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 作品数:7 被引量:38 H指数:3 供职机构: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良性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ERI)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良性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20年1月苏北人民医院因上消化道良性狭窄行ERI治疗的患者14例,记录患者术前狭窄时间、术前接受治疗情况、术前术后吞咽困难症状、吻合口直径改善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估其疗效。结果14例患者均完成ERI术,平均操作时间(13.21±4.26)min,切开部位(2.17±0.58)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术前吞咽困难评分为(3.08±0.52)分,术后第2天降至(1.14±0.35)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和6个月吞咽困难评分分别为(1.23±0.58)和(1.39±0.66)分,与术后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当时和术后3个月狭窄处直径分别为(0.28±0.04)、(1.23±0.02)和(1.11±0.03)cm,3个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当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I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良性狭窄是安全有效且可行的。 王璐 王维钊 周平红 刘军 朱海杭 朱振 陈磊关键词:吻合口狭窄 吞咽困难 疗效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黏膜下注射用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浓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中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其最佳浓度。方法128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成4组,A 组使用生理盐水作为黏膜下注射液,B 组、C 组和 D 组则分别使用浓度为0.001%、0.002%和0.004%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记录各组 ESD 手术完成情况、患者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黏膜下注射液用量、手术时间,并行组间或组内对比分析。结果各组均能顺利完成手术,组内术前与术中比较最高血压及最快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无一例出现穿孔及术中急性大量出血。术中急性少量出血发生率,A 组(28.1%,9/32)明显高于 B 组(9.4%,3/32)、C 组(6.3%,2/32)和D 组(6.3%,2/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B 组、C 组、D 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间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黏膜下注射液用量,A 组为(39.5±10.8)ml,明显高于 B 组的(29.4±9.4)ml、C 组的(27.3±8.2)ml 和 D 组的(20.4±11.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B 组、C 组、D 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 D 组较 B 组有减少趋势。手术时间,A 组为(82.3±24.78)min,明显长于 B 组的(60.7±25.35)min、C 组的(54.7± 31.72)min 和 D 组的(59.2±28.4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B 组、C 组、D 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ESD 术中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安全有效,可减少注射液用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的发生,但增加肾上腺素浓度未能发现明显优势。 陈磊 王璐 朱振 高苏俊 张利 陆伟 陈娣 朱海杭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肾上腺素 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实验性坏死性胰腺炎猪的肝损害的影响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EIN)对实验性坏死性胰腺炎猪的肝损害的影响。方法20头普通江淮猪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1ml/kg制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造模后24h有2头死亡,18头猪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全肠外营养组(TPN)、肠内要素营养组(EEN)和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组(EIN),分别进行相应的营养8d。于造模前,造模后24h,营养支持第1、2、4、8天检测外周血内毒素、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营养支持8d后剖腹测定腹水量、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肝组织TNF-αmRNA和IL-6mRNA的表达以及肝脏病理学改变,进行病理评分。结果造模后24hEIN组外周血内毒素、AST、ALT、TNF-α、IL-6均较造模前明显增高(P均〈0.01),但与其他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支持8d后,EIN组上述5项指标均明显低于TPN组和EEN组(P均〈0.05)。营养8d后,EIN组的腹水量、肝脏MDA含量、TNF-α mRNA表达、IL-6mRNA表达及肝脏病理学评分均明显低于TPN组和EEN组,而肝脏SOD活力则明显高于TPN组和EEN组(P均〈0.05)。结论早期给予EIN能从多方面保护ANP引起的肝损害。 陈磊 邹晓平 王璐 朱振 田觅 顾超关键词: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内毒素 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剥离术治疗食管浅表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评价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剥离术(ESTD)治疗食管浅表性肿瘤的效率及安全性。