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中南

作品数:17 被引量:251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5篇肝炎
  • 4篇慢性
  • 3篇马来酸
  • 3篇慢性乙型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多中心
  • 3篇肝炎病毒
  • 3篇病毒
  • 2篇延胡索
  • 2篇腰骶
  • 2篇药动学
  • 2篇药物
  • 2篇药物组合物
  • 2篇药制剂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异甘草酸镁
  • 2篇增殖
  • 2篇脂肪

机构

  • 17篇江苏正大天晴...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中国药科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杭州市第六人...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7篇徐中南
  • 7篇陆伦根
  • 4篇张喜全
  • 4篇曾民德
  • 4篇戴峻
  • 4篇刘梅
  • 4篇陈尉华
  • 3篇杭太俊
  • 3篇张大志
  • 3篇夏春光
  • 2篇余祖兵
  • 2篇田心
  • 2篇薛洁
  • 2篇谢青
  • 2篇陈新月
  • 2篇唐红
  • 2篇徐京杭
  • 2篇朱路佳
  • 2篇沈建平
  • 2篇房静远

传媒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胃肠病学
  • 2篇肝脏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α甘草酸对D-氨基半乳糖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治疗作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18α甘草酸(18α-GA)对D-氨基半乳糖(GalN)引起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除阴性对照组外,所有动物同时腹腔注射10%GalN溶液500 mg/kg,给药组于GalN处理前3 d分别腹腔注射18α-GA 15、30、60 mg/kg,每日一次,GalN处理30 h后取血测定血清ALT、AST,并取肝左叶作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18α-GA能明显抑制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转氨酶的活力,并减轻肝脏病理损伤。结论 18α-GA对GalN引起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防治效果。
徐中南吴锡铭王佩张喜全夏春光王训强王鸯湛筱乐曲颖徐铭益陆伦根
关键词:D-氨基半乳糖
异甘草酸镁对培养肝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1
2006年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对肝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含不同浓度异甘草酸镁的培养基(0、0.001、0.01、0.1、1.0、10.0、100.0mg/ml)培养肝细胞,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和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检测异甘草酸镁对肝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同时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在所设加样量范围内,与空白对照组(0mg/ml)比较,培养基所含的异甘草酸镁浓度为1.0mg/ml时,对张氏肝细胞具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10.0mg/ml时,其促增殖作用达到最高峰,而100.0mg/ml时,则出现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异甘草酸镁对肝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影响,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肝细胞具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
陈尉华徐中南陆伦根曾民德刘梅茅益民曹爱平夏春光房静远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肝细胞增殖
异甘草酸镁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氧应激的影响被引量:88
2006年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和氧应激的影响。方法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和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异甘草酸镁对原代HSC和HSC株增殖的影响,并同时观察其形态变化。通过检测次氮基三乙酸铁(Fe-NTA)作用于以不同浓度异甘草酸镁培养的HSC:24 h后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异甘草酸镁对HSC氧应激的影响。结果同对照组比较,一定浓度范围的异甘草酸镁对HSC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Fe-NTA诱导的氧应激中,一定浓度范围的异甘草酸镁可有效提高HSC的 S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结论异甘草酸镁对HSC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对Fe-NTA诱导的氧应激具有保护作用。
陈尉华陆伦根曾民德徐中南刘梅茅益民房静远
关键词:氧化性应激异甘草酸镁肝星状细胞
拉克替醇治疗便秘的多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被引量:6
2012年
