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亚东

作品数:15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小说
  • 4篇文学
  • 3篇英雄性
  • 3篇文化
  • 3篇《李自成》
  • 2篇姚雪垠
  • 2篇审美
  • 2篇教育
  • 2篇军旅
  • 2篇军旅小说
  • 2篇革命历史
  • 1篇叙事
  • 1篇学生社团
  • 1篇学生实践能力
  • 1篇学生实践能力...
  • 1篇艺术
  • 1篇艺术表现
  • 1篇艺术表现方式
  • 1篇意境
  • 1篇英雄传奇

机构

  • 14篇南阳师范学院

作者

  • 14篇徐亚东
  • 1篇张德礼

传媒

  • 4篇中州学刊
  • 4篇南阳师范学院...
  • 3篇南都学坛(南...
  • 1篇文学评论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出版

年份

  • 1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重视阈下的革命历史战争小说创作论
2011年
20世纪下半叶的革命历史战争小说创作,伴随时代的变化而逐步走向深化。对革命历史战争的认识上,表现出由革命历史观强调表现历史本质向历史原色转化的特征。在英雄性的开掘上表现出超越革命英雄话语的规约,从文化的视角烛照英雄性和人性因子,同时开掘英雄的世俗性内涵的创作特色。由此使当代革命历史战争小说创作在历史观和英雄性上表现出继承中又有突破与超越的探索性特征。
徐亚东
关键词:英雄性文化
论新时期军旅小说对英雄性的开掘与表现被引量:1
2008年
新时期的军旅小说主要通过军人与自然的冲突、军人自身多重角色的冲突以及商品化浪潮对军人精神世界的冲击来完成对和平时期军人英雄性的开掘与表现。在这些多样的冲突中,审美的最终旨归都指向军人为"大我"而牺牲"小我"的奉献精神。军旅作家们也正是在军人乐于奉献和勇于牺牲的叙事中,凸现了军人人格的崇高、伟大等英雄性品格。因此,这种英雄性的表现体现出鲜明的道德审美价值判断特质。而这种英雄性审美的道德表现,正是传统英雄话语和革命英雄话语英雄性审美表现的主导审美追求。就此意义而论,上述英雄性的审美表现,充分说明了当代军旅作家对传统英雄话语和革命英雄话语英雄性的继承。
徐亚东
关键词:军旅小说英雄性
新时期军旅小说的祛英雄化叙事被引量:2
2011年
英雄性一直是当代军旅小说创作的主旋律。但是,自新时期以来,一些军旅作家在反映南线战争和表现和平时期军营生活小说创作中,逸出了英雄主义的叙事规范。或聚焦战争中军人身上悖离英雄性内涵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而体现出对战争本体性的思考,或透视和平时期军人身上的农民性和世俗性内涵,由此表现出对英雄形象的祛魅。虽然这样的表现拓展了军旅小说的文化蕴涵,增强了军旅小说的现实感,具有一定的警世作用,但在某种程度上军旅小说品格的弱化应当引起军旅作家的警惕。
徐亚东
关键词:军旅小说英雄性
革命英雄传奇:英雄话语与英雄形象塑造被引量:2
2005年
革命英雄传奇的英雄形象塑造受到革命英雄话语和传统英雄话语的双重规约。前者起主导作用, 规约作家深入开掘成熟英雄的革命性、人民性、党性等性格特质。虽然后者处于从属地位,但在莽汉英雄的塑造上却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革命英雄话语最终取代传统英雄话语,使莽汉英雄转化成革命英雄。革命英雄话语的强势地位也造成英雄形象审美意蕴的某些缺失。
徐亚东
关键词:话语审美
杜维明儒学现代化研究及其对跨文明研究的启示被引量:1
2009年
跨文明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转折和新发展。它尤其注重考察跨文明研究的异质性和互补性这两大因素。跨文明研究理论的提出,虽然受到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和赛义德的"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启示,但是杜维明儒学现代化研究所采取的跨越东、西界限的"文明对话"策略,以及站立"文化认同"立场,一方面,反思五四以来"西化论"者的"强人政策"缺失,另一方面,发掘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内涵,展开儒家文化与世界其他文明对话的方法,对"跨文明研究"尤其是对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化更具本土性的实践性启示意义。
徐亚东
关键词:跨文明研究儒学现代化
《李自成》研究的现象及其反思被引量:1
2012年
《李自成》问世后,其研究起伏不定,经历了被充分肯定和彻底否定的历史命运,由此形成了当代小说研究史上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这一现象既是时代政治因素对文学批评制约的结果,也是时代转型引发文学观念嬗变以及批评理论运用等因素对历史小说研究内在作用的结果。对此予以总结和反思,无论对《李自成》本身的研究还是对历史小说批评都不乏一定的借鉴意义。
徐亚东
关键词:《李自成》文学观念
陈独秀与胡适科学观之比较——兼论“五四”的“唯科学主义”问题被引量:3
2007年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和胡适大力提倡科学,坚持科学的理性精神,肯定科学的价值、作用和地位,对封建旧文化进行彻底的批判。他们侧重进化论的介绍,吸收进化论思想,以此观照五四时期的社会问题和文学问题,以服务新文化运动的革命目标。但是,由于两者的文化身份不同,在对科学的理解、认识和应用上也存在着差异。立足于陈独秀、胡适五四时期的科学观,一些国外学者认为五四时期存在“唯科学主义”思潮,这种观点实际上有忽视具体历史语境,机械类比的缺失。
徐亚东
关键词:科学观进化论唯科学主义
承续与深化——从《长夜》到《李自成》
2011年
《长夜》是姚雪垠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历史小说。就题材而言,它因对中国现代历史上"土匪"这一社会边缘群体生活的表现而扩大了新文学的题材界域;就审美意义而言,尽管姚雪垠与左翼文学一同成长并受到其影响,但《长夜》的创作逾越了左翼文学的概念化、公式化的藩篱,注重写社会底层人物——土匪的日常生活史。《长夜》不仅体现出姚雪垠历史小说创作鲜明的艺术个性,而且也彰显出他历史小说创作独特的审美追求。此后,在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创作中,姚雪垠承续了这种艺术个性并深化了这种审美追求。
徐亚东
关键词:《李自成》左翼文学社会底层姚雪垠
20世纪后半期革命历史小说创作的战争观被引量:1
2006年
20世纪后半期革命历史战争小说创作,一方面因其对战争的政治层面的透视与表现而体现出革命战争观的政治认知特征;另一方面,又因其在战争与人性层面上凸显战争暴力对人性的扭曲、伤害,以及对战争暴力的纯审美表现而体现出战争本体性的认知特征。这种战争认知特征的转向,不仅使中国战争小说创作表现出超越性的特征,也使中国的战争文学体现出走向世界,与世界战争文学接轨的鲜明特征。
徐亚东
关键词:战争观暴力性人性
网络版权利益平衡的实现途径探讨被引量:5
2011年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无论是文字、声音、图片,还是影像、数据、动画,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使其数字化并通过网络传播。这些数字化产品很容易被读者获取和使用,也就不可避免地对网络版权形成侵权,引发网络版权不同主体的利益冲突。这给网络版权的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实现网络版权中不同主体的利益的平衡,有效促进不同利益主体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保护网络版权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徐亚东
关键词:网络版权网络时代网络传播协调发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