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为勇

作品数:20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心肌
  • 8篇老年
  • 6篇型心
  • 5篇心肌梗塞
  • 5篇老年人
  • 5篇梗塞
  • 4篇心肌梗死
  • 4篇血压
  • 4篇抑郁
  • 4篇预后
  • 4篇梗死
  • 4篇STEMI
  • 3篇动脉
  • 3篇动脉介入治疗
  • 3篇心绞痛
  • 3篇型心绞痛
  • 3篇稳定型心绞痛
  • 3篇介入
  • 3篇介入治疗
  • 3篇急性ST段抬...

机构

  • 12篇青岛医学院
  • 8篇青岛大学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万杰医院

作者

  • 20篇朱为勇
  • 7篇于超
  • 5篇丁发明
  • 3篇孙荣丽
  • 3篇尹作民
  • 3篇李海英
  • 2篇李永洪
  • 2篇纪义国
  • 2篇蔡尚郎
  • 1篇宋学良
  • 1篇徐丹
  • 1篇李莉
  • 1篇孙明姝
  • 1篇盖延红
  • 1篇石玫
  • 1篇尹刚
  • 1篇李越凡
  • 1篇赵强
  • 1篇李健
  • 1篇王金红

传媒

  • 3篇精准医学杂志
  • 3篇青岛医药卫生
  • 2篇河北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医学新知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山东医药工业
  • 1篇中国厂矿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4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2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
1997年
缺血性心律失常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产生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对22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和缺血性ST段改变的机制和特点。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226例老年(60~89岁)冠心病患者全部来自1992年6月~1996年12月我院住院及门诊体检者,均符合1979年全国冠心病诊断参考标准。其中男130例,女96例,平均年龄66.6岁。另随机选取同期老年前期(45~59岁)冠心病患者279例,其中男167例,女112例,平均年龄52.1岁。检测ST段变化时,排除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
赵强孙明姝朱为勇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分析老年前期ST段下降老年组ST段变化缺血性ST段改变
螺内酯治疗不同年龄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差别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 探讨螺内酯在不同年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差别。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4年5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诊治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共144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69例,年龄53~78岁,平均(615±97)岁。根据就诊顺序,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螺内酯组(71例)和对照组(73例)。按照年龄分为≤60岁组(72例)和〉60岁组(72例)。螺内酯组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对照组加用安慰剂,连续给药12周。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器测定后自动计算白天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结果 与(≤60岁)螺内酯组比较,(〉60岁)螺内酯组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收缩压、诊室收缩压、夜间平均脉压、24 h平均脉压下降幅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年龄〉60岁的患者,螺内酯组较安慰剂组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收缩压、诊室收缩压、白天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24 h平均脉压下降幅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螺内酯能够降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60岁)的收缩压。
盖延红栾晓东朱为勇徐丹
关键词:顽固性高血压螺内酯血压收缩压年龄
高血压病致左心室肥厚的研究进展
1992年
左心室肥厚(LVH)是高血压病中常见的表现。近年来研究发现,高血压病合并LVH 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及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LVH 被作为一独立的危险因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朱为勇郝同尧于超
关键词:高血压心室肥厚
抑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择期PCI术短期预后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抑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SP)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40例成功行PcI术的患者,分为抑郁组(117例)和非抑郁组(123例),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的重要心血管事件和非致死性卒中发生率。结果12个月随访期间,抑郁组重要心血管事件和非致死性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结论抑郁影响USP患者PCI术的预后。
朱为勇丁发明张新丽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抑郁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苯那普利降压疗效观察
1998年
为寻求治疗高血压病的理想药物,我们使用盐酸苯那普利(洛汀新,北京汽巴——嘉基制药有限公司 产品)治疗5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并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方法评价其降压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朱为勇尹作民史春雷
关键词:苯那普利药效动态血压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血白细胞变化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1996年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血白细胞变化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李海英,朱为勇,于超多数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的血白细胞(WBC)增多。近年来,有学者注意到AMI时血WBC增多与AMI的预后相关。我们对我院1988年1月~1993年12月收治的147例老年AMI...
李海英朱为勇于超
关键词:心肌梗塞白细胞预后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前后心理障碍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后合并心理障碍的结构。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建立队列,连续抽样收集2家三甲医院确诊的STEMI患者543例,以BDI《贝克抑郁量表》和BAI《贝克焦虑量表》进行情绪评测,研究STEMI患者PCI术前后合并心理障碍的结构。结果 STEMI患者术前抑郁、焦虑以及抑郁合并焦虑比例分别为14.2%,14.5%和15.8%,术后3个月的比例分别为6.6%,9.8%和9.8%。PCI术后心理障碍评分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3个月新发抑郁1例,焦虑5例以及抑郁合并焦虑2例。结论 STEMI患者PCI术前后合并较高的心理障碍,PCI术后心理障碍下降。
朱为勇张新丽丁发明
关键词:心理障碍
老年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90例超声及临床分析被引量:1
1997年
对90例SDHVD病人的超声及临床特点分析发现,本病可累及心脏的任何一组瓣膜,左心瓣膜受累者明显多于右心(P<0.01),有瓣膜功能失调者占56.7%,心脏听诊中可闻及杂音者仅33.3%,并发现本病是导致老年人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尹作民宋学良朱为勇于超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退行性变心脏瓣膜病老年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AMI的临床特点
1995年
朱为勇于超纪义国
关键词:高血压心肌梗塞急性症状
抑郁症对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小板活化影响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 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小板活化影响。方法:209例行PCI的患者分为抑郁症组(72例,包括持续性抑郁患者31例和一过性抑郁患者41例)和非抑郁症组(137例)。对照组35例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内和术后3个月通过BECK抑郁自评问卷(BD I)进行心理测评。取外周血,以β-血小板球蛋白(β-TG)作为血小板活化标志物,ELISA法测定浓度。结果:PCI组术前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浓度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术后下降,持续抑郁症组β-TG浓度较非抑郁症组升高。对照组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浓度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血小板活性在PCI前后有动态改变,在合并持续抑郁症患者中,血小板的活化程度较高。
丁发明张新丽朱为勇蔡尚郎
关键词:抑郁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