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凤日

作品数:226 被引量:1,640H指数:24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2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3篇农业科学
  • 8篇文化科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75篇落叶松
  • 72篇人工林
  • 43篇落叶松人工
  • 43篇落叶松人工林
  • 33篇长白落叶松
  • 24篇物量
  • 19篇树冠
  • 19篇林分
  • 17篇生物量
  • 16篇长白落叶松人...
  • 15篇混合模型
  • 14篇单木
  • 14篇红松人工林
  • 13篇枝条
  • 13篇树种
  • 13篇线性混合模型
  • 13篇阔叶
  • 12篇樟子松
  • 11篇可加性
  • 9篇次生

机构

  • 218篇东北林业大学
  • 17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河北农业大学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纽约州立大学
  • 2篇白城师范学院
  • 2篇国家林业局
  • 2篇吉林省林业调...
  • 2篇大兴安岭松岭...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哈尔滨学院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森林...
  • 1篇黑龙江省带岭...
  • 1篇黑龙江省森林...
  • 1篇黑龙江省双城...

作者

  • 221篇李凤日
  • 58篇董利虎
  • 54篇贾炜玮
  • 17篇刘兆刚
  • 13篇赵颖慧
  • 12篇陈东升
  • 11篇甄贞
  • 11篇金光泽
  • 10篇孙晓梅
  • 8篇王蒙
  • 7篇金星姬
  • 7篇刘志理
  • 7篇董灵波
  • 7篇刘强
  • 7篇姜立春
  • 7篇李国伟
  • 5篇卢军
  • 5篇张守攻
  • 5篇谢龙飞
  • 4篇蔡慧颖

