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东民

作品数:106 被引量:2,173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年科研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8篇艾滋病
  • 47篇病毒
  • 40篇艾滋病病毒
  • 33篇性行为
  • 23篇男男性行为
  • 18篇暗娼
  • 18篇HIV
  • 16篇男男性行为人...
  • 12篇行为者
  • 12篇男男性行为者
  • 11篇哨点监测
  • 10篇疫情
  • 10篇高危
  • 10篇HIV感染
  • 8篇青年
  • 8篇梅毒
  • 8篇病毒感染
  • 7篇毒品
  • 7篇青年学
  • 7篇青年学生

机构

  • 105篇中国疾病预防...
  • 12篇青岛市疾病预...
  • 5篇山东省疾病预...
  • 5篇建水县疾病预...
  • 4篇河南省疾病预...
  • 4篇四川省疾病预...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驻马店市疾病...
  • 2篇天津市疾病预...
  • 2篇卫生部
  • 2篇雅安市疾病预...
  • 2篇贵阳市疾病预...
  • 2篇上蔡县疾病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河北省疾病预...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105篇李东民
  • 35篇葛琳
  • 34篇李培龙
  • 24篇王璐
  • 23篇郭巍
  • 20篇丁正伟
  • 20篇秦倩倩
  • 18篇王岚
  • 16篇崔岩
  • 15篇汤后林
  • 15篇吕繁
  • 14篇陈方方
  • 14篇汪宁
  • 14篇王丽艳
  • 11篇蔡畅
  • 9篇丁国伟
  • 9篇高省
  • 8篇阎瑞雪
  • 7篇曲书泉
  • 7篇宋鑫

传媒

  • 45篇中华流行病学...
  • 30篇中国艾滋病性...
  • 9篇疾病监测
  • 4篇中华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健康教育
  • 3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年份