拉克替醇在国外已作为治疗肝性脑病和便秘的药物上市,但在国内尚未被推荐用于治疗便秘。目的:评价拉克替醇治疗便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4个临床医学中心随机纳入符合便秘诊断标准和研究要求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起始剂量(第1d)为拉克替醇20g,维持剂量(第2.7d)为每天10g:对照组起始剂量(第1d)为乳果糖20g,维持剂量(第2~7d)为每天10g。每天早餐时一次服完,疗程7d。排便次数≥3次,d或粪便性状呈Bristol6、7型时,可减半用量。结果:纳入疗效分析的病例数为129例,试验组63例.对照组66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便秘病情严重程度分布均衡。试验组和对照组用药3d后有效排便次数转正常率分别为77.8%和77.3%,粪便性状转正常率分别为62.2%和56.5%,用药7d后分别为95.2%和95.5%、60.4%和60.8%,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和4.5%,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拉克替醇治疗便秘有效、安全.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徐中南戴峻施瑞华孙士其陈隆典杨力陆伦根
关键词:拉克替醇乳果糖便秘
甜菜碱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被引量:24
2006年
目的 研究甜菜碱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方法 制备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动物模型,用甜菜碱0.2~0.8g/kg干预,6周后观察血清脂质、肝功能生化指标和脂质过氧化指标的变化,并观察肝组织学改变。结果 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给予甜菜碱0.2~0.8g/kg治疗6周后,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水平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或P〈0.01),也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肝重系数、肝脂质和丙二醛含量(P〈0.05或P〈0.01),较大剂量(0.8g/kg)时还可升高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P〈0.01)。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给予甜菜碱后可使肝细胞的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P〈0.05或P〈0.01)。结论 甜菜碱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和增加脂质代谢。
徐中南谢梅林陆伦根田心朱路佳薛洁张克平陈尉华刘梅茅益民曾民德
关键词:酒精性脂肪肝甜菜碱动物模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周白发性HBV DNA水平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周内自发性HBV DNA水平下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5年未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周内白发性HBV DNA水平下降情况,并根据患者基线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进行分组,分析基线ALT、TBil对自发性HBV DNA水平下降的影响。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多组数据均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收集2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性174例,女性39例,年龄18~65(33.0±10.0)岁。其中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124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89例;12周时失访19例(8.92%)。所有患者HBV DNA基线均值为(6.66±1.03)log10拷贝/ml,12周时为(5.98±1.53)log10拷贝/ml(P〈0.01)。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基线时HBV DNA水平均值低于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患者,分别为(6.45±0.99)log10拷贝/ml与(6.81±1.04)log10拷贝/ml(P〈0.05);但两组12周时HBV DNA水平均值及HBV DNA水平下降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周时HBV DNA≤3log10拷贝/ml患者的基线ALT及TBil值高于HBV DNA〉3log10拷贝/ml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周时HBV DNA水平下降值≥2log10拷贝/ml与〈2log10拷贝/ml两组患者的基线ALT、TBil水平相近(P〉0.05)。基线ALT水平≤5倍正常值上限(ULN)与〉5×ULN两组患者12周时HBV DNA水平均值及HBV DNA水平下降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12周时HBV DNA≤3log10拷贝/ml、HBV DNA水平下降值≥2log10拷贝/ml的比例,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时ALT≤5XULN及TBil≤5×ULN组HBV DNA水平均值高于其他3组(P〈0.05),但12周时各组HBV DNA水平均值、HBV DNA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周内存在一定程度的白发性HBV DNA水平下降,但肝脏炎症损伤程�
何华徐中南蔡大川赖宁凌宁曾维群石小枫赵有蓉周智张大志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肝炎病毒乙型
