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戚冬瑾

作品数:63 被引量:325H指数:11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1篇建筑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6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4篇城市
  • 10篇城市规划
  • 8篇城市更新
  • 8篇城乡
  • 8篇城乡规划
  • 5篇物权
  • 5篇控制性详细规...
  • 5篇公共利益
  • 4篇条例
  • 4篇土地利用
  • 4篇权法
  • 4篇物权法
  • 3篇行政
  • 3篇旧城
  • 3篇开发权
  • 3篇教学
  • 3篇规划法
  • 3篇规划管理
  • 3篇城市设计
  • 2篇独立性

机构

  • 62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英国卡迪夫大...
  • 3篇广州市城市规...
  • 3篇代尔夫特理工...
  • 2篇广州大学
  • 1篇日本筑波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深圳市城市规...
  • 1篇北京清华城市...

作者

  • 62篇戚冬瑾
  • 40篇周剑云
  • 9篇庞晓媚
  • 2篇赵渺希
  • 2篇周游
  • 1篇蔡小波
  • 1篇朱伟鹏
  • 1篇魏开
  • 1篇黄铎
  • 1篇徐高峰
  • 1篇张黎明
  • 1篇邝晓雯
  • 1篇罗圆

传媒

  • 23篇城市规划
  • 9篇规划师
  • 5篇南方建筑
  • 3篇国际城市规划
  • 1篇小城镇建设
  • 1篇华中建筑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城市问题
  • 1篇北京规划建设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城市建筑
  • 1篇2009中国...
  • 1篇2015中国...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产权视角下新加坡有盖连廊的规划建设研究
提升行人的步行体验,将步行友好理念融入城市与街道空间的具体规划设计中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重要途径。基于炎热多雨的地域因素,新加坡注重慢行交通体验,是最早进行有盖连廊建设的国家之一。国家的发展历程影响了新加坡有盖连廊的建...
莫立瑜戚冬瑾
关键词:土地产权制度慢行交通
美国绩效规划的发展与实践研究
以功能分区为基础的用途管制起源于工业文明,在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下,我国传统以土地功能为基础的静态管制方式难以实现国土空间高效治理、高质量发展目标,管制工具需要进行革新和转型。绩效规划起源于美国工业分区管控,具有注重开发实...
李咏依戚冬瑾
物权视角下新加坡有盖连廊建设机制探析被引量:1
2024年
有盖连廊是适应炎热多雨气候特征,塑造城市步行友好环境和高质量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街道设施。梳理新加坡有盖连廊的发展历史,切入有盖连廊体系的物权结构,提炼出私有、公有、共有三种物权形态的连廊建设模式,指出涵盖多种物权形态的连廊建设机制是有盖连廊体系形成网络化和连通性的制度保障,精细化的设计导控规则是连廊体系无缝连接的技术支撑,高效持续的运维反馈机制是有盖连廊落地实施的效果保证。新加坡有盖连廊建设经验对我国岭南地区推广和建设有盖步行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戚冬瑾莫立瑜庞晓媚
关键词:物权
城市更新中的规划得益制度与实践--以英国伦敦国王十字车站地区更新为例
2025年
英国自1909年开始探索规划得益机制,深刻影响1947年土地开发权国有化,为后续的涨价归公奠定了法理基础。介绍英国规划得益制度的历史发展以及现行制度工具,回顾英国伦敦国王十字地区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展的片区更新实践,分析其多元发展目标的实施情况,重点是土地增值收益在社区层面的公共还原机制。总结规划得益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关键要素--还原对象(公共利益)的识别、基于目标而非指标的公共还原内容的界定及落实规划义务的重要工具“开发协议”等,为我国城市更新实践与规划得益制度提出优化建议。
