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妊娠
  • 2篇手术
  • 2篇米非司酮
  • 2篇非司酮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妇科
  • 1篇新式剖宫产
  • 1篇新式剖宫产术
  • 1篇药物引产
  • 1篇阴道
  • 1篇阴道给药
  • 1篇阴道流血
  • 1篇引产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麻醉
  • 1篇镇痛
  • 1篇妊娠引产
  • 1篇适应证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医学...
  • 3篇南京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7篇朱湘红
  • 2篇葛春晓
  • 2篇邓斐
  • 2篇胡娅莉
  • 1篇周重婉
  • 1篇姜允飞
  • 1篇汤晓秋
  • 1篇李荣
  • 1篇陈蕾蕾
  • 1篇陈雪
  • 1篇马正良
  • 1篇夏小萍
  • 1篇韩克
  • 1篇韩克
  • 1篇朱瑞芳
  • 1篇许争峰
  • 1篇王志群
  • 1篇张蕾
  • 1篇罗月娥
  • 1篇梁樱

传媒

  • 1篇江苏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南京军医学院...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腹腔镜治疗妇科肿瘤适应证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肿瘤的适应证。方法 :腹腔镜下行附件切除或囊肿剥除 ,子宫切除 ,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切除、卵巢动静脉高位结扎或大网膜切除。并以相应开腹手术作对照。结果 :腹腔镜手术进腹与缝合腹壁时间短、恒定 ,而开腹手术却受手术的大小和患者肥胖程度的影响。腹腔镜对小于 10cm的卵巢囊性肿瘤或子宫小于3月妊娠大小的子宫肿瘤患者 ,手术时间及过程与开腹手术比较没有显著区别。但对于更大囊性肿瘤或子宫肿瘤 ,腹腔镜手术难度加大 ,时间显著延长 ,开腹手术优于腔镜手术。合并盆腔脏器粘连者 ,两者处理过程相似。腹腔镜下处理妇科恶性肿瘤需较高的操作技巧和相应的手术器械 ,手术效果可与开腹手术相类似。结论 :腹腔镜手术适应于较小的卵巢囊性肿瘤或子宫肿瘤 ,对于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需处理淋巴结或探查上腹部者 ,腹腔镜手术效果和预后亦可与开腹手术相类似。因腹壁创伤小、腹腔干扰小 ,术后恢复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韩克姜允飞葛春晓汤晓秋朱湘红李荣
关键词:腹腔镜妇科肿瘤适应证
新式剖宫产近期临床效果分析
2002年
介绍新式剖宫产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该文献资料表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发病率 ,皆显著短于标准剖宫产的对照组 ,切口愈合率为 10 0 %。
邓斐朱湘红
关键词: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
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在腹腔镜妇科手术镇痛的效果被引量:42
2014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腹腔镜妇科手术镇痛效果。方法 80例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静脉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组(R组):0.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R组):静脉右美托咪定联合0.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照组(C组):不用右美托咪定和罗哌卡因。记录术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第一次排气时间。记录入PACU、术后6、12、24h时VAS评分,如患者VAS评分>6分,则给予哌替啶50mg,并记录24h内使用哌替啶例数。记录术后24h时BC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DR组第一次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C组比较,术后PACU、6hR组、D组、DR组和术后12、24hDR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R组和D组比较,DR组术后6、12、24h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24h内使用哌替啶C组8例,其他三组均未使用哌替啶(P<0.05)。与DR组比较,术后24hR组、D组和C组BCS评分4分例数明显减少(P<0.05)。而DR组无一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C组有9例、R组有3例、D组有2例。此外,C组有1例患者发生苏醒躁动。结论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比单纯应用罗哌卡因或右美托咪定的镇痛效果好、镇痛时间长。
夏小萍朱蓓蓓梁樱马正良韩克朱湘红汤小秋
关键词:罗哌卡因腹腔镜术后镇痛
两种不同遗传学分析方法用于诊断自然流产组织的比较被引量:29
2006年
目的探讨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技术与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用于自然流产组织遗传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妊娠49—91d的自然流产患者38例,在无菌条件下经宫颈取绒毛,其中难免流产的新鲜组织标本27份,过期流产的陈旧组织标本11份。每份组织标本均采用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同时采用CGH技术对全基因组进行分析。结果CGH技术诊断成功率为100%(38/38),而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成功率为82%(31/38)。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为90%(28/31),在3例出现不同诊断结果的病例中,1例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染色体核型正常,而CGH技术显示3q^22_q^24缺失;另2例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为3倍体,但CGH技术诊断结果显示正常。在7例绒毛细胞培养失败而仅有CGH技术诊断结果者中,3例为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另4例正常。结论CGH技术用于诊断自然流产组织是可行的。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CGH技术诊断成功率高,且对非平衡染色体结构重排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作为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的补充方法。
胡娅莉陈雪陈蕾蕾朱瑞芳许争峰王志群朱湘红刘啸
关键词:基因组核型分析
米非司酮配伍不同剂量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终止12~16周妊娠的疗效分析
2003年
邓斐朱湘红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终止妊娠中期妊娠阴道流血
小剂量米非司酮在于足月高危妊娠引产中的应用被引量:13
1999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术非司团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高危妊娠引产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50例足月高危孕妇、单胎、头位、宜颈Bishop评分≤5分.随机分成A、B、C组3组,每组50例。A组米非司酮200mg、B组米非司酮100mg预治疗,C组无预治疗。48h后均放置米索前列醇50μg于阴道后穹窿,每3h1次,直至出现宫缩。结果:进入研究后48h,AB组宫颈Bishop评分增加≥3分者达44%,较C组的12%明显为高,P<0.01。应用米索前列醇引产成功者A组26%、B组20%,较C组4%明显为高,P<0.05。用1~2次米索前列醇引产成功者A组78.4%、B组77.5%,较C组56.25%明显为高.P<0.05,A、B组羊水粪染率分别为10%、12%,明显低于C组的28%P尸<0.05。产后胎盘、蜕膜组织学检查,未能发现口服米非司酮对纺毛、蜕膜的特异性损害。结论:①术非司酮100g于足月病危妊娠引产前48h口服有良好的促宫颈成熟作用,能减少它编剂需要量,对高危妊娠有益。②小剂量米非司酮对足月妊娠胎盘绒毛、蜕膜不产生明显病理损害,因而这种剂量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是安全的。
胡娅莉周重婉罗月娥汤小秋朱湘红张蕾
关键词:米非司酮足月妊娠药物引产
452例不孕与不育的宫腔镜诊断与治疗被引量:7
2000年
葛春晓朱湘红
关键词:不育症女性宫腔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