分布;其特征在于:热变形机构为两层,由上层和下层连续回折构成;上层的初级与红外吸收板连接、下...
张青川陈大鹏伍小平
文献传递
无基底焦平面阵列的红外成像性能分析
基于提出的光学读出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先后制作了不同单元尺寸的单层膜无基底焦平面阵列(FPA),获得了室温物体的热图像。分析发现,当FPA的单元尺寸从200μm逐渐减小到60μm时,基于恒温基底模型的理论响应与实验结果的...
程腾张青川陈大鹏伍小平史海涛高杰
关键词:光学读出非制冷红外成像FPA
文献传递
抗体片段修饰的微梁制备方法和基于抗体片段修饰的微梁免疫传感检测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体片段修饰的微悬臂梁,其镀金表面上固定有抗体Fab片段,通过减少抗体上抗原分子结合位点以外其它部分的质量和体积,来提高抗原结合位点在微梁表面的有效修饰密度,以及分子间反应作用力传递到微梁上的效率,达到提...
张青川吴尚犬伍小平
文献传递
中国科大光力学工作进展被引量:2
2007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力学实验室近年从事实验力学方法在红外成像、金属物理学以及生化传感等交叉领域的研究,为实验力学带来了新的研究内容,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开辟出独特的途径。本文拟对该小组近年来取得的研究进展作一个概述:1)提出微梁阵列FPA变形的高灵敏光学检测法,设计制作出相应的FPA,实现了新概念光学读出红外成像,热成像指标处于国际领先;2)提出用动态散斑研究合金材料锯齿形屈服剪切带,建立了溶质原子与位错交互作用的动态应变时效模型,再现出锯齿形加载曲线和带反复传播的轨迹;3)提出用微梁传感研究大分子/蛋白质构象折叠,检测到构象转变过程中分子间力的相互作用信息和折叠动力学过程,为研究大分子折叠机理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张青川
关键词:散斑动态应变时效
Al-Cu合金中PLC效应时域和空域行为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6
2005年
在不同拉伸应变速率下,得到了Al-Cu合金中PLC(Portevin-Le chatelier)效应在时域上的三类“锯齿形”应力-时间曲线,比较并研究了三种曲线的异同及其产生的定性解释.与之相对应,观察并分析了PLC效应空域上三种类型PLC 变形带的空间传播特性.针对3 mm厚的试件,探讨了在不同拉伸应变率下,类型A和B的PLC变形带的传播速率随变形过程的演化;得到了在相同应变下,变形带的传播速率和加载应变速率之间的幂律关系.同时,还将时域上的“锯齿形”应力一时间曲线与空域上的带的传播位置-时间曲线相对应,得到了PLC效应发生时宏观上时域和空域之间的关系.另外,还讨论了试件厚度对PLC变形带的空间相关性的影响.
江慧丰张青川蒋震宇伍小平
关键词:AL-CU合金动态应变时效塑性失稳
用于印制线路板的三维形貌测量及缺陷检测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印制线路板的三维形貌测量及缺陷检测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两个线阵相机的成像模型参数进行标定;步骤2、利用两个线阵相机同步拍摄印制线路板的表面,获取印制线路板表面待检测区域的一维数字散斑图像...
张青川郜泽仁苏勇
文献传递
微悬臂梁生化传感系统的性能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在基于光杠杆原理检测微悬臂梁变形的生化传感实验系统中,液体折射率的变化会导致PSD上光斑的位移,从而影响系统的检测信号。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在不同检测光束的入射角度、微梁的放置角度等参数条件下,液体折射率的变化对系统检测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传统的光路下,液体折射率改变10-3引起的光斑位移与一般的生化反应引起的位移相当,即液体折射率的改变严重影响系统的检测信号。通过理论分析还发现在适合的参数配置下,可以忽略折射率变化对系统检测信号的影响。同时,参数的改变不影响系统的检测灵敏度。理论分析的结果得到了实验验证。
黄渊陈雁云刘红李凯张青川伍小平
关键词:微悬臂梁折射率
Al-2.5wt%Mg合金中锯齿形屈服现象的TEM观察
<正>多种合金材料在一定的温度和应变率下拉伸时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塑性失稳现象,其表现为时域上的锯齿形应力流动和空域上的应变局域化,这种现象也被称为Portevin-Le Chatelier(PLC)效应。一般认为,锯齿形屈...
曹鹏涛张青川符师桦胡琦高云熊少敏肖锐
关键词:透射电镜位错析出相
文献传递
便携式电子产品及其微颗粒物传感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电子产品及其微颗粒物传感装置,微颗粒物传感装置包括本体部件(1)及设置于所述本体部件(1)的气流通道内,用于检测微粒含量的检测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内的微型风轮(2)及驱动所述微型风轮(2)...
张青川薛伟伟
文献传递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