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安芳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卫生局科研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3篇脑瘫
  • 2篇小儿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患儿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行为
  • 1篇新生儿行为神...
  • 1篇新生儿行为神...
  • 1篇行为神经
  • 1篇行为神经测定
  • 1篇婴儿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运动疗法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早期干预
  • 1篇针灸
  • 1篇治疗小儿

机构

  • 7篇佛山市妇幼保...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李安芳
  • 5篇李小莉
  • 3篇唐婷
  • 2篇吴燕玲
  • 2篇向启灵
  • 1篇傅慧青
  • 1篇曾美虹
  • 1篇刘志刚
  • 1篇谢龙山
  • 1篇陈凤英

传媒

  • 4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Ⅰ型脊肌萎缩症患儿6例早期临床特征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婴儿型脊肌萎缩症(Ⅰ型SMA)患儿的早期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提供线索。方法对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被确诊的Ⅰ型SMA6例临床表现和相关辅助检查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儿均为SMN1基因7号和8号外显子纯合缺失,SMN2基因均为2个拷贝数。临床表现为全身松软无力、不能抬头、四肢主动活动少、肌张力严重低下、腱反射未引出,出生1个月内哭声由响亮变成低下,2~3月龄内无明显吞咽障碍、喂养困难表现,部分患儿出生时即有双侧腕关节下垂。辅助检查方面,4例患儿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总分显著低于正常水平。结论躯干及四肢肌肉松软无力、哭声低下是Ⅰ型SMA患儿的早期临床特征,对于NBNA总分显著低下,且认知行为正常者,应行基因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万瑞平吴燕玲李小莉李安芳刘志刚
关键词: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涡流气泡浴水疗法对改善小儿痉挛型脑瘫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涡流气泡浴水疗法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痉挛型脑瘫患儿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行涡流气泡水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患儿在治疗1个与2个大疗程后进行综合疗效评定,运用Milani的正常儿童发育表中的运动发育指数MQ评分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发育指数MQ评分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水疗法对改善痉挛型脑瘫的运动功能有明显疗效,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李小莉唐婷李安芳
关键词:水疗法痉挛型脑瘫
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早期综合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对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方法:包括推拿、痉挛肌治疗、颈部体操及姿势矫正疗法,对照组仅用颈部按揉治疗,所有病例均随访追踪治疗效果,治疗6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44例中痊愈30例,好转8例,无效6例,对照组42例中痊愈12例,好转19例,无效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综合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目前较好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李安芳
关键词: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康复
高危儿的早期干预被引量:11
2011年
随着高危儿越来越多,早期干预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高危儿早期干预的概述、机制、原则、模式及方法进行综述。
唐婷李小莉李安芳向启灵
关键词:高危儿早期干预脑瘫
针灸、按摩、运动综合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探讨针灸、按摩、运动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将178例0~7岁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功能训练同时实施针灸、按摩疗法,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综合评价,观察整体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按摩、运动综合疗法是治疗小儿脑瘫的最佳方法之一,是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优势互补的结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李小莉曾美虹李安芳
关键词:小儿脑瘫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强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Bobath治疗手法,强制组在Bobath治疗手法的基础上应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治疗,使用厚棉质连手手套限制健侧手的活动,对患儿进行集中、大量、反复的训练,疗程2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采用简易上肢机能检查、手功能实用能力评定、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ADL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患肢及手功能均比治疗前提高(P<0.05),但强制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改善偏瘫患儿上肢功能恢复有显著疗效。
李安芳李小莉唐婷向启灵谢龙山
关键词: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偏瘫患儿上肢功能
婴儿运动表现测试联合全身运动评估及头颅磁共振成像对早产儿神经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婴儿运动表现测试(TIMP)联合全身运动评估(GMs)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对早产儿神经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5例早产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纳入对象在纠正胎龄40周时进行TIMP测试,在纠正胎龄46~56周时进行GMs测试,并在期间进行头颅MRI检测。对所有研究对象随访1年,并记录神经运动发育不良结局发生情况。比较三种检测方式的结果及预测准确度,采用Kappa法进行一致性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检测方式对早产儿神经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共发生17例不良结局,其中4例脑瘫,13例神经运动发育迟缓,不良结局发生率为13.60%。TIMP测试结果、GMs测试、MRI检测结果均与神经发育结局相比一致性一般(0.4≤Kappa<0.75,P<0.05)。GMs测试的阳性预测率高于TIMP及三者联合检测,MRI检测的阳性预测率高于TIMP及三者联合检测(P<0.05)。三者联合检测的阴性预测率高于GMs测试(P<0.05)。TIMP、GMs、MRI与三者联合检测之间的准确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ROC曲线分析得知,TIMP测试的AUC为0.872,敏感度为0.882,特异度为0.861;GMs测试的AUC为0.755,敏感度为0.529,特异度为0.981;MRI的AUC为0.839,敏感度为0.706,特异度为0.972;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31,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0.861。结论:TIMP、GMs及头颅MRI检测在预测早产儿神经运动发育结局方面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三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对早产儿并发神经运动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
傅慧青傅慧青陈志权吴燕玲吴燕玲李安芳陈凤英
关键词:头颅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