LC-MS/MS法研究阿德福韦酯胶囊的人体药动学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建立LC-MS/MS法测定血浆中阿德福韦酯活性代谢物阿德福韦的浓度,并用于健康受试者口服阿德福韦酯(E晶型)胶囊后的药动学研究。方法10名受试者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后,血浆样品经高氯酸沉淀蛋白,LC-MS/MS法测定阿德福韦的浓度,用3P97程序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测定血浆中阿德福韦的最低定量限为0.5μg·L^-1,血药浓度为0.50~150μ·L^-1时质谱响应线性关系良好(r=0.9996)。测得单剂量和稳态时口服10mg阿德福韦酯(E晶型)胶囊后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分别为(23.93±6.86)和(38.93±7.52)μg·L^-1,tmax分别为(1.5±0.7)和(1.7±0.5)h,t1/2分别为(8.70±1.56)和(10.57±1.16)h,AUC0→48分别为(292.07±62.75)和(486.78±110.65)μg·h·L^-1。结论该方法灵敏,可用于阿德福韦酯人体药动学研究。
邱娟杭太俊沈建平张银娣张喜来徐中南张爱民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阿德福韦药动学LC-MS/MS
马来酸恩替卡韦片的健康人体药动学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马来酸恩替卡韦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开放、随机试验设计方案,进行马来酸恩替卡韦片以恩替卡韦计低(0.25 mg)、中(0.5 mg)、高(1.0 mg)3种剂量水平的单剂量药动学试验,并对中间剂量进行多次给药及稳态试验,每个剂量组12名男女各半健康受试者;并与市售恩替卡韦片(博路定)0.5 mg剂量的单次和稳态试验进行比较。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血浆和尿液中恩替卡韦的浓度。应用DAS 2.0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单剂量口服马来酸恩替卡韦片,血浆Cmax和AUC与剂量成正比例关系,Tmax和t1/2基本不受剂量变化的显著影响;48 h的平均尿液累积排泄率总平均为(40.0±10.7)%。多次连续给药达稳态时药物蓄积指数约为2倍。男女受试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差异。马来酸恩替卡韦片与博路定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建立血浆和尿液中恩替卡韦的LC-MS/MS测定法专属灵敏,满足临床生物样本分析的要求;口服马来酸恩替卡韦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具有线性药动学特征,并与博路定的一致。
宋敏丁莹杭太俊陶蕾李琳珺马鹏程许易左丞张道成徐中南吴艳波汪玲
关键词:药动学LC-MSMS
马来酸恩替卡韦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48周结果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比较马来酸恩替卡韦和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入选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接受恩替卡韦片0.5mg/d或马来酸恩替卡韦片0.5mg/d治疗,疗程48周。于12、24和48周检测血清HBV标志物,定期随访患者,记录不良事件。HBVDNA检测用罗氏(CobasAmpliprep/CobasTaqman)第二代实时PCR法。符合参数分析条件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结果共入组21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组110例,二次揭盲后为对照药恩替卡韦lB组108例,二次揭盲后为试验药马来酸恩替卡韦。两组基线各指标均具有可比性(P值均〉0.05)。治疗12、2,4、48周时,A组和B组的HBVDNA较基线下降值分别为4.28log10IU/ml 对比4.46log10IU/ml(P护〉0.05),5.00log10IU/ml对比4.99log10IU/ml(P〉0.05),5.53log10 IU/ml 对比5.51log10IU/ml(P〉0.05)。治疗48周时A组和B组HBVDNA不可测(HBVDNA水平低于20IU/ml)率分别为38.18%和35.1%(P〉0.05),HBeAg转阴率分别为10.91%和12.96%(P〉0.05),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7.7%和10.38%(P〉0.05),ALT复常率分别为75.47%对比82.85%。(P〉0.05)。A组和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020/0对比17.43%(P〉0.05)。结论马来酸恩替卡韦片与恩替卡韦都能有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两者疗效和安全性相似。
徐京杭于岩岩斯崇文曾争李军毛青张大志唐红盛吉芳陈新月宁琴施光峰谢青张喜全戴峻徐中南
关键词:慢性
单剂口服苦参素胶囊后苦参素及其代谢物苦参碱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苦参素胶囊(抗乙肝药)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方法10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苦参素胶囊600nag,用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血浆中苦参素及其活性代谢物苦参碱的血药浓度,用3P9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苦参素的血药浓度-时间过程符合一级吸收的一室模型。苦参素和苦参碱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0.54±0.15),(2.54±0.36)μg·mL^-1,tmax分别为(2.30±1.20),(12.30±2.60)h,AUC0-1。分别为(2.30±0.41),(41.42±6.38)h·μg·mL^-1,t1/2分别为(1.89±0.34),(7.94±0.49)h。苦参素的CIVF与WF分别为(300.20±43.40)L·h^-1和(799.10±239.50)L。结论口服苦参素胶囊经胃肠吸收后,消除较快;而大部分被转化为活性代谢物苦参碱。
吴晓鸾杭太俊沈建平张银娣徐中南张喜来张来芳
关键词:苦参素胶囊苦参碱药代动力学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