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大奇

作品数:18 被引量:10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中医
  • 4篇信息挖掘
  • 4篇培本
  • 4篇扶正
  • 4篇扶正培本
  • 3篇医经
  • 3篇证论治
  • 3篇辨证
  • 3篇辨证论治
  • 2篇信息挖掘技术
  • 2篇学术思想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性痴呆
  • 2篇医保
  • 2篇医疗保险
  • 2篇质控
  • 2篇中医病
  • 2篇中医病案
  • 2篇中医经验
  • 2篇名老中医

机构

  • 18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18篇李大奇
  • 10篇赵冰
  • 9篇张华东
  • 7篇王波
  • 5篇王映辉
  • 5篇周雪忠
  • 5篇刘保延
  • 5篇朱建贵
  • 5篇张润顺
  • 5篇焦拥政
  • 3篇张晨
  • 3篇范玉改
  • 2篇闫颖
  • 2篇吴春雁
  • 2篇杨秀捷
  • 2篇吴向红
  • 1篇徐荣
  • 1篇邱晓岚
  • 1篇胡元会
  • 1篇刘明

传媒

  • 3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湖北中医杂志
  • 2篇中国医院
  • 2篇中国病案
  • 1篇新中医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国卫生政策...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置处方审核中西药联用药物相互作用规则的建立及优化
2024年
目的 以建立医院前置处方审核中西药联用相互作用规则和管理制度为手段,提高中西药联合应用水平。方法 通过访谈法查找前置处方审核中西药联用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及其他资料查阅建立中西药不合理联用数据库,以数据库为依据设置前置处方审核中西药联用规则。调取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2022年1月至12月门急诊处方,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药物相互作用规则及管理制度优化,比较优化前后中西药联用的合理性水平。结果 建立了57类147种中药、61类148种西药不合理联用数据库。经过四轮PDCA循环管理建立前置审核中西药联用相互作用规则和管理制度后,中西药联用不合理处方占比由9.11%降至2.44%,干预处方医师修改率由82.93%升至95.45%、医师考核平均分数由79.30分升至94.25分。结论 通过前置处方审核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处方规则的建立,能提高中西药不合理联用水平,降低因不合理联用带来的风险。
张晓茹李大奇石树青何静王然刘伟张元庆
关键词:中西药联用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
谢海洲“治痹三要四宜”学术思想之信息化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通过信息挖掘技术研究名老中医谢海洲"治痹三要四宜"学术思想之健脾利湿法。方法:利用"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实现谢海洲教授治疗风湿病临床信息结构化,利用名老中医经验智能分析平台进行数据分析挖掘,采用"人机结合,以人为主"原则,以谢海洲大量临床诊疗病例材料和信息数据为基础,从中医痹病证型、治法、用药等方面,对谢海洲治疗风湿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加以研究。结果:谢海洲教授治疗风湿病证候名称共46种,证候名称出现频次共5175次,其中气血虚、气虚、脾气虚证候占24.46%,寒湿痹阻、风湿痹阻、湿热痹阻、湿浊痹阻、湿瘀痹阻、寒湿闭阻证候占25.70%。各种治法出现61种,各种治法名称频次12097次,益气、补脾治法占10.50%;祛湿、消肿、利湿、化湿治法占14.18%。各种类药物出现23种,共出现各种类药物名称出现频次8573次。调补药物名称出现频次2230次,占26.01%,祛风湿药使用1360次占15.86%,祛邪药物2350次占27.41%。其中温散祛湿药物名称出现频次62次占0.72%,占祛邪药物2.64%;清热除湿898次占10.47%,占祛邪药物38.21%;祛湿药物1390次占16.2 l%,占祛邪药物59.15%。结论:以上研究较准确体现了谢海洲教授"治痹三要四宜"之健脾利湿法学术思想,从客观实际反映谢海洲教授治痹临床辨证思维模式、治法特点、用药经验。
张华东赵冰王映辉王波刘保延李大奇张润顺朱建贵焦拥政周雪忠
关键词:名老中医经验信息挖掘技术健脾利湿法
中医病案的内涵质量管理被引量:9
2013年
重点针对中医内涵质量进行监控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中医病案质量。结合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的有关要求,通过总结广安门医院7012份环节病历中存在的中医内涵质量方面的缺陷,归纳出中医病案内涵质量存在着望闻问切四诊信息记录不全,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内容简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中无中医内容或简单空洞、形式化等具体问题,提出中医病案内涵质量要求,细化病历书写切入点,强化三级病历管理网络作用,加强病历质量考核的力度,多措并举,进而提高中医病案的内涵质量。
李大奇吴向红吴春雁闫颖赵冰
关键词:中医病案环节质控
中医病案环节质控与质量改进方法探讨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探讨病历书写质量和管理的改进方法。方法以中医医院运行病历的质控为切入点,明确环节质控的主要内容,剖析病历书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提出依法质控,必须加强对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结论完善以病区质量监控为基础、环节质量监控为重点的过程监控方式的质控模式,落实病历书写的客观性、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对提高病历质量、防范医疗纠纷起到了积极作用。
吴向红吴春雁闫颖李大奇
关键词:中医病案环节质控
谢海洲教授论脑窍的生理功能被引量:11
2007年
本文以中医文献为佐证,就谢海洲教授的脑窍学说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赵冰张晨张华东杨秀捷李大奇
谢海洲教授“洽痹三要四宜”之扶正培本思想研究
目的:通过信息挖掘技术研究名老中医谢海洲教授“治痹三要四宜”之扶正培本的学术思想。 方法:利用“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实现谢海洲教授治疗风湿病临床信息的结构化,再对结构化信息进行整理,利用名老中医经验智...
张华东周雪忠赵冰王映辉王波刘保延李大奇张润顺朱建贵焦拥政
关键词:痹症辨证论治
文献传递
谢海洲教授扶正培本诊疗经验研究
张华东周雪忠赵冰王映辉王波刘保延李大奇张润顺朱建贵焦拥政
基于信息挖掘技术总结谢海洲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临床经验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对谢海洲教授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临床经验进行初步总结。方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建立谢海洲教授临床诊疗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其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疗信息并形成数据库,初步分析和挖掘其临床思维模式、诊疗规律和经验。结果:共采集录入谢海洲教授诊治血管性痴呆门诊病例85例212诊次,印证了其对血管性痴呆病机演变规律的阐述,初步整理总结了谢海洲教授对血管性痴呆的治则治法。结论:通过现代信息挖掘技术对谢海洲教授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的经验进行了系统整理研究,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李大奇张晨赵冰张华东王波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数据挖掘辨证论治
谢海洲“治痹三要四宜”学术思想之扶正培本法被引量:3
2008年
张华东赵冰王映辉王波刘保延李大奇张润顺朱建贵焦拥政周雪忠
关键词:名老中医经验信息挖掘技术扶正培本
单纯性肥胖患者针灸治疗前后脂肪改善情况对比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观察针灸在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102例单纯性肥胖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耳针治疗,治疗组联合给予针灸治疗,2个疗程后测定脂肪面积,对比2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5.29%、总有效率82.35%分别优于对照组的11.77%、6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体重、臀围、腹腔内脏器脂肪含量(VA)、腹壁皮下脂肪含量(SA)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BMI)、腰围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体重、BMI、腰围、臀围、VA、SA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均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在减轻体重同时可减少腹部VA、SA,降低并发症风险,疗效优异,腹部MRI观察VA、SA作为治疗疗效的量化标准更为确切。
邱晓岚李大奇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针灸耳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