  • 4篇2024
  • 15篇2023
  • 10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0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导读
2023年
我国艾滋病监测系统是包括HIV/AIDS病例报告、艾滋病哨点监测和艾滋病专题流行病学调查等多种形式的综合监测体系。其中,198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标志着HIV/AIDS病例报告的启动,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把艾滋病列入乙类监测管理的传染病,2005年启动艾滋病网络直报,实现了艾滋病病例个案报告、随访管理、抗病毒治疗等的信息化、系统化、规范化,极大地提高了疫情报告的时效性;1995年开始建立艾滋病哨点监测,在23个省份建立了42个哨点,对性病门诊就诊者、暗娟、吸毒者、长途卡车司机四类人群开展监测。
李东民
关键词:哨点监测随访管理艾滋病监测性病门诊就诊者长途卡车司机网络直报
驻马店市艾滋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驻马店市艾滋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该人群的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生命质量量表(WHOQOL-BREF)和自编问卷对河南省驻马店市"HIV单阳家庭"登记中年龄≥18周岁、可随访到且愿意接受调查的2 325例艾滋病患者进行面访调查。结果河南省驻马店市艾滋病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领域的得分分别为(12.94±1.94)、(12.38±1.93)、(13.82±2.44)和(12.39±1.92)分,自身生存质量总体主观感受和自身健康状况总体主观感受得分分别为(3.11±0.70)和(3.14±0.87)分;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农民、出现过艾滋病相关症状和接受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患者生理领域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最近3个月内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和既往有偿采供血感染是艾滋病患者生理领域生命质量的保护因素;男性、农民、出现过艾滋病相关症状和最近1年出现过性病相关症状是艾滋病患者心理领域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最近3个月内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和既往有偿采供血感染是艾滋病患者心理领域生命质量的保护因素;男性、农民和出现过艾滋病相关症状是艾滋病患者社会关系领域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最近3个月内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既往有偿采供血感染和有输血/血制品感染是艾滋病患者社会关系领域生命质量的保护因素;未发现艾滋病患者环境领域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性别、职业、是否出现过艾滋病相关症状、最近1年是否出现过性病相关症状、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最近3个月内与固定性伴是否发生性行为、感染途径是艾滋病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王璐阎瑞雪葛增周建平何文生王岚李东民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生命质量环境领域影响因素
西藏自治区2015年暗娼等7类艾滋病重点人群HIV、梅毒和HCV横断面调查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了解2015年西藏自治区暗娼等7类艾滋病重点人群HIV、梅毒和HCV的流行现状及其相关行为因素。方法2015年6—12月对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昌都市、林芝市、日喀则市、山南市、阿里地区、那曲地区共7个市(地区)及25个县(区)的暗娼等7类艾滋病重点人群开展横断面调查。样本量分别为暗娼人群2000人、MSM人群200人、注射吸毒者200人、男性流动人群1200人、青年学生5600人、医院就诊人群为2015年6—12月在综合医院就诊者、孕产妇为2015年6—12月在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首次接受孕期和围产期检查的门诊或住院孕产妇。收集人口学和行为学信息,进行HIV、梅毒和HCV血清学检测。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结果7类艾滋病重点人群共调查20597人。暗娼人群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5%(I/2133)和5.81%(124/2133);MSM的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均为9.80%(10/102);吸毒人群、男性流动人群及青年学生中未检出HIV抗体阳性,梅毒阳性率分别为4.00%(4/100)、0.33%(4/1297)和0.08%(4/5095);医院就诊人群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4%(2/5565)和1.64%(91/5565);孕产妇中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1%(7/6305)和1.19%(75/6305)。HCV抗体阳性率,吸毒人群为1.00%(1/100),其他6类人群均低于0.50%。各类人群坚持使用安全套率均较低。结论西藏自治区的HIV感染主要集中在MSM人群,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MSM人群和暗娼人群中,HCV感染主要集中在吸毒人群中,各人群对艾滋病和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接受干预服务比例均低。
多吉旺姆卢姗雅西崔岩郭巍李东民孙剑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梅毒丙型肝炎病毒
河南省部分艾滋病高流行村庄居民死亡状况调查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相关死亡的变化趋势,以及艾滋病相关死亡对当地死亡状况造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7个行政村,1995年1月1日-2007年10月31日,所有死亡者进行名单摸底、入户调查和死因推断,分析死亡构成及变化。结果共计死亡2546人,其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AIDS死亡521例(20.5%),疑似AIDS死亡525例(20.6%),非AIDS死亡1500例(58.9%)。30~49岁青壮年死亡人数的比例,从1995-1997年的<15%上升到1998年的21.5%,在2002年达到42.3%,之后逐年下降,到2007年为25.5%。30~49岁年龄组HIV/AIDS死亡者和疑似AIDS死亡者,分别占该组死亡人数的59.7%和59.8%。全人群死亡率在1995-1999年为7‰左右,在2002年出现高峰,为14.9‰。结论艾滋病和疑似艾滋病的死亡,成为当地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青壮年的死亡。
李东民高省王璐王哲崔兆麟宋鲁平何文生王水旺陈长宽汪宁
关键词:艾滋病死亡率
不同场所暗娼的高危行为和HIV/STI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78
2007年
目的了解不同场所中暗娼与艾滋病(AIDS)传播有关的行为,以及艾滋病病毒/性传播感染(HIV/STI)的感染状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贵阳市云岩区宾馆、酒店、卡拉OK歌厅等娱乐场所的暗娼进行两阶段概率抽样,发廊和街头的暗娼在知情同意后全部纳入调查。收集人口学和高危行为信息,并采集静脉血检测HIV、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果432名暗娼中,来自宾馆、酒店及娱乐场所占50.9%,发廊占25.5%,街头占23.6%。与前两组相比,街头暗娼平均年龄较大(30.6岁),文化程度较低(小学和文盲占54.9%),首次性交年龄(18.7岁)和首次从事性交易年龄(27.9岁)较大,从事性交易时间较长(4年及以上者占21.6%)。调查对象最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81.3%,最近1个月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4.9%,从未使用的占8.1%。17.6%的街头暗娼有吸毒行为。HIV感染率为0.2%,HBV感染率为4.6%,HCV感染率为4.9%,梅毒感染率为13.0%。结论街头暗娼高危行为的危险性最高,STI的感染率也高于其他场所的暗娼,应作为监测和干预的重点亚人群。
