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弟成

作品数:199 被引量:2,748H指数:3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生物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9篇期刊文章
  • 5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7篇天文地球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48篇地球化
  • 48篇地球化学
  • 45篇岩浆
  • 44篇锆石
  • 44篇花岗岩
  • 42篇岩石
  • 39篇同位素
  • 27篇火山岩
  • 27篇冈底斯
  • 25篇岩石成因
  • 25篇青藏
  • 25篇青藏高原
  • 21篇拉萨地块
  • 20篇山岩
  • 20篇年代学
  • 20篇白垩世
  • 19篇岩浆作用
  • 19篇特提斯
  • 18篇火山
  • 14篇地质

机构

  • 136篇中国地质大学...
  • 84篇成都地质矿产...
  • 4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6篇成都理工大学
  • 14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地质科学...
  • 8篇石家庄经济学...
  • 5篇北京大学
  • 3篇西北大学
  • 3篇加利福尼亚大...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防灾科技学院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兰州大学
  • 2篇台湾大学
  • 2篇杜伦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作者

  • 198篇朱弟成
  • 114篇赵志丹
  • 99篇莫宣学
  • 62篇王立全
  • 61篇潘桂棠
  • 58篇廖忠礼
  • 46篇董国臣
  • 42篇王青
  • 24篇刘栋
  • 22篇江新胜
  • 19篇耿全如
  • 17篇周肃
  • 13篇胡兆初
  • 13篇张亮亮
  • 11篇林丽
  • 10篇朱利东
  • 9篇刘敏
  • 9篇周长勇
  • 8篇管琪
  • 8篇袁四化

