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
- 作品数:8 被引量:186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IPA分析的重庆市入境旅游市场开发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随着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旅游市场竞争的激烈化,重庆对入境旅游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并重点开发对于重庆入境旅游市场的未来发展非常关键。通过引入RCA测度指数对重庆在各个主要入境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行分析,然后利用重要性———业绩分析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了重庆在各个入境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与该市场在中国入境旅游市场上的重要性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入境旅游开发策略。
- 梁俭张骞
- 关键词: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竞争力
- 近20年平顶山市生态用地及其生态系统服务演变被引量:5
- 2018年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改变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核算是区域生态规划、生态资产管理以及生态补偿的重要依据。基于RS、GIS技术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当量评估方法,对平顶山市1995—2015年间3个时段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及比较分析,研究表明:研究期内,平顶山市生态用地发生"林地水域增加,农田草地减少"的结构变化特点。研究期末平顶山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长态势,20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一共增加129.05亿元。就生态系统服务类别而言,平顶山市调节服务与文化服务分别增长2.53%和0.22%,支持服务和供给服务分别下降1.35%和1.42%。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来看,平顶山市水文调节功能价值增长最多,20年间一共增长70.70亿元,而食物生产功能价值下降了10.53亿元。森林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覆被增长是平顶山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长的主要因素,农田生态系统的减少是食物生产、原料供给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以为平顶山市生态用地布局以及生态系统服务演变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为未来平顶山市生态资产管理、生态规划以及生态补偿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方法。
- 张骞张骞高成全王金柱王金柱张宁
- 关键词:生态用地生态系统服务
- 山地城市格局对餐饮业区位选择影响的空间异质性被引量:51
- 2019年
- 城市格局对产业布局有深刻影响,山地城市尤甚。餐饮业是城市商业的重要'引流业态',其布局与城市居住、交通、公共服务等空间功能密切相关,山地城市格局对餐饮业布局影响的空间异质性尤为明显和特殊。以典型山地城市重庆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源兴趣点(POI)数据,运用核密度、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等空间分析工具,探究山地城市格局对餐饮业区位选择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①重庆主城区餐饮业空间布局形态呈凝聚多中心特征,形成'一主两副四次级'的多中心空间结构,是重庆主城区'多中心,组团式'城市格局的缩影。②餐饮业发育成熟度与山地城市扩展时序密切相关,且空间分布方向与城市扩展方向一致。③同一类城市空间因子对不同城市组团的餐饮业分布具有不同甚至相反的影响力,相较圈层式单中心城市空间因子作用模式的空间异质性更为显著,其本质原因在于山水自然分割和城市扩展的特殊性导致的中心组团和外围组团资源要素配置不均。④不同城市空间因子对餐饮业布局的作用力也具有空间异质性,城市居住、商业、交通、公共服务、休闲空间等5类因子在不同区域对餐饮业区位选择均有不同程度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城市商业空间因子对餐饮业区位选择影响最大。
- 涂建军唐思琪张骞张骞罗运超
- 关键词:山地城市空间异质性
- 1988—2013年重庆市主城九区生态用地空间结构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被引量:96
- 2017年
- 在当前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理解和把握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原因及规律的最有效手段是对其生态用地结构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准确的评估。采用RS、GIS技术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方法,对重庆市主城九区1988、1996、2004、2013年4个时段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88—2013年间,重庆市主城九区城市化水平经历了加速阶段、减速阶段及饱和阶段,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影响显著;重庆市主城九区生态用地主要为城市提供了食物生产、提供原材料、废物处理、土壤形成与保护、气候调节、气体调节、生物多样性以及水源涵养等生态系统服务,在结构变化上呈现出"二减三增"的结构变化特点;25年间重庆市主城九区共减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60.60×10~6元,整体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农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最大,共减少24.50%;在空间分布上,随着城市建设用地向"南—北—西"方向扩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中梁山与铜锣山之间的区域减少最为严重,整个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农地的大量减少以及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所带来的生态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重庆市主城九区生态用地空间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在城市化率达到饱和阶段后应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长,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加大农地的保护力度以及对林地、水体、草地的维护,维持整个区域的生态平衡。研究可为科学合理布局和保护城市生态用地提供信息资料和决策参考。
- 张骞高明杨乐陈成龙孙宇王金柱
- 关键词:城市化生态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 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研究:以重庆秀山县为例被引量:3
- 2009年
- 通过对地处武陵山区的重庆市秀山县近年来土地利用情况及其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国家和地方政策与秀山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显著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秀山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 张骞陈晓军
- 关键词:土地利用经济发展
- 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本文通过统计数据计算,以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探讨重庆市各区县的经济水平差异性,并对重庆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区域类型划分,以期对重庆市经济全面发展提供借鉴。
- 彭涛张骞
- 关键词:聚类分析
- “川渝陕”西三角劳动力类比分析
- 2011年
- 劳动力是经济活动区位、尤其是生产活动区位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西三角是一个跨川、渝、陕三地的复合型经济区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经济核心区。本文将ARCGIS技术应用到劳动力要素分析中,以期为图件制作、综合评价提供快捷、精确的方法,对西三角都市圈的劳动力要素整体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将西三角劳动力要素状况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劳动力要素状况进行对比,以全面衡量西三角劳动力状况,从而更好地促进该区域的劳动力合理配置及发展。
- 张骞凃建军杨乐李相峰
- 关键词:西三角劳动力ARCGIS
-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城市经济联系空间格局演化被引量:28
- 2019年
- 以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截取1984、1995、2006和2016年等4个时间节点,按照点(城市潜能)—线(经济联系轴线)—网络(经济联系网络)的分析框架,借助城市潜能模型、经济辐射场强模型、变异系数模型和线性加权平均方向模型等测算城市经济联系的强度、差异、形态、层级和方向,刻画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城市经济联系时空格局的演化历程:①我国城市潜能在"递进演化"的同时,其地域分异特征愈加明显且差距不断扩大,高潜能城市始终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城市潜能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顽健性"。②城市经济联系主轴线的"跨省"特征日益凸显,且从1995年开始逐渐突破省域界线,呈现出以重点城市为中心的"簇状"延伸形态,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等级城市的经济垂直关联体系。③我国城市间经济联系网络密度不断加大,复杂性逐渐增强,且经济联系日益突破距离限制,跨省经济联系规模和联系网络密集度日益增大;城市间经济联系网络在2006年开始由省域经济逐渐向城市群经济转变,2016年城市群经济特征愈加明显。④城市间经济联系方向具有明显的"向心性"特征,在空间上以直辖市或省会城市等重点城市为核心呈"汇聚"态势,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空间格局。未来,应有序引导和调整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层级、方向,优化完善城市经济联系网络与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构筑梯次良好、互通密切的城市经济联系空间格局。
- 涂建军罗运超张骞唐思琪吴越
- 关键词:城市经济城市群经济联系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