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维

作品数:11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海域
  • 2篇断面
  • 2篇植物
  • 2篇污染
  • 2篇象山港
  • 2篇浮游植物
  • 1篇地累积指数
  • 1篇营养化
  • 1篇营养盐
  • 1篇优势种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学研究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水温
  • 1篇水质
  • 1篇水质变化
  • 1篇年际

机构

  • 1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1篇曹维
  • 6篇杨耀芳
  • 5篇蔡燕红
  • 4篇刘莲
  • 4篇黄秀清
  • 3篇魏永杰
  • 2篇费岳军
  • 2篇赵强
  • 2篇沈继平
  • 1篇王百顺
  • 1篇毛伟宏
  • 1篇俞海波
  • 1篇张海波
  • 1篇朱志清
  • 1篇华敏敏
  • 1篇仵彦卿
  • 1篇邱武生
  • 1篇王薇
  • 1篇任敏
  • 1篇邢健

传媒

  • 3篇海洋开发与管...
  • 3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杭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累积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22
2013年
文章利用2010年8月杭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资料,对其沉积物含量进行分析,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两种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经过分析可知,杭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平均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锌、铬、铅、铜、砷、镉、汞,铬和铅的富集程度最高。两种方法评价结果表明,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法对杭州湾海域的评价总体一致,大多数站位的Igeo和RI值分级彼此符合,杭州湾海域沉积物处于清洁或者低风险状态,沉积物质量状态良好。鉴于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在评价过程中只有把重金属在沉积环境中的累积程度与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相结合,才能全面地反映沉积物中污染物的污染状况。
杨耀芳曹维朱志清俞海波毛伟宏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
象山港海域海洋环境监测站位优化及验证分析
2014年
根据象山港海域2011年专项研究项目监测站,结合赤潮监控区站、趋势性监测站等50个测站,运用普通克立金方差分析法,对研究区现有海洋环境监测站位进行分析,优化后获得38个测站。再采用统计学中的T检验方法,对站位优化前后象山港海域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经统计检验,2组数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优化后的38个监测站位所表征的监测信息量与现有50个监测站位的信息量等效,可作为今后的常规监测站位。
曹维仵彦卿唐德富杨耀芳沈继平费岳军
关键词:象山港
基于现场观测数据的三门核电站冬季温排水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2022年冬季三门湾海域20个定点站和2条走航测线的水温观测数据,分析了三门核电站冬季温排水的时空特征。受温排水影响,冬季观测海域表层水温通常为10℃~19℃。从垂向上看,位于排水口东侧的分层水温测站存在温度层化,表底温差平均值在大、小潮期间分别为0.16℃~1.21℃和0.51℃~2.37℃,小潮期间温度层化较强且持续时间较大潮期间长3~13 h;其余分层水温测站的水体总体呈混合均匀状态。涨急和涨憩时刻,温排水主要被限制在排水口外较小的区域,并向北经猫头水道进入蛇蟠水道;落急和落憩时刻,温排水则向南影响南部滩涂及其以东海域。以1℃温升为标准,涨潮时段温排水最远可影响到排水口西北约3 km处,落潮时段温排水最远可影响到排水口东南约5 km处。三门核电厂址以南各测站小潮期典型潮时水温通常比大潮期高0.5℃~5.0℃,说明三门核电站以南海域在小潮期受温排水的影响更大。
赵强曹维邢健龙绍桥
关键词:温排水水温
东海区E2断面无机氮时空分布特征
2013年
根据国家海洋局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1996-2010年在东海区E2断面监测得到的无机氮数据,描述近15年来E2断面夏、冬两个季节的无机氮总体变化情况,选取典型年份初步探讨该断面无机氮垂直分布特征,并对表层无机氮浓度作长时间序列分析并预测其变化趋势。主要结论:1)夏、冬季航次的无机氮浓度相对高值分别出现在1997年和2009年,无机氮浓度总体上冬季略高于夏季;2)无机氮垂直分布特征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相同季节不同年份较为类似,不同季节之间则存在明显区别;3)从2013-2015年时间序列预测图可知,E2断面表层无机氮浓度表现为强烈的季节特征,即冬季明显高于夏季,冬、夏季无机氮浓度值均呈微微下降趋势。
曹维蔡燕红魏永杰杨耀芳刘莲
关键词:无机氮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水质变化特征分析
2015年
根据2011年2-12月6个航次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水质调查获得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调查水域生态环境的失控变化特征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主成分1与COD、无机氮、石油类有较强相关性,表现为陆源污染的影响;第二主成分与pH、溶解氧有较强的相关性。第三主成分与叶绿素a有较强相关性,表明辐射沙脊群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其原始数据的方差解释能力分别为50.366%、29.636%、10.789%,累计贡献率为90.791%。在环境要素的空间变化特征看,1-3#测站水质变化受硝酸盐、亚硝酸盐、COD、石油类等浓度波动的影响较大;5、6#测站则受盐度影响较大,表明了各站的空间差异。