贺璟寰陈思楠戚冬瑾陈博敏朱伟鹏
论开发控制体系的相对独立性
本文围绕开发控制与城市规划的关系这一基本议题而展开讨论。首先从历史的角度阐述开发控制先于城市规划的制定而出现;其次剖析开发控制与城市规划的实质不同,指出规划具有确定性而开发控制具有灵活性,开发控制的目的并不局限于规划方案...
庞晓媚周剑云戚冬瑾
关键词:城市规划独立性
城市形态设计准则在旧城更新中的实践探索
随着我国规划理念由"增量规划"到"存量规划"的转变,在完成旧城改造的同时,如何留住城市特有的文化环境,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议题。城市形态设计准则在美国已经拥有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它通过记录和整理当地街区和建筑形态,用类型...
陈汝霜赵渺希戚冬瑾
关键词:旧城更新历史文化街区
文献传递
从规划语言学层面再认识城市用地分类体系被引量:11
2018年
加顿伯格的规划语言学是将"规划"术语的理解还原为语言中的言语,并且"规划"一词作为言语符号具有莫里斯阐述的三种功能:指代、评价和规定。规划的核心仍然是格迪斯的"调查-分析-规划"行为秩序,规划行为与语言行为的功能一致。第一,规划行为作为"调查"实质是实现语言的指代功能,规划调查工作是客观现象或主观意愿的符号化;第二,规划作为"分析"实质是实现语言的评价功能,规划分析工作及其目的是对调查资料进行鉴定与判断;第三,规划作为"规划"的实质是实现语言的命令和规范功能,批准之后的"规划"就具体规定了土地用途及空间形态,就成为开发行为准则与开发控制的依据。因此,规划语言学成为关于规划的基础理论。城市用地作为规划的对象、意愿的载体、公共参与的平台以及管治的工具,在规划过程中具有多面属性。其中,土地用途分类是认识和描述城市客观现象的专业工具,也是综合表达城市居民主观意愿的专业语言。但是,"用途分类"作为规划管理的工具,与城市发展特征及规划的目的悖谬,应以"用途分组"作为规划管治工具。"用途分类"是遵循土地使用的差异化原则,"用途分组"是遵循土地使用的相容性原则,"用途分组"是基于规划管理目标对"用途分类"重新组合。针对我国城市用地分类规范及实践问题,本文建议构建具有统一分类规则的、多维开放的用途分类体系,以及建立明确的、刚性的、包容性的用途分组体系。用途分类适用于城市规划调查和研究,用途分组适用于法定规划与管理。
周剑云戚冬瑾
关键词:城市规划
从“阳光权”案件反思政府与法院的角色定位被引量:11
2007年
透过对“阳光权”案件的分析,剖析了“阳光权”矛盾的实质,进而探讨在规划实践中政府、法院与社会组织结构中的普遍问题。这种研究对探讨城市规划的本质、政府的角色以及中国城市规划体系的调整与完善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周剑云戚冬瑾
关键词:阳光权政府法院角色
霍普金斯规划行为理论评述——兼论规划制定和使用被引量:2
2023年
通过引介霍普金斯规划行为理论,本文解释了规划行为相关现象以及规划的制定与使用逻辑,为丰富规划理论研究和认识国内规划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基于该理论,笔者进一步辨析了蓝图式规划与行动规划的制定与使用逻辑差异,并从规划与管制的行为区别角度,揭示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与美国区划的管制思想差异。规划理论的研究要回归规划本身,关注规划自身制定的逻辑,从使用的角度制定规划,而规划的法治化转型需要回归法律的逻辑。
陈璐周剑云戚冬瑾
关键词:信息生产
我国古代及近代建筑控制的研究
建筑控制不仅仅是美学的问题,往往反映的是社会、文化等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并根据地域的不同而体现在外在的建筑形态中.论文回顾了我国古代、近代建筑控制的历史,将现代建筑控制之前的历史分为两个阶段:以礼制思想和乡规民约形成一种'...
庞晓媚戚冬瑾徐高峰
关键词:礼制思想乡规民约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