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莉萍

作品数:25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深圳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6篇狼疮
  • 13篇系统性红斑
  • 13篇系统性红斑狼...
  • 13篇红斑
  • 13篇红斑狼疮
  • 9篇疗效
  • 6篇关节炎
  • 5篇细胞
  • 5篇类风湿
  • 5篇类风湿关节炎
  • 5篇风湿
  • 5篇风湿关节炎
  • 4篇药物
  • 4篇药物变态反应
  • 4篇细胞刺激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4篇关节
  • 4篇B淋巴细胞
  • 4篇B淋巴细胞刺...

机构

  • 15篇广东医学院附...
  • 14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25篇戴莉萍
  • 23篇叶志中
  • 16篇尹志华
  • 16篇何伟珍
  • 15篇孔卫红
  • 9篇陈雅硕
  • 6篇谢燕
  • 4篇陈新鹏
  • 4篇张会昌
  • 3篇李博
  • 2篇曾惠琼
  • 2篇黄进贤
  • 1篇张志
  • 1篇汪迅
  • 1篇曹智君
  • 1篇甘达强
  • 1篇黄帼
  • 1篇罗秀霞
  • 1篇周敏
  • 1篇张春容

传媒

  • 5篇海南医学
  • 2篇第15次全国...
  • 2篇全国第十二届...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风湿病与关节...
  • 1篇全国第十一届...
  • 1篇2015年第...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药物变态反应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药物变态反应的发生率、发生变态反应的药物种类及变态反应的严重程度。方法对426例在本院风湿科住院的SLE患者及204例在本院内科住院的慢性病患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脏疾病、冠心病和其他慢病患者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用药史、药物变态反应种类、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结果 426例SLE患者中有121例患者(28.40%)发生了药物变态反应,204例普通内科慢性病患者组中有26例患者(12.75%)发生了药物变态反应(P<0.05)。在SLE组,最常见的易发生变态反应的抗生素是青霉素类56例(13.15%),其次是头孢类抗生素54例(12.68%),中药注射剂25例(5.87%),大环内酯类16例(3.76%)和喹诺酮类16例(3.76%)。皮疹是药物变态反应最常见的临床表现。SLE组中对6种药物均发生变态反应的有2例患者,对5种药物发生变态反应者3例,4种药物者5例。结论药物变态反应在SLE患者中较常见,SLE患者可以同时对多种药物发生变态反应,青霉素是最常见的变态反应药物,中药注射剂也易发生变态反应,需引起重视。
何伟珍尹志华孔卫红叶志中陈雅硕戴莉萍陈新鹏张会昌
关键词:红斑狼疮药物变态反应慢性病
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艾拉莫德加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高滴度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或/和类风湿因子的难治性RA患者.根据盲法和随机数字表发分为...
孔卫红曾惠琼张会昌黄新民戴莉萍何伟珍叶志中
关键词:艾拉莫德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疗效
细胞因子与狼疮合并妊娠的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多种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妊娠中的相互影响,为细胞因子作为SLE合并妊娠的病情活动程度及预后判断的监测指标提供依据。方法取SLE妊娠组30例及健康妊娠组30例,妊娠早期、中期、晚期、分娩后的血清置-80℃冻存;采用多重荧光微球技术,检测IL-2、IFN-γ、IL-6、IL-8、IL-10、IL-12、IP-10、TNF-α等8种SLE相关细胞因子。结果细胞因子IFN-γ、IL-6、IL-8、IL-10、IL-12、IP-10、TNF-α在SLE妊娠妇女孕早期、中期、晚期及产后的血清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各产程高,但仅3种细胞因子IL-8、IL-10、IP-1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这3种细胞因子在活动期SLE妊娠组孕早期、中期、晚期及产后的血清水平,均较稳定期SLE妊娠组各产程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因子的表达在SLE妇女对妊娠的反应变化情况与正常妇女相似,其中SLE相关因子IL-8、IL-10、IP-10在各产程较正常妊娠妇女偏高,特别是在活动期SLE患者妊娠时,IL-8、IL-10、IP-10水平与SLE患者的狼疮病情活动度成正相关,可以作为SLE活动的指标,为临床监测作指导。
戴莉萍黄帼孔卫红何伟珍尹志华叶志中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细胞因子
药物联合物理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8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比较药物联合物理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双盲平行试验,纳入72例活动性RA患者,按2:1的比例被随机分配到试验组48和对照组24例。试验组为传统药物(来氟米特20 mg,1次/d+甲氨蝶呤10 mg,1次/周+非甾类抗炎药)联合物理治疗(超声波+微波+电疗)组,对照组为单纯传统药物(来氟米特+甲氨蝶呤+非甾类抗炎药)治疗组。受试者在试验第1周和第2周随访,评价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痛和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健康评估问卷(HAQ)以及实验室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1周及2周后试验组患者ACR20、ACR50缓解的比例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水平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的实验室炎症指标ESR、CRP均较治疗前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药物联合物理治疗RA的短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可1周内明显改善各项临床症状、体征,降低实验室炎症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戴莉萍孔卫红何伟珍尹志华叶志中