李东民袁飞胡绍源吕繁
关键词:暗娼艾滋病性病高危行为
山东省青岛市男男性行为人群固定性伴无保护性肛交行为的通径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了解山东省青岛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知识、自我认同及社会支持情况对固定性伴无保护性肛交(UAI)行为的作用方式及大小。方法采用滚雪球法招募MSM,调查其艾滋病知识、性行为特征等;采用同性恋态度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别收集自我认同和社会支持信息。定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和多重线性回归进行相关和影响因素分析;通径分析中参数估计方法为均数方差调整加权最小二乘法,中介效应检验采用Bootstrap法。结果共招募529人,66.54%有多个(≥2)同性固定性伴;多个固定性伴者的UAI发生比例(88.92%)高于单一固定性伴者(51.98%),P<0.001。单一固定性伴者中,有UAI行为的MSM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较低(t=–2.780),自我认同得分较低(t=–2.000),社会支持得分较高(t=2.670,P<0.05)。多个固定性伴者中,有UAI行为的MSM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较低(t=–3.550,P<0.001)。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单一固定性伴者中,社会支持和UAI诱发情境对固定性伴UAI行为有正向直接作用,作用大小分别为0.24和0.45;多个固定性伴者中,艾滋病相关知识对固定性伴UAI行为产生负向直接效应,作用大小为–0.42,同时通过UAI诱发情境对UAI行为产生正向间接效应,Bstd=0.04,经Bootstrap检验,P<0.05。结论青岛市MSM固定性伴无保护性肛交行为发生比例较高,缺乏艾滋病知识和社会支持得分高可增加无保护性肛交行为发生风险。
卢姗孙坤李培龙葛琳陶小润姜珍霞廖玫珍郭巍崔岩李东民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社会支持通径分析
2015-2022年我国报告≥50岁经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的HIV/AIDS患者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我国≥50岁经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的HIV/AIDS患者的特征,为艾滋病防控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选取2015-2022年报告年龄≥50岁、高危行为接触史为商业异性性行为的病例,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SaTScan10.1.2软件选用Poisson分布模型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我国报告经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HIV/AIDS患者中≥50岁所占比例从2015年45.4%上升至2022年67.8%(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Z=-73.96,P<0.001)。2015-2022年共报告≥50岁HIV/AIDS患者166509例,其中男性157214例(94.4%)、农民118823例(71.4%)、已婚92756例(55.7%)、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109306例(65.6%),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84940例(51.0%)和中南地区55160例(33.1%);119417例(71.7%)发现方式为医疗机构检测,107341例(64.5%)首次CD4细胞计数<350个/μL。地市级水平时空扫描分析发现,第一聚集区分布地域广泛,中心点坐标位于贵州六盘水市(26.13N,105.39E),半径达641.91 km,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中南地区,聚集时段2019年(RR=5.59,P<0.001)。结论2015-2022年我国报告≥50岁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HIV/AIDS患者占比逐年增加,主要分布在西南、中南地区。建议重点地区可在原有扩大检测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主动检测力度,并针对当地特点开展综合干预措施,阻断≥50岁人群商业异性性行为传播。
秦倩倩蔡畅金怡晨陈方方李东民汤后林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青少年及青年HIV感染影响因素被引量:32
2021年
青少年及青年正处于由儿童向完备成年人转变的阶段,性生理趋于成熟,而性心理尚不完善,具有特有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易于发生不安全性行为,从而增加了自身感染HIV的风险。青少年及青年中存在较多的易感因素,近年来HIV感染新报告病例数逐年上升,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本文从青少年及青年HIV感染现状、感染与发现途径、易感因素3个方面综述,为降低青少年及青年HIV感染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凌倩李培龙汤后林唐林李东民
关键词:青少年青年艾滋病病毒易感因素
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回顾被引量:7
2022年
由于艾滋病的隐匿性、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特殊性、社会歧视的客观存在和艾滋病防控意识的淡薄等,使HIV感染者不易被及时检测和诊断。目前尚无法通过常规监测方法快速、准确地掌握艾滋病流行的整体情况,因此,需要通过估计和预测模型进行测量。在全球艾滋病监测领域,疫情估计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几乎与最早发现艾滋病的时间同步,科学家们便开始了对艾滋病疫情估计和预测模型的研究。本文回顾和梳理全球和我国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的发展历程,进一步理解疫情估计工作和方法变迁,为未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陈方方汤后林李东民吕繁
2006年全国艾滋病网络直报部分内容报告质量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评价2006年艾滋病网络直报质量,了解当前艾滋病网络直报工作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艾滋病疫情报告的质量,并为拟制的管理指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07年1月1日下载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中2006年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定时数据库及相关工作表,对艾滋病网络直报个案数据按照不同的报告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报告病例中,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工作单位等部分非必填项填写率较低;存在部分填写错误及感染途径与接触史之间的逻辑错误;有70%以上的病例在免疫印迹法(WB)确认或诊断后30d内报告,1~7d内(即约5个工作日内)占41.2%,1~15d内(即约10个工作日内)占59.3%;2006年报告的非羁押人员中,对16341例(占45.7%)进行了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且在网络直报系统报告了艾滋病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对7879例(占22.0%)进行了个案随访且在网络直报系统报告了随访表。结论实施艾滋病网络直报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艾滋病疫情报告的时效,但个案流调率和随访率全国总体水平较低,将在改版的网络直报系统中进行调整完善和针对性地加强工作。
秦倩倩高省汪雁鹤王丽艳李东民王岚喻荣彬王璐
关键词:艾滋病网络直报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