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国强

作品数:450 被引量:2,122H指数:21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8篇期刊文章
  • 4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8篇农业科学
  • 35篇生物学
  • 31篇医药卫生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文化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34篇病毒
  • 93篇杆菌
  • 73篇大肠杆菌
  • 51篇基因
  • 40篇粘病毒
  • 40篇副粘病毒
  • 35篇免疫
  • 33篇克隆
  • 26篇蛋白
  • 26篇沙门菌
  • 26篇沙门氏菌
  • 25篇传染
  • 24篇菌毛
  • 23篇疫苗
  • 23篇传染性
  • 22篇毒素
  • 22篇细胞
  • 21篇鸡病
  • 20篇生物学
  • 17篇毒力

机构

  • 418篇扬州大学
  • 25篇教育部
  • 22篇江苏农学院
  • 20篇江苏农牧科技...
  • 17篇江苏省家禽科...
  • 10篇南京农业大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上海市农业科...
  • 5篇扬州优邦生物...
  • 5篇国药集团扬州...
  • 4篇北京农业职业...
  • 4篇江苏省苏北人...
  • 4篇渭南职业技术...
  • 4篇浙江诺倍威生...
  • 3篇福建省农业科...
  • 3篇福建农业职业...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山东省农业科...
  • 3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佛山科学技术...

作者

  • 444篇朱国强
  • 129篇王永坤
  • 72篇严维巍
  • 69篇周继宏
  • 60篇庄国宏
  • 57篇王建业
  • 53篇孟霞
  • 40篇田慧芳
  • 38篇王亨
  • 35篇刘华雷
  • 28篇朱春红
  • 27篇夏芃芃
  • 27篇羊扬
  • 20篇吴圣龙
  • 20篇段强德
  • 19篇包文斌
  • 19篇周明旭
  • 19篇李建基
  • 17篇陶洁
  • 15篇张信军

