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
-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怀远县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悬吊胆囊底微创保胆取石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 朱永陈军李兴王欣易鹏葛川军朱家磊李柱吴昕邵珊珊
- 该项目选择胆囊功能良好的胆囊结石病人进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悬吊胆囊底保胆取石术,同时设立LC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无差别,而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饮食恢复时间优于LC组。还通过应...
- 关键词:
-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
- 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均无中转开腹,无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梗阻症状发生。结论: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安全有效。
- 李兴朱永
- 关键词: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
-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悬吊胆囊底微创保胆取石术93例临床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悬吊胆囊底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93例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悬吊胆囊底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腹腔镜胆囊切除组对照。结果 9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保胆取石术,无胆瘘发生,术后随访2~18个月,平均12.5个月。1例胆结石复发,结石直径0.4 cm,通过硬膜外麻醉下,B超定位,于原胆囊底悬吊处腹壁疤痕中央作0.6 cm切口,B超引导下直接穿刺留置引导钢丝,皮肤扩张器扩张通道至直径约0.5 cm,胆道镜进入胆囊顺利取出结石,术后无胆瘘及感染。保胆取石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饮食恢复时间、腹泻发生率、术后切口疼痛率少于或短于腹腔镜胆囊切除组(P<0.05),而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安全微创方法。
- 朱永陈军李兴王欣易鹏葛川军朱家磊李柱
-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保胆取石术
-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钬激光胆道探查取石治疗体会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胆道结石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24例,经胆总管胆道镜取石。6例术后6~8周经T管窦道再次探查钬激光碎石取石。结果顺利完成24例,无中转开腹,经T管窦道探查取石6例,多次探查取石1例。术后胆道镜探查无胆道残留结石,1例术后胆漏。结论腹腔镜、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胆道结石有确切的手术安全性和广泛的临床市场,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 李兴朱永易鹏
- 关键词:胆道结石腹腔镜胆道镜钬激光
- 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腹腔镜下,尽量吸净腹腔内的胃肠内容物及渗出液,充分暴露溃疡穿孔部位,取穿孔部位组织送病理检查后,在腹腔镜下行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结果除1例术后3日出现消化道瘘,再次开腹手术修补外,余21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70 min,术后3~4 d进流质饮食,总住院时间6~11 d。结论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对腹内脏器干扰小,术后患者康复快、痛苦小、切口感染及肠粘连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欣朱永
-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腔镜
- 腹腔镜联合电子胆道镜再次胆道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24例临床体会
- 2019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电子胆道镜再次胆道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在基层医院应用的安全、可行的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9年3月于本院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4例再次进行胆道探查患者为观察组,另外24例为初次胆道探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胆总管直径、合并胆道感染、合并黄疸等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电子胆道镜再次胆道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在基层医院应用是安全、可行的,效果满意。
- 朱永陈雷葛川军朱家磊李柱朱营营
-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胆道镜胆总管结石再次胆道手术
-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三孔法腹腔镜手术94例治疗体会被引量:6
- 2009年
- 朱永邵珊珊朱瑞
-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术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0年5月-2008年6月8年中我院1 700余例LC并发胆漏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适应证放宽、Calot三角和胆囊床处理不当及对毛细胆管或迷走胆管的存在认识不足是发生胆漏的重要因素。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充分暴露,规范化处理Calot三角、胆囊管和胆囊床,是预防胆漏的关键,肝下放置引流管和行鼻胆管引流有重要价值。
- 朱永李兴葛川军张伟易鹏
-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漏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