方法 74例食管浅表性肿瘤患者按病灶周径(<1/3周,1/3~2/3周,>2/3周)分层随机分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36例)和ESTD组(38例),分别行ESD及ESTD治疗,比较各组的剥离面积、手术时间、剥离速度、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和出血、穿孔及术后狭窄等并发症情况。结果各组剥离面积无差异(P>0.05)。在病灶周径<1/3周时,两组的手术时间、剥离速度、整块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周径1/3~2/3周及>2/3周时,ESTD组的手术时间[(50.7±21.3)min及(61.7±29.8)min]明显短于ESD组[(79.8±19.5)min及(119.8±35.4)min](P<0.05)、剥离速度[(21.1±5.6)mm^2/min及(28.8±6.1)mm^2/min]明显快于ESD组[(14.5±3.7)mm^2/min及(15.2±5.1)mm2/min](P<0.05)。在病灶周径1/3~2/3周时,两组整块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均无差异(P>0.05),在周径>2/3周时,ESTD组整块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均高于ESD组(P<0.05)。ESD组中,术中出血6例,术后迟发性穿孔2例,术后狭窄10例;ESTD组中,术中出血5例,术后狭窄13例,无穿孔发生。结论 ESTD能安全有效地切除食管浅表肿瘤,大面积食管肿瘤同传统ESD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剥离速度快、治愈性切除率高的优势。 陈磊 王璐 高苏俊 张利 朱海杭 陆伟 陈娣 朱振经内镜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结肠血管畸形观察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结肠血管畸形的疗效。方法:对经内镜检查确诊的42例结肠血管畸形患者予内镜下1%聚桂醇注射液多点注射硬化治疗。结果:首次硬化治疗后42例血管畸形患者均元复发性出血,两次治疗后有效率达100%。结论:内镜下1%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结肠血管畸形是安全、有效的,尤其适用高龄不能耐受手术者,并可进行反复治疗。 朱振 陈磊 王璐关键词:肠道 血管畸形 术前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对胃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相关性出血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探讨术前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对胃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相关性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 148例患者按病灶大小(2 cm)随机分为术前用药组(n=76)和对照组(n=72)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前用药组术前1 d口服泮托拉唑片40 mg,手术当天上午静滴泮托拉唑40 mg,下午行ESD,两组术后当天静滴泮托拉唑40 mg,第1至第3天早晚各静滴泮托拉唑40 mg,术后第4天改泮托拉唑口服40 mg/d,术后d1、d7、d28复查胃镜,并将溃疡进行Forrest分级,ESD术前、术后检测胃液pH值,并统计两组术中及术后延迟性出血的比例。结果术前用药组ESD时胃液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无差异;两组均未出现术中大量出血,术中少量出血术前用药组1例,对照组10例(P<0.05);在术后迟发性出血术前用药组4例,对照组3例(P>0.05);术后第1天复查胃镜ForrestⅡa级溃疡术前用药组3例,对照组9例(P<0.05),ForrestⅡb级溃疡术前用药组5例,对照组14例(P<0.05)。结论术前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能减少胃部ESD术中出血,但并不能减少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 陈磊 朱海航 王璐 朱振 张利 陈娣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胃肠道 胰管支架置入术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反复胰管导丝插入患者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观察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置入术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反复胰管导丝插入患者术后胰腺炎(PEP)的预防作用。方法前瞻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因插管困难而导致导丝反复进入胰管的胆道疾病患者64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皆常规行ERCP术,观察组术中置入胰管支架,对照组术后不置入胰管支架或者鼻胰管,术后监测腹痛症状,血淀粉酶。统计并对比分析两组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胰腺炎严重程度分级、腹痛评分、Ranson评分、淀粉酶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发生5例PEP,发生率为15.6%,其中轻型4例(12.5%)、中型1例(3.1%);对照组发生13例PEP,发生率为40.6%,其中轻型6例(18.8%)、中型4例(12.5%)、重型3例(9.4%)。观察组PE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轻、中、重型PE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中、重型PE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Ranson评分为(1.2±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1.2)分(P<0.05);观察组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3.0±0.6)d,亦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1.4)d(P<0.01)。两组皆未发生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应用胰管支架置入能够有效预防因导丝反复进入胰管患者的PEP的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痛楚、促进患者恢复。 陈超伍 朱海杭 邓登豪 刘军 陈娟 陈炜炜 朱振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困难插管 胰管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