传媒

  • 71篇中国预防兽医...
  • 50篇中国家禽
  • 44篇中国兽医学报
  • 2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7篇微生物学报
  • 17篇中国动物传染...
  • 16篇江苏农学院学...
  • 13篇畜牧兽医学报
  • 10篇中国禽业导刊
  • 9篇中国兽医杂志
  • 9篇扬州大学学报...
  • 8篇江苏农业研究
  • 8篇中国畜牧兽医...
  • 7篇中国畜禽传染...
  • 7篇畜牧与兽医
  • 7篇中国畜牧兽医...
  • 5篇生物技术通讯
  • 5篇遗传
  • 4篇黑龙江畜牧兽...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4篇2024
  • 11篇2023
  • 11篇2022
  • 19篇2021
  • 17篇2020
  • 31篇2019
  • 16篇2018
  • 21篇2017
  • 10篇2016
  • 24篇2015
  • 29篇2014
  • 26篇2013
  • 14篇2012
  • 15篇2011
  • 11篇2010
  • 12篇2009
  • 11篇2008
  • 1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4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18大肠杆菌黏附素受体结合域鉴定新方法被引量:4
2010年
运用DNA重组技术将F18ab和F18ac大肠杆菌黏附素fedF亚单位内的第60~109位氨基酸残基区段(fedF1)和fedF全基因克隆入V型分泌系统MisL的载客结构域上,经DNA测序确证其正确阅读框后,含重组菌质粒pnirBMisL-fedF或pnirBMisL-fedF1经厌氧诱导后,与断奶仔猪小肠上皮细胞进行体外黏附试验。结果表明:FUT1基因M307位点中GG型和AG型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均能黏附上述重组菌,而AA型个体小肠上皮细胞则不能黏附。上述重组菌均能与兔抗F18ab菌毛FedF亚单位单因子高免血清发生玻板凝集反应。而FedF突变体FedF(M)的重组质粒菌则失去上述凝集和黏附特性。证明F18大肠杆菌黏附素fedF基因及其基因片段fedF1在大肠杆菌表面得到了功能性表达,F18ab和F18ac黏附素FedF直接介导F18大肠杆菌与易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大分子受体黏附结合,fedF1为黏附素FedF的受体主要结合域,其His88、His99是FedF黏附素受体结合域的重要氨基酸残基。
葛兆宏陆广富朱军郁磊羊扬原志伟朱吕昌吴圣龙包文斌朱国强
关键词:F18大肠杆菌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clpV2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旨在研究六型分泌系统2(type VI secretion system 2,T6SS2)clpV2基因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TW-XM菌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Red同源重组构建clpV2基因缺失株,将clpV2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BR322中,成功构建回补株。对突变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突变株均能稳定遗传,且clpV2基因的缺失不影响TW-XM菌株的生长速度以及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但会导致其运动能力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下降。综上表明,clpV2基因的缺失会影响TW-XM菌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clpV2基因的功能和APEC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钟昊然王培莉郭佳郭佳王亨李建基朱国强董俊升李建基
关键词: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学特性
源于奶牛蹄部感染的牛源污蝇解壳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被引量:5
2021年
为确定导致江苏某奶牛场蹄部感染的病原,采集发病奶牛蹄部感染病灶的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使用MALDI Biotyper微生物快速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病灶中的分离株为污蝇解壳杆菌(Wohlfahrtiimonas chitiniclastica),血平板上呈β型溶血。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多西环素、四环素、头孢氨苄、链霉素、青霉素和复方新诺明7种抗生素耐药,对多黏菌素、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克林霉素5种抗生素敏感。污蝇解壳杆菌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原菌,其在奶牛蹄部的感染需要引起奶牛场的关注,同时其耐药性增加更具有公共卫生学意义。该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为指导奶牛养殖场合理用药和提高公共卫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王志浩郭龙刘康军李俊李建基崔璐莹孟霞朱国强钱晨王亨
关键词:奶牛药敏试验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毛F4ac受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仔猪腹泻是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疾病之一,其致死率占仔猪总死亡率的11.5%~29.5%。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F4(或K88)是导致新生或断奶仔猪腹泻的重要病原菌,可引发仔猪黄痢、白痢、水肿病和断奶仔猪腹泻等多种疾病,并 大肠杆菌F4致病性由两个因素决定。
夏芃芃朱国强
关键词: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断奶仔猪腹泻受体菌毛仔猪黄痢致死率
大蒜素对气单胞菌的体内外抑制作用被引量:7
1999年
用试管法测定了大蒜素对常见4株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该药对这类致病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其中对U1、J501、J502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5.6mg/ml,对P502MIC为31.2mg/ml。对鲫鱼人工感染温和气单胞菌U1试验结果表明,大蒜素微囊按50mg/(kg·d)连用3d,对治疗鲫鱼气单胞菌感染有显著效果。
蒋志伟庄国宏朱国强王永坤
关键词:气单胞菌最小抑菌浓度大蒜素鲫鱼