传媒

  • 65篇岩石学报
  • 13篇地质通报
  • 10篇沉积与特提斯...
  • 8篇地学前缘
  • 7篇2012年全...
  • 6篇2014年中...
  • 4篇地质学报
  • 4篇地球科学(中...
  • 3篇现代地质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3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球化学
  • 2篇矿物岩石
  • 2篇成都理工学院...
  • 2篇2010年全...
  • 2篇2013年全...
  • 2篇青藏高原及邻...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球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8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4篇2014
  • 11篇2013
  • 18篇2012
  • 8篇2011
  • 17篇2010
  • 13篇2009
  • 12篇2008
  • 6篇2007
  • 22篇2006
  • 9篇2005
  • 11篇2004
  • 17篇2003
1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多岛弧盆系研究实践看板块构造登陆的魅力被引量:53
2004年
板块构造学说是高度成功的地球科学理论。大洋岩石圈与大陆岩石圈之间的多岛弧盆系构造域是板块构造登陆的入门向导。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研究实践表明,青藏高原是板块构造登陆的研究基地。众多蛇绿岩带、混杂岩带和火山岩浆弧带等的识别,支持洋陆转换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可用来解释特提斯和亚洲大陆的形成和演化。
潘桂棠王立全尹福光朱弟成耿全如廖忠礼
关键词:多岛弧盆系登陆青藏高原
拉萨地体的起源和古生代构造演化被引量:88
2012年
早期由于资料有限,对拉萨地体古生代时期的裂解、漂移、俯冲和碰撞历史的认知程度还很低。本文利用目前已有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分析了拉萨地体的中生代岩石圈结构,探讨了拉萨地体的起源和古生代演化历史。大量长英质岩石的锆石Hf同位素和全岩Nd同位素表明,南部和北部拉萨地体以新生地壳为主,部分地区可能存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而中部拉萨地体是具有古元古代甚至太古代结晶基底的条带状微陆块。大量古生代沉积岩的碎屑锆石U-Pb年龄数据表明,拉萨地体约1170Ma的碎屑锆石年龄指标,明显不同于以约950Ma为碎屑锆石年龄指标的安多、羌塘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拉萨地体起源于澳大利亚大陆北缘是目前资料情况下的最合理解释。中部拉萨地体约492Ma的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背景,代表了古地理上位于澳大利亚大陆北缘的岩浆弧的一部分,可能与原特提斯洋岩石圈板片的断离有关。拉萨地体南缘和南羌塘的泥盆纪末期—石炭纪早期片麻状花岗岩类为存在明显幔源物质输入的S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最终演化为松多特提斯洋的弧后盆地背景。中二叠世末期发生的拉萨地体与澳大利亚大陆北缘的碰撞造山事件可能触发了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岩石圈的南向俯冲,并随后对拉萨地体的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发挥关键性作用。
朱弟成赵志丹牛耀龄王青Yildirim DILEK董国臣莫宣学
关键词:岩石圈结构拉萨地体
拉尔玛金矿中的生物-有机质-流体成矿作用
林丽刘家军朱利东朱弟成张萌
该成果采用地质分析、现代热水沉积和实验模拟相结合,研究由沉积-成岩-成矿不同阶段金在生物-有机质-流体体系中的地球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硅质岩沉积过程中,热水条件下的生物为拉尔玛金矿床的初始形成奠定了基础;金在细胞中的分...
关键词:
关键词:金矿地球化学成矿
西藏冈底斯岩基南木林晚白垩世岩体和脉岩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被引量:9
2019年
青藏高原南拉萨地体晚白垩世岩浆岩是揭示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岩浆记录。前人对东西向展布的冈底斯岩基不同区段出露的各类晚白垩世岩浆岩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该时期岩石成因和新特提斯俯冲的深部过程仍存在一些争议。本文报道的冈底斯岩基南缘南木林地区的辉长岩体及侵入其中的基性和酸性脉岩,形成于晚白垩世早期,在辉长岩体(92~94Ma)就位后不久基性和酸性脉岩(91Ma)同时侵入,野外露头较好地展示了它们的穿切关系。寄主辉长岩和基性脉岩均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SiO_2含量不均一(49.60%~57.99%),高铝(Al_2O_3,16.41%~18.67%),无明显Eu负异常,低Cr、Ni,表明可能经历过角闪石分离结晶。酸性脉岩属于弱过铝质钾玄质系列,普遍高硅(SiO_2>70%)、高全碱(8.06%~9.44%),与岩体无成分演化关系。三类岩石的微量元素均显示弧岩浆的特征,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Th、U、K、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等相对亏损。辉长岩和酸性脉岩锆石Hf同位素均表现亏损特征(ε_(Hf)(t)为+7.8~+11.4),一阶段模式年龄和地壳模式年龄均低于506Ma。综合辉长岩和基性脉岩的Nb/La、Nb/U和Ce/Pb特征,表明岩浆应来源于受流体交代的弧下地幔楔源区,而酸性岩脉具有高Sr/Y比和(La/Yb)_N比的埃达克质特征,可能来自弧下加厚的新生镁铁质下地壳。考虑到区域上95~85Ma岩浆活动广泛分布于整个冈底斯岩基中,本文认为在冈底斯岩浆弧的中段,晚白垩世早期北向俯冲的新特提斯洋发生了板片回转,同时导致了地幔和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作用。
唐演赵志丹齐宁远王珍珍刘栋栾炅雨朱弟成
西藏中拉萨地块西段左左乡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被引量:6
2019年
