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稚薇 作品数:11 被引量:43 H指数:3 供职机构: 柳州市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 2021年 青光眼是一种以影响人的视力为主要特征的眼底病。该病是造成患者发生不可逆盲的主要原因。青光眼的发生与患者眼压水平的升高有关。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血管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检查快捷等优势。OCTA技术能够让患者视网膜的脉络更加可视化,可帮助临床医生全面了解其视网膜血管内血流的基本状况,进而有效地判断其发生视神经损伤的程度。本研究主要是探讨应用OCTA技术进行眼底病检查时成像的特点及其在诊断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 彭稚薇关键词:青光眼 视网膜 以Eales病为首发的抗-HIV可疑阳性患者2例 2009年 Eales病又称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一种累及视网膜静脉的炎性疾病,引发反复的视网膜玻璃体出血,继发新生血管、无灌注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本人在近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了2例以Eales病为首发的抗-HIV可疑阳性患者,报告如下: 彭稚薇关键词: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艾滋病病毒抗体 干眼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5 2021年 干眼属于多诱因疾病,一般和泪液、眼表存在较大关联,以视力模糊、眼部不适以及泪膜不稳定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干眼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由于初始病因较多,很容易引起眼表面病理与生理方面的变化。虽然干眼临床表现有所不同,但在生理与病理方面的变化存在共通规律。而炎性反应则是主要的发病机制,同样也包括性激素与细胞凋亡机制。临床治疗中,一般选择泪液替代品亦或是润滑眼药水,但最佳治疗方案并非仅改善临床症状,而是要根据具体病因实施治疗。基于此,文章将干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其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希望有所帮助。 沈念 彭稚薇 李舒凝 吴晓念 刘卓关键词:干眼 发病机制 OCTA技术在白内障术后黄斑微循环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1年 本文探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在白内障术后黄斑微循环变化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我院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根据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为不良组与良好组。手术前后均行OCTA检查,良好组术后1个月黄斑区全层和内层平均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周边DCP高于术前,黄斑FAZ面积小于术前,不良组术前、术后1个月黄斑区全层、内层平均视网膜厚度低于良好组,黄斑FAZ面积大于良好组,术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周边DCP低于良好组(P<0.05);术前黄斑区全层、内层平均视网膜厚度与BCVA呈正相关,黄斑FAZ面积与BCVA呈负相关,术前、术后1个月黄斑区全层和内层平均视网膜厚度、黄斑FAZ面积,以及术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周边DCP与术后视力恢复不良显著相关(P<0.05)。提示OCTA所测黄斑微循环参数对白内障患者术后BCVA具有良好评估作用。 彭稚薇 徐飞 秦贤杰关键词:白内障 最佳矫正视力 亲水角膜接触镜治疗眼前段术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疗效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高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眼前段术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回顾2011-01/2013-06我院行眼前段术后出现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28例28眼。采取常规治疗2wk后角膜上皮持续不愈,予高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至角膜上皮完全愈合后摘镜,同一软镜持续佩戴不超过3wk,否则需更换新镜。随诊观察6mo,主要观察指标: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情况及眼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其中治愈21眼(75.00%),显效5眼(17.86%),有效2眼(7.14%),无无效病例,总有效率100.00%。25例(89.29%)眼部不适症状在2d内基本缓解,3例(10.71%)眼部不适症状在1wk内缓解;6例(21.43%)在佩戴3wk内上皮愈合,13例(46.43%)在佩戴6wk内愈合,7例(25.00%)在佩戴9wk内修复,2例(7.14%)佩戴超过12wk,角膜上皮较前修复。均无继发感染迹象。观察6mo无明显复发迹象。结论:高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能明显促进眼前段术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修复,同时迅速有效缓解各种伴随的眼部刺激症状。 彭稚薇关键词: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 双氯芬酸钠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联合人工泪液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224例(448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双氯芬酸钠及人工泪液联合组)和对照组(人工泪液单独应用组),每组112例(224眼)。所有药物的用法均为4次/天点眼,每次1滴,实验疗程为20d。分别观察及记录用药前、用药后3d、7d、14d和20d的各项指标,包括症状、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比较2组疗效。结果双氯芬酸钠联合人工泪液使用和单纯使用人工泪液比较,在用药早期,患者的症状和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用药14d后,联合使用较单纯使用患者眼部的自觉症状、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等改善明显,但是Schirmer I tes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氯芬酸钠联合人工泪液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人工泪液治疗,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功能质量的提高,具有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彭稚薇 张淑莉 武永红 张琪 李素芬关键词:双氯芬酸钠滴眼液 白内障术后 干眼症 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应答反应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应答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择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患者76例(76眼),根据术后雷珠单抗注射治疗效果将其分为疗效较好组[40例(40眼)]和疗效较差组[36例(36眼)]。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眼别、慢性疾病史、治疗前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结果[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MCT)、黄斑中心凹厚度(MFT)、视网膜平均厚度、视网膜容积、黄斑区血流密度、灌注密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应答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及治疗前logMAR视力、MCT、MFT、视网膜平均厚度、黄斑区血流密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及治疗前logMAR视力、黄斑区血流密度是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应答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为logit(P)=-2.843+0.054×年龄+0.478×治疗前logMAR视力+0.396×治疗前黄斑区血流密度。用于预测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应答反应时,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2%和81.4%。结论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患者的年龄越大、治疗前logMAR视力越高、治疗前黄斑区血流密度越大,其对雷珠单抗治疗后的应答反应越差。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雷珠单抗治疗此类患者的效果。 彭稚薇 马翔 黄燕琳关键词:白内障 黄斑水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易贝滴眼液联合高渗氯化钠滴眼液治疗丝状角膜炎6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易贝滴眼液联合高渗氯化钠滴眼液治疗丝状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1-02~2014-02间诊治的丝状角膜炎患者60例,按照数字表格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高渗氯化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采用易贝滴眼液联合高渗氯化钠滴眼液治疗,1个月内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有效率为60.00%,差异显著;治疗2周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差异显著;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有效率100.00%,对照组有效率90.00%,差异显著;两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易贝滴眼液联合高渗氯化钠滴眼液治疗丝状角膜炎,疗效确切,可以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愈率,临床治疗丝状角膜炎时可以优先考虑该方法。 彭稚薇关键词:易贝滴眼液 高渗氯化钠 丝状角膜炎 三联药物联合碘酊烧灼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1例 2008年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功能的感染性疾病,如不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往往导致严重的后果,目前尚无广谱高效的抗眼部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较为棘手。我们采用三联药物联合碘酊烧灼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1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彭稚薇关键词:真菌性角膜溃疡 伊曲康唑 两性霉素B 继续动机性访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干预效果 2023年 目的 探究继续动机性访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柳州市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开展继续动机性访谈。统计两组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the Summary of Diabete Self-care Activities, SDSCA)、视功能生存质量量表(Vision-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Visual Function, QOLVF)评分以及两组血糖控制水平。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QOLVF评分低于对照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继续动机性访谈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可显著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积极改善血糖水平。 韦笑一 石丽芳 卜燕 韦玉梅 彭稚薇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