大肠杆菌Nissle 1917株鞭毛展示6His标签的构建及相关生物学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为探索大肠杆菌Nissle 1917株(EcN)鞭毛展示的应用,本研究以重组质粒p UC18-fli C为模板,反向PCR产物经DpnⅠ、Exnase^(TM)Ⅱ重组环化,将6His标签基因分别插入无质粒大肠杆菌Nissle 1917(EcNcured of its two cryptic plasmids p MUT1和p MUT2;EcNc)fli C高变区774 bp^775 bp和792 bp^811 bp之间,构建嵌合鞭毛基因片段fliC01和fliC02。分别将其克隆于自杀性载体pRE112中,构建重组质粒pRE112-fliC01和pRE112-fliC02,并分别转化至EcNc中。通过一次重组和二次重组将嵌合鞭毛基因整合于EcNc基因组中,构建无抗性筛选的重组菌株EcNc fliC01和EcNc fliC02。对重组菌株进行生长状况、鞭毛形成以及体外细胞黏附试验和小鼠体内定植试验检测,结果表明EcNc fliC01和EcNc fliC02的生长未受影响,表达的嵌合鞭毛能够被H1多抗或His-Tag单克隆抗体识别并组装形成鞭毛丝;重组菌对IPEC-J2细胞的黏附能力及小鼠肠道定植能力与亲本株EcNc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EcNc鞭毛展示技术应用于活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杨颖区炳明杨溢张倩杨玮枫夏芃芃朱国强
关键词:鞭毛蛋白
大肠杆菌鞭毛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9年
鞭毛是位于细菌表面的长螺旋形可旋转附属物,长约10μm,主要与细菌的运动有关。鞭毛的驱动力是许多细菌病原体的重要毒力特征,并且是建立感染所必需的。感染发生后,鞭毛有利于细菌到达侵入部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一般周身鞭毛,具有运动性。鞭毛蛋白,又称为H抗原,是大肠杆菌分类的重要表面抗原。本文对大肠杆菌鞭毛的结构、功能和H抗原分型作一简要综述,旨在为本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田延丁雪燕岑雪周明旭羊扬羊扬
关键词:鞭毛蛋白大肠杆菌表面抗原细菌可旋转病原体
江苏某牛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耐药性及保守抗原分析被引量:17
2019年
2018年6月对江苏某奶牛场30头隐性乳房炎奶牛的50个发病乳区采集生牛乳进行检测,分离鉴定主要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19株(38%)、肺炎克雷伯菌13株(26%)、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1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株(22%)、无乳链球菌4株(8%)、停乳链球菌1株(2%)。采用PCR和血清学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进行分型,结果显示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4株为CP8型(80%),1株为非CP5、CP8或336PS型。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牛场松鼠葡萄球菌菌株对磺胺类药物复方新诺明和广谱抗菌药甲氧胺嘧啶表现双重耐药,耐药率达100%;肺炎克雷伯菌对利福平和万古霉素表现双重耐药,耐药率达100%。此外,部分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克拉霉素表现出中度敏感。但所有菌株对头孢哌酮、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氯霉素和呋喃妥因表现高度敏感,敏感率100%。通过PCR方法检测发现,在分离菌株中金黄色葡萄球菌TraP和FnbpA,无乳链球菌GapC和Sip,大肠埃希菌Lpf1A等保守抗原检出率高达89%~100%,证明其作为亚单位疫苗候选抗原的普适性。这一研究为该牛场乳房炎的临床用药和综合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周明旭周明旭徐悦徐悦鲍熹张金秋杨章平朱国强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耐药性
肠炎沙门菌sef14基因缺失株生物学功能被引量:2
2022年
构建了肠炎沙门菌参考株SE50336的SefA主要亚单位编码基因sefA的缺失株SE50336ΔsefA,进一步探究野生株及SEF14菌毛缺失株的生物学功能。以SE50336为模板,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sefA缺失株,通过绘制生长曲线、生物被膜测定试验、刚果红-考马斯亮蓝无盐培养基菌落表型试验、RT-q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人结肠腺癌上皮细胞(Caco-2)的体外黏附测定来检测和比较2种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并利用野生株和缺失株分别攻毒小鼠,探究SEF14菌毛对肠炎沙门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野生株及缺失株生长情况无明显差异。与野生株相比,ΔsefA缺失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有所下降;菌落表型试验中野生株表现出典型的rdar(red,dry and rough)表型,而ΔsefA缺失株表现出saw(smooth and white)表型;RT-qPCR试验中,野生株的生物被膜形成主要关联基因csgA、bcsA、pgaC、fimA的转录量均显著高于ΔsefA缺失株。但缺失株与野生株对于Caco-2上皮细胞的黏附差异不显著(P=0.41)。小鼠体内致病性试验显示,野生株的LD;(10 CFU)显著低于缺失株(17.78 CFU),表明sefA亚单位编码基因缺失株减弱了肠炎沙门菌对BALB/c小鼠的毒力。上述数据和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EF14菌毛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致病性提供了基础。
顾宣强侯千禧刘家奇李雅倩夏芃芃段强德朱国强
关键词:肠炎沙门菌生物学功能
江苏规模化奶牛场BVD与IBR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4
2018年
为了解江苏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及牛病毒性腹泻病(BVD)流行与分布情况,采用商品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时来自江苏省7个市和不同地区的13个大型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共540份血清中IBRV抗体进行检测,采用商品化ELISA试剂盒对来自江苏省5个市和不同地区的11个大型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共460份血清中BVDV抗体进行检测,同时从中随机采集100份血清样本,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nRT-PCR)进行BVDV抗原检测与基因分型。结果表明:不同牛场的BHV-I抗体阳性率为0%~82.1%%,平均阳性率为21.1%(114/540);不同牛场的BVDV抗体阳性率为0%~98%,平均阳性率为51.5%(237/460);不同牛场的BVDV抗原阳性率为0%~100%,平均阳性率为55%(55/100);对相应样本的BVDV抗原与抗体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抗原+/抗体+牛占40%(40/100),抗原+/抗体+牛占15%(15/100),抗原-/抗体-牛占35%(35/i00),抗原-/抗体+牛占10%(10/100);基因分型结果显示,BVDV-Ⅰ型占11%(6/55),BVDV—Ⅱ型为78%(43/55),Ⅰ型与Ⅱ型混合感染占11%(6/55),未发现BVDV-Ⅲ型。研究表明,BVDV和BHV-Ⅰ在江苏省主要规模奶牛场普遍流行,但不同地区、不同牛场的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牛场均能检测出抗原+/抗体-的持续感染牛,BVDV含基因Ⅰ、Ⅱ型,但主要以Ⅱ型感染为主。
张信军羊扬羊扬朱国强
关键词:奶牛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共4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