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成广

作品数:39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文学
  • 13篇文化科学
  • 5篇哲学宗教
  • 3篇艺术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东欧新马克思...
  • 7篇新马克思主义
  • 6篇文学
  • 6篇高校
  • 5篇文化
  • 4篇文论
  • 4篇民族
  • 4篇民族高校
  • 3篇艺术
  • 3篇美学
  • 3篇班级
  • 3篇班级建设
  • 2篇大学生
  • 2篇代言
  • 2篇叙事
  • 2篇审美
  • 2篇文本
  • 2篇文化危机
  • 2篇文化现代性
  • 2篇文学文本

机构

  • 35篇西南民族大学
  • 6篇四川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37篇彭成广
  • 2篇迟艺汇
  • 1篇孙纪文

传媒

  • 6篇学术交流
  • 2篇青海社会科学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时代文学(下...
  • 2篇马克思主义美...
  • 2篇中外文化与文...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国外文学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当代文坛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柳州师专学报
  • 1篇南方论刊
  • 1篇四川教育学院...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2
  • 5篇2010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六届青年论坛暨“学术话语新变:学术史、思想史与文学制度”学术研讨会述评
2018年
2017年10月21—22日,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六届青年论坛暨“学术话语新变:学术史、思想史与文学制度”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来自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彭成广
关键词:中国文艺理论文学制度学术话语青年论坛学术史思想史
关于加强民族高校班级建设的若干思考
班级建设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单元,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发扬服务奉献等优良品质的重要平台,加强民族高校班级建设,必须尊重差异,注重个性,提高认识,增强交流,密切关注,合理引导,加强动员,促进成长,...
彭成广迟艺汇
关键词:高等教育班级建设少数民族
文献传递
美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探索被引量:4
2019年
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契合性,这既体现二者共有的思想理论来源上,也体现在以人的内在发展为根本目的中。新时代以来,国家进一步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依然普遍存在教育方式教条、枯燥和单向、被动等不足,需进一步加强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度研究,发挥美育活动所具有的主体性意识、参与式体验、具象性思维和非功利性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性和有效性。
彭成广
关键词:美育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论赫勒现代性批判视域中的想象制度和文化与文明的运动轨迹被引量:3
2017年
赫勒从现代性的结构根源出发,确立了现代性的两种想象制度,即历史想象和技术想象。正是在这两种想象的双重制衡下,文化在现代性的场域中得以延续。同时,技术文明与道德文明、理性合理性与智力合理性共同构成了现代性的内在结构张力。这些概念相互对立、依存、包含和转化,共同构成了现代性的钟摆运动。如果任其发展到一个极端,将导致现代性的毁灭,这也是现代性的危机。现代性的钟摆运动构成了现代文化与文明的运动轨迹。综上,可以看出赫勒对现代性肯定与批判反思的双重立场,透视出现代性的矛盾性、悖论性特征。赫勒的思想有利于促进我们对现代文化艺术多元存在样态的深刻理解,并有利于丰富我们对现代性的认识。
彭成广
关键词:赫勒现代性批判文化文明
现代性危机的表征:“家园”意味的时空转向与衰落被引量:4
2017年
"家园"是人类存在的重要条件,是个体鲜活具体的实在感知,它既包含时间与空间等物质元素,更指涉记忆与未来等意义领域。"家园"意味的时空转向与衰落是现代社会重组的必然结果,与追求技术、理性、高效和经济等现代性主导精神紧密相关,是现代性危机的重要表征。在现代社会,"家园"封闭稳定的"空间性"正在消解,流动同一的"现代时间"特征愈加明显,家园体验的"熟悉感"也正在消失。"无家可归"导致现代人内心极度失衡而焦虑恐慌,是亟待解决的现代难题,渴望归家是人的本质诉求。美与艺术所蕴含的独特超越性和相对恒定性,构成了人对价值探询与意义追问的另一寓所,可视为"无家可归"的现代人的必要平衡补偿和重要精神家园。