近年来对青藏高原中拉萨地块西部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源区、成因和演化等问题的研究较少。本文针对中拉萨地块西部噶尔县左左乡两个中酸性岩体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和锆石Hf同位素,以及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左左乡北侧岩体寄主花岗闪长岩和闪长质包体获得同期(163Ma和160Ma)的年龄,属于晚侏罗世;南侧岩体花岗岩年龄为142~147Ma,属于早白垩世。北侧与南侧的中酸性岩石均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晚侏罗世岩体寄主岩具有较为富集的锆石Hf同位素成分(ε_(Hf)(t)=-16.8~-13.6),可能来源于古老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包体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成分(ε_(Hf)(t)=-15.7~-13.6),结合晚侏罗世寄主岩与包体较高的MgO(4.13%~6.90%)、Cr(146×10^(-6)~370×10^(-6))和Ni(31×10^(-6)~113×10^(-6))含量,说明包体代表的中基性岩浆可能源于古老富集地幔的熔融,并且在晚侏罗世寄主花岗闪长岩与闪长质包体所代表的两种岩浆间发生过充分的岩浆混合作用。南侧早白垩世花岗岩具有较负且变化范围大的ε_(Hf)(t)值(-8.2~-4.8和-3.8~+0.2),指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中有更多亏损地幔物质或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并且亏损地幔物质或新生地壳物质与拉萨地块古老地壳物质熔融形成的酸性岩浆发生了岩浆混合,经历岩浆混合后中酸性岩浆又发生了角闪石、长石的分离结晶,最终形成南侧早白垩世岩体的一系列中酸性岩石。研究区早白垩世亏损地幔物质或新生地壳物质的增多可能与南向俯冲的班公湖-怒江板片的回转有关。
齐宁远赵志丹唐演闫晶晶石卿尚刘栋朱弟成SHEIKH Lawangin
关键词:花岗闪长岩花岗岩闪长质包体
班公湖—怒江带两侧地球物理与地质特征差异及意义
本文主要集成了近年来的青藏高原地质调查和研究中所取得的大量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并基于班公湖—怒江带南北两侧下述事实上的差异,认为班公湖—怒江带是冈瓦纳大陆岩石圈的北界.
潘桂棠朱弟成耿全如
关键词:地球物理资料地质特征岩石圈
文献传递
西藏措勤尼雄地区早白垩世晚期岩浆作用的起源和成因
西藏措勤尼雄岩体是中部拉萨地体白垩世晚期大规模岩浆活动的代表之一,但是其岩浆起源和岩石成因并未得到很好的约束。为探讨这些问题,本文报道了尼雄岩体寄主花岗闪长岩、闪长质包体和石英闪长玢岩脉的岩石学、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
王皓朱弟成王青赵志丹刘盛遨刘栋
关键词:石英闪长玢岩高镁岩浆混合
文献传递
西藏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岛弧造山作用:火山岩和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58
2008年
系统地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岩相学,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构造环境、源区性质,并与喜马拉雅带二叠纪火山岩进行了对比研究。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近东西向集中分布在冈底斯构造带的中北部,空间上从东至西火山活动的强度和规模渐次减小,时间上从早至晚火山活动的强度和规模总体由弱到强。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构造环境,从早到晚岛弧造山作用经历了初始岛弧→早期岛弧→成熟岛弧的发展演变过程,火山岩浆来源于富集型地幔的部分熔融物质,原始岩浆在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中有俯冲洋壳、随带的深海沉积物和再循环进入地慢的地壳物质组分的强烈混染,明显不同于受地壳物质组分强烈混染的喜马拉雅带二叠纪陆缘裂陷型火山岩。综合分析冈底斯带及其邻区近年来的最新调查与研究成果,从北向南拟建了石炭纪—二叠纪冈底斯岛弧→雅鲁藏布江弧后裂谷盆地→喜马拉雅陆缘裂陷盆地的弧盆系时空结构演化模式,探讨了冈瓦纳大陆北缘石炭纪—二叠纪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造山作用与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演化的耦合关系及其动力学机制,讨论了冈底斯带松多乡榴辉岩的形成过程。
王立全潘桂棠朱弟成周长勇袁四化张万平
关键词:西藏冈底斯带地球化学特征
西藏打加错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
青藏高原南部的拉萨地体T3–J1时期岩浆活动的深部过程和地球动力学背景仍是尚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由于南部拉萨地体西部地区缺乏T3–J1时期的岩浆活动记录,直接限制了对拉萨地体T3–J1时期岩浆活动空间分布特点和地球...
宋绍玮刘泽朱弟成王青夏瑛李世民张立雪
关键词:锆石U-PB年代学弧后盆地
文献传递
西藏冈底斯带中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和相关问题的讨论被引量:213
2008年
利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其他相关的研究成果,编制了第一张冈底斯带中生代岩浆岩分布图,初步厘定了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分布特点和时空框架,并利用已有的地球化学数据重点分析了早白垩世花岗岩类的岩浆作用性质。将冈底斯带中生代岩浆活动置于时空框架内分析发现,南冈底斯和北冈底斯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主要受俯冲作用的影响,而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和中冈底斯自早侏罗世以来除了受到俯冲作用的影响外,还受到了自东向西逐步扩展的碰撞作用的影响,结合构造和地层研究的新资料,提出冈底斯带中生代岩浆活动可用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南、新特提斯洋壳向北的双向剪刀式(剪刀口向西张开)俯冲模式来解释。建议将传统的"拉萨地块"解体为以古—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组成为特色的真正意义上的"拉萨地块"(可能包括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和中冈底斯)及其南北两侧通过岛弧增生拼贴形成的以新元古代地壳物质为特色的南冈底斯岛弧带和北冈底斯岛弧带。提出二叠纪时期冈底斯带可能为一个在古特提斯洋盆中呈条块状"漂浮"的冈瓦纳碎片。新发现和厘定的由狮泉河-拉果错-永珠-纳木错-嘉黎混杂岩带所代表的弧后洋盆的消减和闭合可能在中冈底斯和北冈底斯岩浆成因中并未起到主导作用。
朱弟成潘桂棠王立全莫宣学赵志丹周长勇廖忠礼董国臣袁四化
关键词:中生代岩浆岩西藏冈底斯带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