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磊
- 作品数:32 被引量:35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世界主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上)被引量:9
- 2005年
- 为研究制订“十一五”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并资助了国家“十一五”高技术产业规划重大研究课题,我刊将陆续刊登部分研究成果,供参考。
- 彭磊谈世中
- 关键词:国家发展改革委世界主要国家
- 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理论的发展
- 服务现象是伴随人类历史实践而产生的,是指个人或社会组织为消费者百接或凭俏某种工具、设备、媒介等所做的工作或进行的活动,表现为不可感知、不可分割、不可储存、品质不一致、所有权不可转让的特性。正是这种区别于商品的独特特征导致...
- 裴长洪彭磊
- 文献传递
- 中国流通领域改革开放回顾被引量:14
- 2008年
- 中国流通领域的改革开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流通领域长期存在高度集中而又封闭分割的特征,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内贸与外贸相互隔绝,存在两个管理体制和两种政策环境。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流通领域的体制环境已经面貌一新,开放型现代流通体制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与WTO接轨的商务管理体制已见雏形,商贸服务业的产业延伸促进了体制创新。改革的主要经验是,以对外开放为先导,以开放促改革;遵循先易后难、边破边立、逐步完善的渐进路径;突破传统商品流通领域框架,建立了容纳更多服务业的新商务体制。改革经验的经济学含义是,选择出口导向的开放战略作为改革突破口具有必然性;商品与服务流通的市场结构与人力资本存在内在联系;扩大非物质产品流通是体制创新的重要基础。
- 裴长洪彭磊
- 关键词:内外贸一体化
- 世界主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下)被引量:3
- 2005年
- 彭磊谈世中
- 关键词:世界主要国家政府采购政策高技术产业《政府采购协议》本国产业
- 贸易结构优化三阶段论及我国所处阶段的实证检验被引量:45
- 2004年
- 贸易商品结构优化包涵静态贸易结构优化理论和动态贸易结构优化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就是对三个基本问题:国际贸易的动因、国际贸易的结构和国际贸易的利益作出合理的解释。其中,贸易动因是决定其它两个问题最为根本的因素。利用Balassa提出的“显性比较优势”作为检验指标,对我国现有贸易动力进行实证检验,得出我国贸易结构正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结论。
- 彭磊
- 关键词:显性比较优势
- 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商贸服务业发展机遇被引量:1
- 2010年
- 由于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的二元特征,我国城市化进程表现出区别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特点。从广义来看,我国城市化进程包含大城市及特大城市、地级中小城市和县城、乡镇一级小城镇三个层次。
- 彭磊
-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商贸服务业土地制度户籍制度
- 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战略的经验与教训
- 2006年
- 一、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的演变
二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争取经济独立,赶超发达国家,大力推行“工业化发展战略”。其核心是集中国家人力、物力,财力发展工业。巴西、墨西哥,南非、埃及、印度等更是大力发展重化工业。这使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也出现了不少值得关注的新问题。(1)忽视农业和粮食生产.导致农业生产长期停滞,粮食问题严重。尤其是政府采取剥夺农业的方式为工业化积聚资金.使农业不断萎缩。
- 谈世中彭磊
- 关键词:农业生产经济独立重化工业
- 当前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被引量:1
- 2009年
-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除了采取经济刺激措施外,还应通过深化改革寻求生机。当前,开放型经济领域应围绕加工贸易产品内销、解决贸易融资、跨境交易人民币结算、外汇储备管理多元化等四个重大问题继续推进体制和管理机制改革。
- 裴长洪彭磊
-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国际金融危机贸易融资管理多元化经济刺激
- “两税合一”是创造吸收外资优势的新起点被引量:5
- 2008年
-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企业所得税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1994年颁布的适用于内资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与1991年实施的应用于外资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将完成其历史使命,标志着我国利用外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既是对我国继续利用外资的新挑战,也是我国创造吸收外资优势的新实践和新起点。
- 裴长洪彭磊
-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吸收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利用外资全国人大
-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经验与理论分析——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种总结被引量:72
- 2011年
-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中国各级政府和外贸企业不仅创造了新的实践,而且实现了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到"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认识飞跃。中国的经验说明,某些经济学的认识工具,如"价格的贸易条件"和"微笑曲线"等理论,对解读中国的对外贸易都存在局限性。从总结中国自身的经验出发,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经济学涵义应当定义为:转变外贸的国民收益方式和格局;转变外贸的竞争方式;转变外贸的市场开拓方式;转变外贸的资源利用方式。从这些经济学涵义中,可以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并易于操作的考核指标体系。
- 裴长洪彭磊郑文
- 关键词:贸易条件国际金融危机外贸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