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剑雄
- 作品数:44 被引量:10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渊源、动力、纽带: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被引量:1
- 2010年
-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础,包含了多种内容各异却有内在联系的流派文化,体系庞大而驳杂,内容浩繁且精深。它以经史典籍、辞赋诗词、戏曲小说、谚语警句、民间故事、风俗习惯等各种形态传承至今,流播广泛,影响深远,已经渗透到人民群众的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
- 徐剑雄
- 关键词:戏曲小说螺旋式上升运动社会心理基础时代化
- 建国初的“戏改”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被引量:8
- 2014年
- 在建国初新政权巩固时期,机缘际会,"戏改"被纳入以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为核心的文化改革大潮。作为一种路径选择,意识形态建设因"戏改"支撑而顺利推进,"戏改"则藉意识形态建设而成功展开。但是,二者和谐互动的关系到后期已渐显疲态。
- 徐剑雄
- 关键词:戏改意识形态建设互动
- 公共性视阈中的海派京剧
- 上海城市现代性生成的同时也孕育了海派京剧的生态环境,观剧、捧角、玩票是上海市民公共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考察海派京剧的公共性可以发现近代上海社会变迁中的多重特性。
- 徐剑雄
- 关键词:京剧公共性
- 文献传递
-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被引量:1
- 2003年
- 毛泽东认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民主主义革命一方面是替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同时又是替社会主义创造前提。在民主革命中团结资产阶级是走向社会主义的桥梁。民主革命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无产阶级,是帮助社会主义的、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是为社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 徐剑雄张健
- 关键词: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 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文化生态机理、现状和路径
- 2021年
- 一、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文化生态机理。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与文化的内在机理来看,文化生态理论为研究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新方法、开拓了新视域。第一,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深远的文化渊源。从历史逻辑来考察,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一直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 徐剑雄
-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文化渊源
- 伟大建党精神宣传的文化逻辑被引量:1
- 2021年
- 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离不开文化支撑,审视历史,关照现实,可以发现,伟大建党精神与文化因缘际会,机缘悠久。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文化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使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面临着复杂的文化境遇,一方面,它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营造了和谐的文化氛围、构建了优美的文化环境、创建了多元多样的文化格局;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系统的某些方面和环节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成为文化繁荣兴盛的梗阻,这也使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遭遇一些文化困境。为此,在新时代,需要借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不断开拓伟大建党精神宣传的文化路径,宏观层面:大力繁荣兴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积累和丰富伟大建党精神宣传的文化资源;中观层面: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以丰富伟大建党精神宣传的科技支撑和文化载体;微观层面:着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构筑伟大建党精神宣传的基层社会文化网络体系。
- 徐剑雄
- 关键词:文化逻辑
- 毛泽东的日本观初探被引量:5
- 2004年
- 毛泽东的日本观包括:日本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日必战,日本的国家制度和军阀政府是中日战争不可避免的原因;中国必胜,日本必败,这是由中日两国特点和战争性质决定的;为了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中日必须友好;对日本人民与政府及日本政府内部不同派别应区别看待,坚决支持日本人民正义斗争,反对日本右翼政客复活军国主义。
- 徐剑雄
- 关键词:毛泽东日本观
- 革命烈士徐金树的战斗人生
- 2020年
- 徐金树,1909年1月8日出生于湖北省罗田县三里畈镇宜林村柳树冲。他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就随兄长一起给地主打长工,从小吃苦耐劳,也看到许多不平事,心里萌生改变命运的念头。18岁时,受进步思想熏陶和革命运动的影响,辞别兄长,瞒着父母,离开家乡,来到邻县麻城,参加黄麻起义,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 徐剑雄
- 关键词:黄麻起义革命烈士吃苦耐劳
- 马克思主义与新中国60年——“第四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综述
- 2010年
- 徐剑雄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新中国党组副书记
- 党领导上海市协商委员会的民主实践及经验(1949-1955)
- 2024年
- 上海市协商委员会成立于1949年12月,1955年5月被政协上海市委员会所取代,在近6年时间里,上海市协商委员会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和在政协全国委员会的指导下不断健全、完善自身架构、议事规程,为上海的协商民主实践提供了稳定的组织载体。它积极参与上海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各方面建设事业的民主协商、监督检查。上海市协商委员会是新中国初期党在地方上开展协商民主的重要尝试,上海的特殊地位决定上海市协商委员会的探索尤其具有历史意义,对今天的制度建设仍有启发。
- 徐剑雄徐剑雄
- 关键词:民主协商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