关键词:物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药物变态反应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药物变态反应的发生率、发生变态反应的药物种类及变态反应的严重程度。方法:对426例在本院风湿科住院的SLE患者及204例在本...
何伟珍叶志中李博尹志华谢燕孔卫红陈雅硕戴莉萍
文献传递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相关生物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6年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对B细胞的发育增殖具有重要作用,狼疮小鼠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体内Blys水平增高,阻断Blys的作用可以使狼疮小鼠的病情缓解,存活时间延长,因此,利用抗Blys单克隆抗体、Blys受体融合蛋白、Blys的抑制性短肽、Blys的免疫抑制重组子、Blys类似物及BAFF受体阻滞剂等Blys相关生物制剂可靶向治疗SLE,但生物靶向疗法治疗自身免疫病尚处在初级阶段,本文对部分生物制剂治疗SLE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戴莉萍叶志中尹志华
关键词: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系统性红斑狼疮生物制剂靶向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抑郁症状及其与疾病活动性、激素累积剂量和SLE其他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2个月的纵向研究设计,共选定两个观察时间点:疾病活动期与疾病缓解期。选择门诊和住院的62例SLE患者,采用CES-D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记录患者的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激素累积剂量及SLE相关因素。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抑郁与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LE疾病活动期30例(48%)SLE患者出现抑郁,缓解期13例(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专组以上患者及≤50岁者抑郁的发生率高(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显示,在SLE活动期,抑郁与SLE活动性指数(SLEDAI)(P<0.01)、病程相关(P<0.05)。在SLE稳定期,抑郁与病程、激素总剂量不相关(P>0.05)。结论无论在SLE的活动期还是缓解期,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SLE疾病活动可能在抑郁的发生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何伟珍李博尹志华孔卫红叶志中谢燕陈雅硕戴莉萍陈新鹏
关键词:红斑狼疮抑郁症
托珠单抗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价托珠单抗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2月于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医院香蜜湖风湿病分院诊治的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7例,按2颐1的比例分为两组,实验组38例,对照组19例。试验组给予托珠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每4周静脉滴注1次托珠单抗8 mg/kg,联合甲氨蝶呤10 mg每周口服;对照组同等剂量的甲氨蝶呤,治疗12周。试验组及对照组均在治疗后第1、12周评价疗效。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价指标ACR 20、ACR 50。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第1周达到ACR 20为80.6豫,ACR 50为77.8豫,分别均高于对照组的36.9豫和15.8豫,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0.01)。同样,治疗12周后,试验组ACR 20为92.1豫,ACR 50为86.1豫,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9豫和31.6豫,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0.01)。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0.01)。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症状较轻,对症治疗好转。结论托珠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纯甲氨蝶呤治疗,且起效快,疗效较持久,安全性好。
戴莉萍何伟珍孔卫红尹志华叶志中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疗效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药物变态反应
何伟珍叶志中李博尹志华谢燕孔卫红陈雅硕戴莉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及治疗价值的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表达水平,研究blys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关系,进一步阐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通过研究b1ys-871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
戴莉萍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MRNA细胞培养基因诊断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