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刚

作品数:1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金融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社会主义现实...
  • 2篇十七年文学
  • 2篇十七年文学批...
  • 2篇期待视域
  • 2篇文学
  • 2篇文学批评
  • 2篇现实主义
  • 2篇小说
  • 2篇本土经验
  • 1篇电影
  • 1篇短篇
  • 1篇短篇小说
  • 1篇短篇小说创作
  • 1篇新中国
  • 1篇旋律
  • 1篇审美
  • 1篇审美愉悦
  • 1篇主旋律
  • 1篇现实主义文学
  • 1篇小说创作

机构

  • 5篇河北金融学院
  • 2篇南开大学

作者

  • 5篇李刚
  • 2篇曹霞
  • 2篇周锁英
  • 1篇赵俊卿

传媒

  • 2篇山东教育学院...
  • 1篇电影文学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扬子江(评论...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审美愉悦与时代光影记录的范本——论郭澄清短篇小说创作
2010年
郭澄清的短篇小说以幽默活泼的笔调描述了新时期人民的智慧和坚强。从标题的选择、悬念的设计、民俗的展示等方面入手,在忠实地描写新时期社会风貌的同时,也留下了新时期叙事技巧发展的痕迹。
李刚周锁英
关键词:郭澄清短篇小说审美
论十七年文学批评的外来资源与本土经验被引量:1
2011年
十七年文学批评的外来理论资源主要是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伴随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和中苏关系的跌宕起伏,中国文学批评的接受表现出极不稳定的状态。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意识形态阵营的同一性和本土原生理论的孱弱,十七年文学批评汲取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中的政治实用成分。在中苏关系出现分歧后,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十七年文学批评获得了较为广阔的阐释空间,为多元化的文艺理论探讨提供了可能。随着中苏关系的断裂和"大跃进"、"人民公社"等运动的开展,浪漫主义因素重新进入文学批评的视野,"两结合"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主流批评话语,显示了本土经验强大的同化能力。
曹霞李刚
关键词:十七年文学批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期待视域本土经验
中国经验与莫言小说的狂欢情结
2009年
莫言的小说具有一种西方酒神狂欢气质,同时又具有一种出自中国本土的民间品性。两者在莫言的小说创作中共存相生,文章试图发觉中国民间本土艺术经验对莫言创作中狂欢情结的影响,寻找中西文化品格的共同之处。
李刚周锁英
期待视域、阐释空间与本土经验——论“十七年”文学批评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接受与转化被引量:1
2010年
作为继起于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的首要任务是捍卫民族国家利益,建构统一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为此,新中国与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了广泛的文学联系。1949年10月,在欢迎法捷耶夫和西蒙诺夫带领的前苏联代表团来访的交流会上,
曹霞李刚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文学革命浪漫主义文学批评期待视域
论新中国“红色经典”电影的发展与变迁被引量:6
2012年
新时期的“红色经典”电影跳出了单纯服务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旧模式,由凸显英雄人物的“高大全”和主题的政治性,转而关注小人物来反映和刻画大主题,关注影片的史诗审美特征。红色电影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逐渐融合为一体。未来“红色经典”电影的发展方向显示出人物偶像化、革命史诗化、红色国际化的趋势。
赵俊卿李刚
关键词:电影主旋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