曹维郭清荣徐夏芳蔡燕红魏永杰黄秀清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水质
杭州湾周边区域的污染负荷及其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文章主要对杭州湾及其沿岸各县(区)的工业、生活、农业、畜禽养殖和海水养殖等污染负荷及贡献率进行了系统、定量的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杭州湾各污染源中,工业污染负荷和贡献率最大,其次为畜禽养殖污染,同时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亦不容忽视;杭州湾周边12个县(区)中,萧山、绍兴的污染负荷和贡献率相对最大;加强萧山和绍兴等区域的污染负荷控制,尤其是来源于工业和农业面源排放的CODCr和畜禽养殖排放的BOD5以及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排放的总氮及总磷等,对杭州湾污染源和污染物的削减以及海域环境的改善等都起着关键性作用。
刘莲黄秀清曹维杨耀芳
关键词:污染负荷贡献率
长江口岛沙概况及其海岛界定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文章通过对长江口岛沙数量、分布及其演替等变化情况的了解和掌握,根据海岛及海岸线等相关定义,并结合长江口实际,对长江口海岛进行界定与分类研究。从而为长江口以及上海、江苏的海岛开发与管理提供依据。分析研究表明:长江口岛沙现共有25个,其中海岛共9个,低潮高地16个;除情侣礁外,其他24个均为面积大于500m2的海岛;海岛岸线类型中,除东风东沙和情侣礁仍为原始岸线外,其他7个岛屿的岸线均出现了人工海岸类型;由于人为因素,永隆沙、兴隆沙、黄瓜主沙和青草北沙、青草南沙及青草沙目前已消失;与20世纪90年代初相比,虽也无新形成的岛沙,但近20年来长江口岛沙一直都处于动态演变中。
刘莲黄秀清王百顺杨耀芳曹维沈继平
关键词:长江口
不同围填海方案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的冲淤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采用MIKE21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了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的潮流形态,模拟结果与实测潮流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三套不同围填海方案对工程附近区域的冲淤影响.从整体上看,三套方案都会对工程周边海域的海底冲淤产生明显影响.条子泥围填海工程后在其北部产生淤积,在东南部产生冲刷.东沙和高泥两座人工岛的建成使原本以弶港为中心扇形辐聚、辐散的潮流格局有所改变,潮流进出主要集中在西洋水道南端和黄沙洋水道西端这两条潮流通道,通道内流速增大,产生冲刷;而两人工岛东部和弶港东部海域产生淤积.基于目前的模拟结果,只建设高泥和东沙两座人工岛更有利于维持西洋水道和黄沙洋水道的畅通,对近岸港口资源具有保护作用.
赵强曹维蔡燕红
关键词:围填海冲淤
象山港西部海域夏季浮游植物生态学研究:Ⅰ.种类组成及年际变化被引量:3
2013年
根据2006~2008年夏季(7~8月)在象山港西部海域(121°37′E、29°40′N以西)进行的海洋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浅水Ⅲ型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与分布、年际变化以及与理化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夏季共鉴定到浮游植物54种,其中硅藻类占绝对优势,为48种,并可大体分为河溪淡水性、外洋性广布种和沿岸内湾性三大生态类群,优势种主要有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紧密角管藻(Cerataulina compact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琼氏圆筛藻(Coscynodiscus jondsiarus)等。根据环境因子与种类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透明度和化学需氧量(COD)对浮游植物种类数影响最大,其次为活性磷酸盐(P043-P),无机氮(DIN)、盐度、水温相对较小。与历史资料相比,调查海域夏季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存在明显年际差异,且仍处于波动状态。
刘莲任敏华敏敏王玉初曹维杨耀芳邱武生
关键词:象山港浮游植物夏季
2011年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密度的时空变化被引量:4
2014年
于2011年2~12月,在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设置6个采样站位,每逢双月份调查1次,研究该海域浮游植物密度及优势种的时空变化.调查共获得浮游植物87种,以硅藻种类最多.浮游植物密度呈周年双峰变化,分别在4月和8月成峰,4月峰值最大,水样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1.59×104cells/dm3,网样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71×106cells/m3,8月峰次之,水样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为1.28×104cells/dm3,网样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7.38×105cells/m3;浮游植物密度在2月和4月,北高南低,6月和8月中部高,外围较低,10月和12月南部高北部低.2月和4月,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第一优势种,6月和12月虹彩圆筛藻(Coscinodiscus oculus-iridis)为第一优势种,8~10月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为第一优势种,枯水期(2月)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在局部海域形成优势.
魏永杰李伯康曹维蔡燕红黄秀清费岳军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浮游植物优势种生物多样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