传媒

  • 42篇东北林业大学...
  • 35篇应用生态学报
  • 24篇植物研究
  • 22篇林业科学
  • 2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4篇南京林业大学...
  • 12篇森林工程
  • 4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林业科技
  • 2篇林业勘查设计
  • 2篇黑龙江教育(...
  • 2篇第十届中国林...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林业教育
  • 1篇黑龙江大学自...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物数学学报
  • 1篇辽宁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10篇2020
  • 13篇2019
  • 17篇2018
  • 12篇2017
  • 14篇2016
  • 15篇2015
  • 22篇2014
  • 18篇2013
  • 9篇2012
  • 15篇2011
  • 8篇2010
  • 11篇2009
  • 9篇2008
  • 8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2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GIS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数据处理技术被引量:4
2009年
以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中的气象数据处理自动化为研究目的,采用GIS二次开发方式,构建了一套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的气象数据处理软件。在系统介绍了由原始气象数据信息到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所需数据格式具体处理过程的基础上,以吉林省51个气象站点为研究区域,验证了这种处理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以GIS为手段,利用处理软件可以实现气象数据的自动处理,工作效率约是手动处理方法的3.3倍,较大地提升了气象数据处理的信息化水平。
甄贞赵颖慧李凤日
关键词:SUPERMAPOBJECTSMAPOBJECTSVBA
乌兰布和沙漠天然白刺种群及主要伴生种种间关联性研究被引量:33
2008年
采用2×2列联表,运用方差比率法(VR)、2χ统计量检验、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指标,以关联测度指标(OI、DJ、JI)为参考,对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布和沙漠天然白刺(Nitraria tangtorum)种群及其伴生种的种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然白刺种群内8个主要物种总体关联性表现为无关联。在全部的28个种对中,15个种对表现为正联结,13个种对间表现为负联结。种对中除白刺—沙蒿表现为显著负联结外,其他种对间联结性均不显著。主要物种白刺与草本,草本与草本之间趋向独立分布。通过对天然白刺种群总体以及种间的关联性研究,为构建稳定的沙漠植物群落、恢复重建沙漠地区的植被、改善沙漠地区生态格局提供理论指导。
李智叁李凤日
关键词:种间联结种群
美国博士生培养的特色及其经验借鉴——以森林资源管理学为例
2017年
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博士教育遭遇一定屏障,但是经过一系列改革与发展,美国博士教育依然是当今国际社会成功的精英教育之一。作者以在美攻读森林资源管理学博士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分析美国博士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特色,并详细阐述这些理念和特色是如何在博士教育中实施的,同时提出美国博士教育对我国博士教育的启示,为更好地改进国内博士教育提出建议。
甄贞李继红李凤日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森林经理学
杨圆蚧发生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3
1997年
1993~1994年在黑龙江大庆市对杨圆蚧的发生规律进行了野外调查,并通过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黑杨(Populusxiaohei)、小青黑杨(Ppseudosimoni×nigra)比中东杨(Pbercliensis)抗虫性强。杨圆蚧在树干上的分布(累积虫口密度)为:树干中部>上部>下部,树干上东北方位的蚧虫数量比西南方位多。调查结果还表明:杨树从3~4年生开始被害,7~9年生被害最严重。杨圆蚧的危害,林缘比林内重、林带比片林重。通过对黑龙江省10个市县杨圆蚧发生面积与温度、湿度等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建立了杨圆蚧发生面积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经检验证明,用该模型进行初步预测是可靠的。
刘军侠刘宽余严善春林同迟德富吴庆禹李凤日李长胜
关键词:杨圆蚧
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红松人工林碳密度及其分配被引量:1
2014年
森林碳密度及其分配格局是探究森林碳循环和全球碳循环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采用样地清查和异速生长方程的方法测定黑龙江省不同地区(小兴安岭南坡、张广才岭东坡、张广才岭西坡和完达山)红松人工幼龄林碳密度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红松人工林植被碳库、碎屑碳库差异显著,土壤碳库和总碳库碳密度差异不显著,分别在35.95-76.36、3.52-11.34、101.96-173.37和154.54-256.78 tC·hm-2波动;各组分分配比例差异显著,分别为18.78%-30.34%、1.79%-5.24%和65.58%-79.43%。(2)不同地区红松人工林乔木层各器官(除树叶)碳密度及其分配均差异显著,干、枝、叶和根的碳密度分别在22.47-47.11、2.30-12.31、2.90-5.80和7.02-17.16 tC·hm-2波动,各器官分配比例在51.98%-64.80%、6.68%-17.19%、6.55%-8.34%和20.23%-22.55%。(3)不同地区红松人工林根冠比(R/S)、土壤碳密度(含碎屑层碳密度)与植被碳密度比(SC/VC)均差异显著,各地区比值范围分别为0.26-0.29和2.31-4.69。(4)胸高断面积与乔木层碳密度、植被碳库和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库皆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能够很好地反映其碳密度的动态变化。
宋文艺蔡慧颖金光泽李凤日贾炜玮崔晓阳
关键词:红松人工林碳密度
基于ArcGIS Server 9.0和J2EE构建多层结构的森林资源WebGIS被引量:6
2008年
阐述了基于ArcGIS Server 9.0和J2EE技术的多层结构森林资源WebGIS的开发思想和各功能层的实现技术,在开发过程中以"瘦客户"模式作为本系统的结构模式,并采用MVC设计模式对系统功能进行分割。同时,以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森林资源数据为例,介绍了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的发布、森林资源WebGIS系统的组成以及其界面的定制、主要功能等。结果表明:ArcGIS Server 9.0、J2EE技术与MVC设计模式的综合使用,使整个森林资源WebGIS系统的开发效率、数据安全性、跨平台可用性、系统功能可扩充性和使用灵活性等方面较传统的双层体系结构系统得到了较大的优化和提升。
赵颖慧李凤日
关键词:ARCGISJ2EEMVC瘦客户WEBGIS
黑龙江省红松人工林立木生物量估算模型的研建被引量:20
2012年
基于红松人工林生物量调查数据,选出了红松人工林总量与各分量最优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估计的方法,分别以总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为基础分级控制的方案建立了总量及各分量(地上、根、干、枝、叶和树冠)之间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并采用加权回归的方法进行异方差的消除。结果表明:最优基础模型和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相关指数R2为0.80~0.99,模型拟合率EF为0.82~0.98;在模型的预测精度方面,总生物量和各分量生物量模型的预测精度绝大多数在82%以上,其中树干生物量的预测精度最高,树叶生物量的预测精度最低。总体来看,采用以总生物量为基础分级控制方法建立的相容性模型效果稍好,总量与各分量生物量最优基础模型与相容性模型的各项拟合和检验指标差异不大,这2种形式的生物量模型均能很好地预估红松人工林立木生物量。
董利虎李凤日贾炜玮
关键词:红松人工林立木生物量
乌兰布和沙漠天然白刺适应性群团抽样技术的研究
2010年
以乌兰布和沙漠地区天然白刺为具体研究对象,对不同抽样方法获取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适应性标准大于等于占位单元平均数时,适应性群团抽样比简单随机抽样更有效,并且可以保证估计精度;初始抽样比例越大,总体均值估计值和抽样相对效率越稳定.在该研究区域采用二阶适应性群团抽样,可以达到估计精度,但与简单随机抽样和适应性群团抽样相比效率偏低.
徐兰英李凤日
关键词:相对效率
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林碳密度空间分布被引量:4
2014年
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65株生物量样木的含碳率测定数据.以及2005—2010年复测的285块固定样地数据,采用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基于AreGIS平台分析了该地区落叶松林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林碳密度的变化范围为1.2~101.1t/hm2.平均值为37.0t/hm2。落叶松林乔木(全树)、地上(干、枝、叶)和地下(根)部分碳密度在海拔901~1100m内最大:落叶松林碳密度在不同坡位上的分布规律从大到小顺序为:上坡、脊、中坡、下坡、谷、平地。落叶松林各部分碳密度在斜坡(坡度15°~24°)最大,乔木和地上部分在平坡(坡度〈5。)最小。而地下部分在陡坡(坡度25°~34°)时最小:落叶松林碳密度在不同坡向上的分布规律从大到小顺序为:阳坡、无坡向、半阴坡、半阳坡、阴坡。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林年平均固碳量为1.05t·hm-2·a-1,其中地上部分年平均固碳量为0.81t·hm-2·a-1.地下部分年平均固碳量为O.24t·hm-2·a-1.
赵文洁李凤日庄宸王树芳
测量解析木树枝方位角的便捷装置
该发明涉及测量解析木树枝方位角的便捷装置,适用于林业工作者进行解析木参数测量时测量树枝着生方位角度使用;由半圆环,角度测量指针,水平装置构成。该发明采用两个半圆形圆环进行拼接,可以直接在被测树枝的上方或下方对树枝的方位角...
贾炜玮李凤日李国伟陈玉宝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