彭成广
关键词:家园现代性危机衰落
中国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基本主题述评被引量:3
2016年
中国对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研究,大致可分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现代性与文化、审美的复杂关系研究,伦理道德的美学内涵与激进需要美学研究,美的本体论范畴与跨学科主题研究及艺术门类美学研究等基本主题。可以看出,中国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已经从原先捎带式、提及式的研究转向自觉的、独立的主题研究,并构成了中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和基本框架之一。但是,依然存在着研究主体力量单薄、研究对象狭窄、研究方法和路径尚需进一步丰富与多元化、缺乏全球性与本土性的比较融合思维等问题。
彭成广
关键词:审美现代性实践哲学符号美学
向度、限度与可能——阐释的发展逻辑和“公共阐释”的建构空间
2019年
阐释的最初出发点是传达、理解。但经过西方文论几次重大转向之后,阐释从原先追求意义的唯一有效性转向了承认意义的多元性和含混性,最终甚至瓦解了追寻意义之行为的意义,否定意义本身的存在。针对以反理性、反基础、反逻各斯中心主义为总基调的西方主流阐释学,张江的"公共阐释"从阐释的本质目的、具体路径及条件约束,即阐释的’向度、可能与限度出发,为我们提供了具有范式意义的讨论文本,实现了阐释行为的私人性和公共性、阐释"起源"与"效准"、个体阐释与公共约束、澄明性与必要性、构建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当然,西方阐释学作为"公共阐释"的批判对象,应对其理论资源进行具体、丰富的辨识;张江试图建构当代中国"公共阐释"理论的目标也是一项远未完成的计划,亟待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
彭成广
关键词:范式建构性
“三位一体”的批判路径与文化危机反思旨归——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莫拉夫斯基的“后美学”批判
2023年
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潮中,“后美学”既是分析具体艺术潮流和透视艺术行为实践的重要表现,又是展示艺术与人文观念在社会文化内在结构间复杂勾连的美学棱镜。波兰美学家莫拉夫斯基在重新审定“美学”概念的基础上,把美学根基置于具体的艺术批评实践中,且最终合流成共同表征“文化危机”的艺术、美学与文化“三位一体”批判;他对以利奥塔和詹克斯为代表的两种“后美学”声音进行批判性阐释,既看到了利奥塔表面肯定后现代美学立场但实质对“美学”本身的否定姿态,又认为詹克斯以人文主义回归的方式使后现代主义人性化,最终却归于无效。这体现出他对后现代主义及其后美学自身悖论性结构的认识;他通过对后现代主义艺术所蕴含的美学“解构价值”的批判性指认、对后现代主义美学形态歧义性的归纳描述,展现出对后现代艺术及其美学困境的忧虑反思。
彭成广
关键词: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危机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以卢卡奇为考察中心被引量:1
2018年
中国对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经实现了从依附走向独立,从提及走向整体,从译介、评述走向深层具体的过程。人道主义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底色,对此,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奠基人卢卡奇有丰富而深刻的阐述。通过梳理中国学术界对卢卡奇人道主义文论的研究和接受历程,可以彰显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及其文论思想的当代价值和影响,进而为中国新时期文论发展提供一定的参照借鉴。
彭成广
关键词: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卢卡奇
伴随文本:文学文本生发与接受的机理符码被引量:1
2016年
任何符号文本都不可能脱离伴随文本而独立存在,对伴随文本的创造性运用是此文本生发的基础,并以此构成了此文本的重要内容;同样,对此文本的解读,也离不开对其伴随文本的解读,解读伴随文本是解读此文本的主要途径和内容。文学文本作为符号文本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伴随文本是文学文本生发与接受的机理符码,对其伴随文本解读,有利于解释文学文本的生发场域、传播机制和符号表意及读者接受过程,进而为文学文本的生成和接受进程提供更丰富的解读可能。
彭成广
关键词:文学文本生发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